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传统戏曲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属于文化形态,主要存在于民间。这种民间戏曲具有质朴的、非艺术化的倾向,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参与和共融,而非纯艺术的审美咀嚼;另一种则属于艺术形态,是士大夫文人在民间戏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表现手段,使其更趋向雅致,具有了较高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曲艺术。而我们常常所说的戏曲现代化,更多的是戏曲外部形式的现代化。但在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表现上,而忽视了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戏曲艺术的现代化绝不仅仅为戏曲题材是否属于现代的生活,戏曲的思想内容是否曲折生动感人。换言之,一方面,现代生活题材当然是现代戏曲艺术应该表现的内容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通过古代生活题材同样也可以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而另一方面,戏曲艺术的本体在于其形式的表达,即戏曲艺术之所以成为戏曲艺术,在于它独特的戏曲表达形式。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可以反复欣赏的独特的形式美,是形式与内容两者和谐、有机的统一。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戏曲在现代的形式意义尤其显著。时下戏曲艺术的现代追求在“形式美”上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力度显见不足,也缺乏系统性,其更多着眼于强调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甚至把内容也局限在主旋律的范畴之内,而应该重视的形式、艺术的继承传统和现代化革新却步履艰难,这正是戏曲艺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所在。
无疑,关注和回归民间是摆脱这种困境、实现现代转型的根本。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大众文化,它的根、它的脉、它的代谢机制都在民间,戏曲艺术的每次发展、繁荣,民间大众都发挥了积极、能动的作用,是改革、创新的主体,是戏曲发展的推动力,是戏曲一次次转型和新旧代谢的资源库,每一次革新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反观当代有一种越来越不尊重和漠视民间的趋势,这不仅让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革新失去可资借鉴的力量,同时也破坏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文化生态链,让戏曲与广大民众愈来愈隔膜,这正是我们戏曲现代化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缺失,也是学界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
当然,民间戏曲绝不会因为我们忽视它而自动消亡,因为它与民间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它就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的生命绵延不绝。某些方面民间戏曲在追求其现代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在一些地区,它甚至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现代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民间的重新发现和本质回归,对21世纪孜孜以求的戏曲人来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会是实现传统戏曲现代转型和步出困境的一把密匙。
(摘编自刘桢《关注和回归民间是戏曲实现现代转型的根本》)
材料二:
“戏曲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命题。历经“求变图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一系列探索,中国戏剧(曲)获得了从古典走向新生的现代性底色。进入新时期尤其是新千年以来,反映当下生活、回应现实热点的现代戏越来越成为创作焦点,与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共同构成了当代戏曲舞台的繁荣样貌。在此进程中,戏曲的现代性求索从未止步。
那么,究竟何谓戏曲的现代性?它不单是一个时间概念或时段界定,而是融入了现代文化与环境特点,在当下所呈现出的精神价值、审美认知等。除直面现实的题材外,像历史的、外来的故事都可以具备当下感、呈现现代性。戏曲的现代性体现在主动观照现代文明成果、现代审美意识、现代价值观念的创作进程中,不只是表现在现代生活的题材拓展方面,也非为现代戏专属。
厘清一系列关系问题,我们会更清晰地发现,从现实题材到现代艺术,仍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题材本身不自备现代意识,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者自身应有现代观念,一方面,要理性对待当下创作中博题材、押主题、砸大钱等诸多问题,冷静、科学遵循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创新,不能将艺术作品等同于宣传品;与此同时,还需要创作者充分鉴别、发掘、提炼、反思,在从素材到作品、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大胆取舍、合理进行艺术再加工,同时,不断丰盈那些体现当代价值观、符合当下审美的元素,加以本门类的技术技巧、前沿理念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戏曲现代戏如何更具现代性,同样绕不开戏曲本体与现代元素的关系问题。除观念、角度、题旨外,音乐、表演、布景等整体舞台呈现都与当下观众的审美直接关联,亦是现代性探索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源于生活”让现代戏更容易与观众亲近,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追求,也决定了其在唱念、表演等方面的拓展尚需守住戏曲本体。当然,我们可以广泛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形成生活化的新表演程式,但也应该是在对某一剧种形态探得来龙、知晓去脉的基础上,以虚实互动、新老交融的具体实践为前提,否则,盲目进行现代性开掘,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读。
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是旁观者。未来或将有更多书写时代巨变、反映百姓生活的现代戏作品涌现,相信随着追求现代性的种种努力,现代戏创作能向更深更广迈进,真正做到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而歌。
(摘编自孙丛丛《在现代性求索中走向深广》)
木匠杨树林
王振东
黄土洼有个巧木匠,叫杨树林,人称杨木匠。
行内的人都知道,木匠是做木工活儿的人的统称,有大木匠和小木匠之分,大木匠就是建房木匠,打家具的叫小木匠。若细分,还有耧匠、犁匠、棺材匠,等等。会做一两样物件,就是一个合格的木匠了;会三种以上的,便是巧木匠。杨木匠不但能建房,还会打家具,打耧,打棺材,梁檩椽枋门窗、犁耙耧秒桌柜,样样精通,是不折不扣的“全科木匠”。
杨木匠做活儿,能根据木头的粗细、质地、数量,制作相应物件。比如盖房,他能根据东家所盖房屋大小、数量,在一堆木料中挑选出梁、檩、橡、门窗、过木所用的料,等房屋建成,木料不多不少,刚好用完,边角废料还能做个小凳子、小盒子啥的,一点都不浪费。除了“估料”准,他的注意力全在眼、手之上。闭上一只眼,瞄上几眼,心中便有数了,不像别的木匠还得用铅笔、墨线在木板上标记。举起斧头掂起锋,也就心到手到。有人说,他的眼光已将那木头划了直线。久而久之,他连尺子都很少用了,用手卡,拇指和食指叉开、拇指和中指叉开是多长,两根手指并拢、三根四根手指并拢是多宽,心里有数。一斧砍下去,毫厘不差。他常说,你要建房,心里首先要有一座房;你要打家具,脑袋里家具的样子就要活起来,然后用心去做,这样做出的东西才会让人满意。
凭着这手艺,这态度,他在十里八乡都有名气,人们都能以请到他而脸上有光。
有一样物件,杨木匠不做。他一直认为,凭自己的手艺,做那玩意儿有点大材小用,玷污他巧木匠的名声。这物件就是棺材。无论谁请,不论出多高价钱,他都一口回绝。
但事情很快起了变化。
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再盖房,大都是平房楼房,很少用到木匠了。家具也不请木匠做了,到家私城,要啥有啥,美观,华丽;播种也改用机械了,耧成了历史文物。杨木匠成了闲人,听起来非常亲切的沙沙的拉锯声响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间,他叼着烟卷儿,在烟雾缭绕中盯着某个地方沉思。
这一沉思,他醒悟了:自己是一家之主,不能光在家里吃闲饭,得另寻个挣钱门路。
妻子知道了他的心思,鼓动道:“活人的钱挣不了,咱就挣死人的。我看咱就做棺材。”
杨木匠手摆得像风中杨柳:“不中,我曾起过誓,一辈子不做那玩意儿。”
“起过誓咋啦?国家政策还会根据形势调整哩,何况你这小手艺?”
“做那玩意晦气。”
“啥晦气不晦气?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做吧,我给你打下手”
杨木匠不再坚持,建起了棺材铺。
棺材有高中低档之分,低档多用杨木、柳木锯板,村人叫“土板”,中档用松木、柏木,高档则用梓木和楠木。档次高低还体现在底、帮、顶的厚度上,低档为“三、四、五”,即底厚三寸,帮四寸,顶五寸;中档为“四、五、六”或“六、七、八”;高档为“八、九、十”。高档中的高档为“四独”,这里所说的独,即“一块板”的意思,四独就是四块板,顶、底和双帮都是用独木锯成。这就需要很粗的树木了,没个几十年,是长不了这么粗的。
那时候人们穷,老(死)了能占个薄棺就算不赖,不敢有占好棺的奢望。可如今富裕了,有人去世,大都要占个好棺,这样显得后辈孝敬,死者也体面。好棺材赚头多。杨木匠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做的大多为中高档货。若遇到嫌贵而犹豫的人,他就做来人的思想工作:“你爹(娘)为了你们兄弟姊妹几个,没少吃苦受累,老了,连个四独棺材都占不上,你们不怕乡邻笑话?”这样一说,来人一般都会接受。假如还没接受,他会继续说:“先拉走用,钱随后再说。”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再不接受就显得那个了,只好买下。方圆数十里哪家老了人,都来他这里买货。当然,他也挣了不少钱。
忽一日,黄土洼实行了火葬,棺材没了市场,棺材铺只好关门。
人一闲下来,爱胡思乱想。杨木匠想,自己和木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毁掉多少棵大树啊!罪过,罪过!
一天,杨木匠闲逛到九头岗,眼前尽是光秃秃的山头,很少有树木生长。他心里一震,倏地冒出一个念头: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还有气力,何不上山栽树?
回家一说,妻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都土埋脖子的人了,还瞎折腾啥?”
杨木匠说:“只想留下一片树林,减少一点罪孽!”
“你一个小木匠,有啥罪?”
“我做了这么多年棺材,一口少说也得一方多木材,这得糟蹋多少棵树啊!好端端的木材被埋在地下,这不是罪?”
“你不糟蹋,别人也糟蹋呀!”
“那我管不了,我只管自己。”
子女们也劝:“爹,我们姊妹几个都成家立业了,不缺你吃不缺你喝,你就在家享清福吧。”
“别劝爹了,你们要是孝顺,就跟我一起上山。”
杨木匠真就背上镢头上山了。
……
二十年过去了,九头岗近千亩山坡林木茂盛,一片翠绿。杨树林静卧在这片树林里,默默地守护着。
(有删改)
材料一:
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齐,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 , 而秦不受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材料二: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跨,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 ,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縠连骑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楼枢之士耳,伏轼搏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①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②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夔州重阳①
陆 游
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时
但忆社醅接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②
山川信美吾庐远③ , 天地无情客鬓衰
佳日掩门君莫笑,病来纱帽④不禁吹。
【注】①陆游46岁时,任夔州通判,前后近一年半时间,此诗写于其到任后次年重阳节。②语出杜甫《九日五首》:“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谓君恩难得。③语出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④纱帽:古代君主或官员戴的帽子,后代指官员。
以客观求真的研究态度来观照书法,历经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书法艺术,大略存在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世俗境,就是尽合古法,以技术胜,不需要自己创造。如果说我们对书法有兴趣,传统经典选一家,一年365天,天天临摹,时间精力到位,则____。若勤奋,方法得当,投入一定时间,一步一步,也可以于书法一途登堂入室。第二重境界是艺能境,这是艺术家的境界,以学识胜。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却也不必____。毕竟如果技术学得太精致,精致的技术本身或会出现“固化效应”。第三重境界是哲人境,类似于哲学的境界,贯通天人,灵性融入,把个人的性情,内在的精神气质,生理和心理构成,通过书法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
性情融入,人书合一,是中国书法艺术最独特的地方。在先民的精神向度里,书法是其生命的外延符号。唐代颜真卿,是人书合一的典范。他用生命精神,诠释了他的浑厚博大的书法。北宋朱长文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①以书为心画,于鲁公②信矣。”对颜真卿书法的生命气象作了淋漓尽致的阐释。
【注】①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撰有《法言》,认为书法作品是作者的德行、品性的反映。②鲁公: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封“鲁郡公”。
北京时间11月21日零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赛。从1930年在乌拉圭首次举办开始,到如今世界杯已走过92载春秋。这92年间,足球运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除了一代代足球人的付出与努力外,____也有重要影响。回顾世界杯比赛用球的发展史,足球的每一次推陈出新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本届世界杯的亮点之一就是比赛用球——“旅程”,它将是历届世界杯中飞行速度最快的足球。与往届世界杯用球相比,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比赛用球“旅程”的重量更轻,可以____。除此之外,通过表面内嵌式的设计细节,“旅程”设计者大大提升了足球飞行的稳定性。“旅程”的又一亮点设计,是应用了创新技术系统——CTR-CORE,即在足球内部植入一枚中央芯片,其能够以500次/秒的速度记录足球运动相关数据。类似的技术早已被应用在篮球上了,不过很少被应用在足球上。
在制作工艺方面,“旅程”表面的20个SPEEDSHELL模块是通过热黏合拼接技术贴合在一起的;而不是被缝在一起的。____,缝线处就会增加球的运动阻力。而贴合的设计,就几乎不会存在这一问题。同时,这是第一款完全使用水性涂料和水基胶的世界杯用球。
今年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如ChatGPT的发明和使用,令人欢欣鼓舞,但同时也令人忧心忡忡。
作为当代青年,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