学派 |
主张 |
儒家 |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
墨家 |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
道家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法家 |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
封 |
郡 |
||
释义 |
释义 |
||
植树为帜 划定疆域 驻军守土 |
为君主管理地方 |
甲 | 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
乙 | ……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
丙 |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丁 | 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
年份 | 工厂数 | 资本额(万元) | 工人数(万人) |
1912 | 698 | 33083 | 27 |
1920 | 1759 | 50062 | 56 |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伊斯兰教,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首都伊斯坦布尔一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①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②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
③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④通过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主题: 1920年印度甘地领导反英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4年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进行改革 1940年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8月, 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 以巩固国防, 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 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 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材料一: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热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以牛顿力学和数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碲《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 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年时, 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燕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