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都结束了此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都因统治残暴而迅速灭亡
③都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
④都进行了统治制度的创新
①买到青花瓷器 ②看到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在长安抄录李白的诗
④阅读《资治通鉴》 ⑤因安史之乱而举家南迁 ⑥参加科举考试而金榜提名
食物名称 | 名称解释 |
白起豆腐 | 山西高平(古长平)地区的食物,将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食之,体现当地人对白起的痛恨。 |
(张仲景)饺子 | 长沙美食,张仲景曾在此为太守,将药物塞进面食为人治病,百姓将肉菜塞进面食做成饺子,来表达对张仲景的敬爱。 |
油炸(秦)桧 | 杭州美食,当地人将面食膨胀为长条下入油锅食用,反映对秦桧的厌恶。 |
注释:长平,古代地名,战国赵国城邑。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曾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
唐诗《出塞》 [作者]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宋词《满江红》 [作者]岳飞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①促进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③阻碍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④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
①大规模农民起义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发展的印刷术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一一京剧
唐朝时 |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
元朝时 | 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统辖吐蕃之地,1288 年更名为宣政院。 |
清朝时 |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等。 |
材料一:皇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除此之外唐朝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
——摘编自许敏 《民族和谐的典范一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宋辽订立盟约之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如改成虏军日广信军,破虏曰信安等),向辽方表示友好。辽在燕京地区 也去掉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当地汉人的支持。另外,双方在沿边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 ……若干年之后,河北一带”牛羊满野”,百姓安乐,宋方每年亦可以赚上百万的收入。
——摘编自李国章/赵昌平《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材料四:元朝的民族融合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的。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能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材料五: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统一的文化为中国赢得了历史性的荣光……中国为“唯一延续至今的社会” ……中国人最害怕、最不愿意、最讨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统一,是一种宿命般,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是考察所有治理技术的边界,尽管统一本身并不能保证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成功崛起,最终终结了”乱世”,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一代人对于大一统国家自然是无比向往,感激涕零。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一: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汉初,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威胁中央。郡国诸侯王操持铸币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珍”。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四: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
语文 |
历史 |
地理 |
科技 |
北宋 |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四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带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 |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 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 |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 3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 米。 |
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
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表
朝代及时间 |
西汉 |
西晋 |
唐代 |
北宋 |
南宋 |
明代 |
清代 |
2年 |
280年 |
742年 |
1102年 |
1208年 |
1460年 |
1820年 |
|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
24.4% |
48.11% |
44.24% |
63.42% |
53.98% |
58.33% |
65.97% |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一秦岭一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 《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表(部分)
|
项目 |
材料出处 |
项目一:生产工具 |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料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铁搭)斫地,以代耕垦。 |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
项目二:水利技术 |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积水等问题。 |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
项目三:种植技术 |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从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