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称得上经典的纪录片,除了具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共性之外,还因题材与类型的不同,在触动观众的手段与方式上各有侧重。从新的维度探寻这些“有影响的影像”的力量之源,不仅能更好地把握纪录片创作规律,更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

    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为历史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尽可能广阔的地理空间里获取影像,并在尽可能久远的时间维度里观照文明,折射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是此类纪录片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与1983年播出的《话说长江》,时间上穿越上下几千年,空间上纵横几万里。20多年后,带着“新视角”“新发现”的《新丝绸之路》和《再说长江》相继亮相荧屏,以时空对话的方式再一次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究其原因,这类凸显空间广度、时间跨度的作品内蕴着无穷张力。丝绸之路、长江作为空间存在是静态的“不变”,而社会发展则是动态的“变”,“变”与“不变”的时空交织创设了影像表达的无限可能性。

    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关注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或社会发展进程,以进行时的方式书写“正在发生的历史”,讲述日常生活中普通个体或群体的故事。故事的主体是“人”,核心在于“冲突”,“冲突”背后凸显的是人的“情感”。此类纪录片主要采用“日常叙事”策略,强化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捕捉与表达,在文本上倾向于追求简单、平实、生动。“日常叙事”中的“冲突”不同于戏剧化叙事的剑拔弩张、跌宕起伏,它生长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传统等多维复杂的关系中。正因为记录的是寻常你我,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与命运,作品构成了一种召唤结构,实现了与观众的共情,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在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题材类型中,纪录片经历了从权威传达、社会教育到平等交流的语态转变,这在最具中国特色的文献或政论类纪录片中尤为突出。1966年制作成电影胶片的纪录片《收租院》在全国连续放映达8年之久,这部纪录片中“揭露、控诉”的语态与当时观众的心理期待是一致的。1994年播出的《毛泽东》,甫一播出就征服了亿万观众,随后播出的《邓小平》《新中国》等大型文献纪录片,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主要在于它们建构了一种新的话语方式和主流叙事策略,解读历史人物的语态从政党视角向民众视野转变,用百姓视角体悟领袖的宏图伟业,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的距离。

    从单一直白的意识形态宣传转向含蓄多元的理念、知识、观点表达,纪录片在思想与观念上的开拓在2005年播出《大国崛起》时达到一个高峰。这部政论片的力量在于它的历史眼光、全球视野与思辨能力,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纪录片的表达语态与思想内涵不断迭代升级。

    纪录片视听语言的探索始终与制作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每一次新技术的应用都直接导致纪录片风格、样态的变化。1991年横空出世的《望长城》之所以撼人心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新技术支持下呈现的纪实风格,跟拍、长镜头,尤其是同期声的广泛应用颠覆了纪录片原有的形态。2005年的《故宫》标志着纪录片进入“大片”时代,主要得益于它运用了大量与国际接轨的特殊摄影、电脑特效、动画等技术,重新定义了纪录片的影像标准。近年来,《航拍中国》《大国重器》等纪录片不断以新技术制造影像奇观,一次次冲击着受众的视觉经验。可以预见,随着5G、VR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纪录片将不断拓展视听审美界域,获得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摘编自顾亚奇《影像与影响:探寻经典纪录片的力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些必备条件外,一部经典的纪录片还要能够让观众有所触动。 B . 《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获得观众广泛好评,与其中折射出的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不无关系。 C . 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是因为在“日常叙事”中看到了寻常你我的生存境遇与命运。 D . 只因为有了新话语方式和主流叙事策略,大型文献纪录片才产生了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探究了“有影响的影像”在创作上的独特之处,文章分析深入,逐层递进,事例清晰。 B . 纪录片的语态转变与传播环境的变化密切相连,文章列举的《收租院》《毛泽东》等作品可证。 C . 文章主要从时间与空间、冲突与情感、语态与观点、技术与影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纪录片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原因。 D . 文章在最后一段指出了技术变革对纪录片的影响,着重强调其在视听语言本体方面所起到的重要驱动作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众受益于影像表达“变”与“不变”时空交织的张力,能够在《再说长江》等佳作中,看到中华民族厚重雄浑的文明图景。 B . 叙事中能看到自己简单、平实、生动的日常和凡人小事中饱含的人间真情与人性力量,所以观众更愿意接受社会现实题材的纪录片。 C . 《大国崛起》开拓了纪录片的思想与观念,曾经单一直白的意识形态宣传就此转向了含蓄多元的理念、知识、观点表达。 D . 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的成功,我们可以预见,5G、VR等技术的普及与运用,将开启下一个“大片”时代。
  • 2.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妙手仁心吴孟超

    吴志菲

    肝胆春秋半个多世纪,吴孟超的手,改写了肝脏外科史上一项又一项记录。这双手,还让多少人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这是一双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称为“国宝”的手!

    1949年,吴孟超毕业于同济大学,同年进入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上外科军医。1954年,在他工作后的第5年,第二军医大学聘请了裘法祖来做兼职教授。吴孟超终于有机会跟在这位“中国外科之父”身边,学习裘法祖“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的裘氏刀法。

    1956年,当吴孟超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裘法祖指点他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值得去研究。而当时,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到了全世界的40%,是肝癌的高发国家,但国内的肝胆外科却是一片空白,肝胆手术始终因为出血量大、患者容易死亡而成为外科手术的禁区。

    从医不久的吴孟超那时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几乎没有多少犹豫,他把手术刀指向禁区: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来!

    起初,由于在学校并没有学过相关的课程,吴孟超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渐渐地,他迈进了肝胆外科的大门。为了使中国医学界了解肝外科的基础知识,吴孟超花了大量心血收集资料,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肝外科译著《肝脏解剖入门》。

    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吴孟超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五叶四段”的理论运用至今,指导了国际上数量最多的肝脏手术,被评为建国以来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首项重大成就。

    不久,吴孟超又一个挑战迎面而来:肝脏手术中,止血技术遭遇难题。吴孟超经过思考、探索、反复试验,创新的火花在吴孟超脑中迸发。他根据自来水阀门的原理,创建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止血技术:给作为肝脏供血“总闸门”的第一肝门安上控制装置。

    创新之路延伸到21世纪,吴孟超带领学生开展的肝癌信号传导、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相继投入临床,并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肝癌术后5年的生存率,从50年前的16%,一举飞跃到48.6%。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他“杰出成就奖”。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因身高仅有162厘米,差点无缘手术台的小个子,日后竟然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肝胆外科大师之一。而今,源于吴孟超的肝脏手术方式,被称为“吴氏刀法”,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

    神奇的手一次次让生命的希望重新点燃。

    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而肝脏外科的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吴孟超说,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是衡量一个医生是否具备医生资格的基本标准。医生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在救助病人时不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他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患者年龄最小的纪录;他还和学生一起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肝瘤切除手术……如今,慈眉善目的吴孟超可以抚掌而笑了:中国人站在了世界肝胆外科的最前沿。

    2005年1月7日,就在进京领奖的前一天,84岁的吴孟超还为一个病人切除了恶性肿瘤。从1956年挺进肝胆外科领域以来,吴孟超用手术刀为13600多个肝病患者切除了痛苦,创造了世界医学界的无数个奇迹。这个精力充沛的老人,至今仍然奋战在手术台上,保持着每年200台以上手术量的神奇纪录。

    (节选自《科学24小时》有删改)

    【相关连接】吴孟超,我国著名肝脏外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享有“杏林神刀”、“神州第一刀”、“中国肝脏手术之父”和“破解肝脏‘密码’的人”之美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孟超的一双手改写了肝脏外科史上一项又一项记录,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称为“国宝”。 B . 吴孟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肝胆外科大师之一,享有“中国外科之父”的美誉,其“吴氏刀法”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 C . 肝胆手术一度是外科手术的禁区,而吴孟超敢为天下先,硬是在这个禁区闯出了一条新路来。 D . 肝胆春秋半个多世纪,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大医风范,令人敬佩。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孟超在肝脏外科领域实现了很多个“第一”,这源于他不惧挑战的气魄、潜心钻研的精神和反复实践的毅力。 B . 吴孟超创造性地提出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被评为建国以来我国外科领域的首项重大成就。 C . 对于风险太大的手术,有的医生劝其为了“晚节”选择回避,可见这些医生不仅医术不佳,而且医德低下。 D . 无论是完成我国第一部肝外科译著《肝脏解剖入门》,还是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都彰显了吴孟超的高尚医德风范。
    3. (3) 2012年2月3日,吴孟超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谈谈吴孟超令我们感动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文章概括并分析。
  • 3.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祝福》(节选)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 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文本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1. (1) 下列对选文《祝福》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阿毛的往事,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的讲述,是想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安慰。 B . 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画眼睛”的手法,说明祥林嫂相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C . 选文既有第一人称叙述,有第三人称叙述,也有祥林嫂的自述视角,人称的转换,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叙述富有变化。 D . 女人们听完祥林嫂儿子被狼吃的故事,“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说明她们对祥林嫂还有一定的同情心的。
    2. (2) 试结合《祝福》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祥林嫂的形象的。
    3. (3) “无巧不成书”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定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说是“巧合”的典范。如“林冲被发配沧州,沧州城里有他一个施过恩的李小二,巧得很”,试着举出节选部分3处“巧合”,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太宗十思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B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C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D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B . “疏”是奏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辞、辞官等,均可用“疏”。 C . “神器”指帝位,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D . “豫游”意为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游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 . 第二段重点论述历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现象。 C . 第三段提出人君必须做到“十思”,才能做到“垂拱而治”。 D . 本文骈散结合,既有骈句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4. (4)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5.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千家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 , 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捎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腴:茶叶。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 B . 颔联“旧居士”中的“旧”字,写出了此时虽然人物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但二人依然是老朋友。 C . 颈联精心研磨后,细洁的茶叶连雪花也比不上它,送上美茶彰显诚意,望朋友能够笑纳。 D . 全诗构思巧妙,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托物言志,点明题意。
    2. (2)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6.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六国论》中“燕赵之君,,能守其土,。”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3. (3) 《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风雨凄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动飘逸的飞天仕女、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活泼可爱的萌兔、个性时尚的人物造型、精美别致的装饰吊坠、栩栩如生的贝艺画作……大年初三,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园非遗市集上,游客____,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贝艺传承人刘翠兰正在向游客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贝艺作品。

    走进非遗市集,____的非遗作品让游客大饱眼福,大家争相观赏、拍照,与传承人交流,很多人买下了喜欢的作品。“没想到北戴河有这么多非遗项目,真是长见识了。”沿着摊位走来,市民丁国民一路与传承人交流,对精美的手工艺品____。他来到金麦穗花饽饽摊位前,立即被粉白的兔子饽饽吸引。“今年是兔年,这些兔子造型的饽饽太可爱了。买回去一袋,全家一起吃。”

    在金麦穗花饽饽摊位上的各种花饽饽中,兔子造型的占绝大多数。最大的一款福兔,内有乾坤,掰开后,里面竟然有四只“小兔”和两个“金元宝”。( )。游客张晶说:“我们一家的汉服早早就准备了,就为了这一天来打卡!越是有民俗特色,越是要带着孩子来看看,了解中华文化和民间习俗。”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少汉服爱好者被吸引,来到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拍照 B . 在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来此拍照 C . 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来此拍照 D . 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不少汉服爱好者被吸引来此拍照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诸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古代中国人看来,____金木水火土,正是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构成了变动不居的世界。而在这五种元素中,“土”无疑是很重要的。

    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有鲜明的体现。“乡土”“风土人情”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社稷”与“社会”同样体现了对土地的崇拜观念。中国古代常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所谓“社”,即土地神,右边是“土”字,左边“示”表示祭祀,所以,____。“稷”则是谷神,代表对谷神的祭祀。在中国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有“春祈秋报”的祭祀仪式,即春耕前举行祭祀,____,秋收后则同样要举行仪式报答土地神的恩德,向社神献上谷物、果品或祭祀动物。这种祭祀社神的活动也促成民间一系列节庆习俗的形成。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土地庙,营造了中国乡村的神圣空间。

    1. (1)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二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动学》)

    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爱默生)

    以上两则名句对“坚持”的看法各有不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