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名篇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2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浙江会考) 《乡土中国》中的哪个概念可以引入以下语段,用来更充分地凸显“CMC交往模式”的特征?(   )

    网络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模式(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人际传播)。在这种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络不仅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使法制观念得以强化。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弱关系”得到发展,个人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变得更强。

    A . 礼治秩序 B . 差序格局 C . 时势权力 D . 名实分离
  • 2. (2023高一下·喀什期中)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红楼梦》前五回内容的是(    )
    A .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B .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C .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D .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 3. (2023高一下·喀什期中) 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下列对各诗暗示的人物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A . ①王熙凤 ②秦可卿 ③贾迎春 ④薛宝钗 B . ①贾探春 ②妙玉 ③王熙凤 ④秦可卿 C . ①贾探春 ②秦可卿 ③贾迎春 ④王熙风 D . ①薛宝钗 ②林黛玉 ③秦可卿 ④贾宝玉
  • 4. (2023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冷子兴既是古董商人,又是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既见多识广,又熟悉贾府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荣国府比较合适。 B . 贾雨村为官胡作非为而被罢官,到林家当了家庭教师,教的女学生就是林黛玉,他也曾经做过甄宝玉的老师。 C . 宝玉周岁时,贾政想试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宝物摆了一地,他其他一概不要,伸手只要些胭脂水粉。 D . 贾惜春是荣国府大老爷贾赦的女儿,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见到她时,对她的印象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5. (2023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对《红楼梦》第五回中曲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纵然是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为梁鸿举案齐眉奉上食物的典故,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B .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写出妙玉高雅脱俗的气质和不同凡俗的才华,“天生成孤癖人皆罕”概括妙玉孤僻之性。 C . “中山狼,无情兽”以“中山狼”喻指孙绍祖贪婪凶狠的本性;“侯门艳质同蒲柳”概述迎春误嫁而死的悲惨命运。 D . “忽喇喇似大厦倾”形象概述了贾府最终败亡的结局;“家亡人散各奔腾”形象概述了贾府众儿女离散的悲惨结局。
  • 6. (2023高一下·广安期中) 下列选项中关于《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与所给语段最契合的一项是(    )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闭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A . 礼治秩序 B . 熟人社会 C . 差序格局 D . 信用契约
  • 7. (2023高一下·惠州期中)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编剧助理小徐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 雨村判案 B . 元妃省亲 C . 探春理家 D . 香菱学诗
  • 8.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常见的手法,如“三春去后诸芳尽”,便是指众女儿风流云散的结局。“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曹雪芹用不同的花卉暗示了诸多女性人物的命运。下列选项中,人物、花名、花签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探春-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 B . 李纨-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 C . 宝钗-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 D . 黛玉-海棠-莫怨东风当自嗟
  • 9. (2023·松江模拟) 以下是某校高一年级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之前设定的阅读“预期”,请依据你的阅读经验判断,不适合的一项是( )
    A . 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文化特性。 B . 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中观察社会的途径方法。 C . 探究中国基层社会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D . 解决家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10. (2022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句中“称物芳”是指《离骚》中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或用以喻君王,或用以自喻。 B . 《鵬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此赋借与鹏鸟问答抒发自己忧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C . 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古体诗。其中的“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D . 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
二、填空题
三、默写
  • 21. (2023高二上·铜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2. (2) 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景致与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3. (3) 《阿房宫赋》描写秦王的奢侈无度和残暴统治,让百姓心中充满恐惧且极度憎恨的句子是

  • 22. (2023高一下·重庆市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最先发言,孔子却因“”而笑他。
    2. (2) 《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的胸怀与洞庭月下“”的气象交融,体现了词人高洁的人格。
    3. (3) 古人常常将山水融于一图,如“”,山水纵横交叠,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 23. (2023高三上·忻州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 (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3. (3) 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24. (2023高二下·阎良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裕,赞叹他为恢复中原大举北伐,气势雄壮、横扫敌军的两句是:
    2. (2) 《氓》中的“”两句与《子衿》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相似,都传达出对恋人思而不见的煎熬。
    3. (3) 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壮观,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来写曹操军容之盛,两者手法类似。
  • 25. 《大学之道》: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 (1) 《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2.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 (3) 《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4. (4) 《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2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 (1) 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写出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登山的艰难。
    2. (2) 文中“”两句,作者不言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3. (3) 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样子。
    4. (4) “”描写了太阳正出来,赤红赤红的像丹砂一样,下面有晃动着的红光承托着。
    5. (5) 最后一段写泰山上石头的颜色、形状的句子:“。”
  • 2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
    2. (2) 采采芣苢,。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 (3) 《插秧歌》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开篇便写“插秧”的忙碌情景:
    4. (4) 《插秧歌》中“”两句点明是在雨中插秧,从句中不难领会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 28. (2023高三上·临颍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黄庭坚的《登快阁》中,“”两句描写了诗人登上快阁后看到的天地辽阔、大江奔流的秋景。
    2. (2)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自己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看到了“”的壮阔景象。
    3. (3)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故事中的人物更是被后世文人或明或暗地引人自己的诗词,借以抒发个人的情怀,如“”。
  • 29. (2023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指出,因左丘明失去视力,“” ;而《诗》三百篇的问世,则“”。
    2. (2) 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暗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3. (3) 小汪刚来到黄河边,就迫不及待地吟诵着古诗句“”,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
  • 30. (2023高三上·怀仁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陈情表》中,李密自陈家外家里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
    2. (2) 古人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富有教育意义,如《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寻访,发现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
    3. (3) 小汪刚来到黄河边,就迫不及待地吟诵着古诗句“”,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