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23分)
  • 1. (2023七下·柳州期末)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为家国践一生。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无数可爱的仁人志士踏荆棘而来,为后世开辟道路:曾记否,闻一多慷( )淋漓斥特务,深xiāo( )灯火做研究;曾记否,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鞠躬尽瘁扬国威;曾记否,志愿军赴朝抗美捍正义,浴血奋战保家国……如今的盛世山河,是坚韧的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坚毅的身影从未消散,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至今熠熠生辉。吾辈青年更应铭记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勇毅前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1. (1)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iāo            慨

    2. (2) 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2.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往往谈到对祖国的情感,都展现出近乎本能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妇孺皆知的、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一代代有志之士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投身到民族复兴运动中去。他们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1. (1)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挚痛:

      亘古:

    2. (2)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家国情怀主题的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把对联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心想事成迎新春        ②英雄先辈洒热血        ③国泰民安千秋固

      ④仁人志士筑山河        ⑤春风和蔼润万物        ⑥家富人和户户欢

      上联:下联:

  • 3.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聆听着习总书记激情澎湃、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们青年一代备受鼓舞,我们相信新时代的青年定能不负习主席的殷切期望,笃行不怠、砥砺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将留下青春奋斗的印记!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B . 如今的盛世山河,是坚韧的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C . 往往谈到对祖国的情感,都展现出近乎本能的热爱。 D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将留下青春奋斗的印记!
  • 4. (2023七下·柳州期末) 同学们决定以“家国情怀”为专题整理古诗文材料,请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佚名

    《木兰诗》

    夸张,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山度关。

    龚自珍

    比喻,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岑参

    《逢入京使》

    抒情,对家人的万千思念,尽在一句口信中,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游山西村》

    描写,展现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箫鼓追随春社近,

    杜牧

    《泊秦淮》

    用典,表面上批评歌女唱着亡国之音,实际上是对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李商隐

    《贾生》

    托古讽今,借汉文帝关心鬼神之事,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阅读(37分)
  • 5.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邓稼先》)

    【材料二】现今的初中生大多以哪些人作为偶像?某区教育部门分别在2018年和2023年,对辖区内初中生的偶像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所示:

    【材料三】

    ①偶像观,就是对于偶像崇拜的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崇拜什么样的人。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张超,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在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战机;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放弃“耶鲁毕业生”的优渥生活,毅然扎根乡村,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四川凉山森林大火中的消防员们“明知山有火”,仍背上灭火装备走出“最美的逆行”……他们恪守和实践着宝贵的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是我们最值得崇拜的偶像。

    (节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一】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问句表现作者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关心、怀念和崇敬之情。 B . 第③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C . 第⑤段“要将只手撑天空”中“撑”字表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形象。 D . 选段引用“五四”歌词,是为了突出“我”的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2. (2) 对【材料一】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文章的厚重感。 B . 暗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C . 正面描写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烘托他为国献身的品质。 D . 引用此文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眼前。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请你联系三则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偶像观。
  • 6.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没有保存下来,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一些与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1946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

    ④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后来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全家移住到呈贡桃园新村,每星期上课才进城住两天,文林街20号联大教职员宿舍有他一间屋子。他一进城,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看沈先生收到的宝贝,谈天。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20只猫。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原文有删改)

    1. (1) 作者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围绕沈从文先生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沈先生为学生写很长的读后感→①→②→沈先生节省邮费→③

      →④→沈先生谈天

    2. (2)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进城,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

    3. (3) 文末写道“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沈先生有怎样的气质?
    4. (4) 同学在阅读本文后,认为可以将文章的题目改成“回忆沈从文”,与原题相比,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7.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为一寻,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峻,也暗示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 . “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写因为塔高,故鸡一鸣时可见旭日东升,也体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为整首诗歌奠定情感基调。 C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即景说理,实则以“浮云”借代奸邪小人,通过用典间接抒发了自己变法革新的决心。 D . 这首诗歌起首即富奇趣,灵动峭拔,而随后之句,气势上一句再胜一句,到了诗歌的结尾,诗人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跃然纸上。
    2. (2) 有人说:“王安石善于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的哲学思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8. (2023七下·柳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王氏兰谱

    王学贵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兰,君子也。餐霞饮露,孤竹之清标;劲柯端茎,汾阳之清节;清香淑质,灵均之洁操。韵而幽,妍而淡,曾不与西施、何郎等伍,以天地和气委之也。

    予嗜焉成癖,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而植之。客有谓予曰:“此身本无物,子何取以自累?”予应之曰:“天壤间万物皆寄尔。耳,声之寄;目,色之寄;鼻,臭之寄;口,味之寄。若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又安知其不我累耶?

    【注释】①啬:缺少,贫乏。②孤竹:代指伯夷和叔齐。③汾阳:指介子推。④淑:美好,善良。⑤灵均:屈原的字。⑥西施:以貌美著称,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何郎:指三国时期玄学家何晏,何晏仪容俊美,面色白皙犹如敷粉,被称为“傅粉何郎”。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亭亭净植              随其性而 B . 总其所以寄我者而为我有         止印三二本 C . 子何取自累             我酌油知之 D . 灌清涟不妖            笑遣之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第一段是写莲的形象和品格,先记叙后描写,第二段以莲自喻,先议论后抒情。 B . 【甲】文的语言风格是骈散结合,主要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C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对所描写的景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都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品质。 D . 【甲】文对莲花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赞美喜爱之情,【乙】文中作者之所以爱兰是因为兰花清幽的香气和美丽的外形。
    3.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天壤间万物皆寄尔。

三、综合(10分)
  • 9. (2023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学校即将举行首届“书香致远”阅读会,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要求字数在20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 10. (2023七下·柳州期末) 某中学七年级(1)班同学正在策划以“我读祥子”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
    1. (1) 请你依照示例设计两个活动,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示例:“祥子堕落史”戏剧表演

    2. (2) 学校即将开展经典名著表演活动,想要将《骆驼祥子》排练成舞台剧,你想要出演一个角色。请你在下面三个角色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向导演组推荐自己,你会怎么说?

      祥子刘四爷虎妞

    3. (3) 《海底两万里》以其充满想象的海底世界闻名,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人读者的内心。同学在阅读时给选段做了批注,请你结合选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批注补充完整。                                        

      “您说的对,阿罗纳克斯教授,”他对我说,“如果明天我还无法测出太阳的高度的话,那么六个月内我就根本不能进行测量了。不过,也是巧得很,这次航行恰好在3月21日把我带到这片海域,所以,只要太阳能在中午露出头来,我便很容易就能测出我们现在的方位来。”

      “那是怎么回事,艇长?”

      “因为,当太阳画出这么长的螺旋线来时,是很难测出它在天际的准确高度的,仪器可能出现很大的误差。”

      “我只使用我的精密时计就可以了,”他回答我说,“假若明天,3月21日中午,太阳的圆盘,包括它的反射光在内,正好被北面的地平线一分为二的话,那就说明我正站在南极点上了。”



      批注:


      “他”是指谁?

      他是一个

      的人。

四、作文(30分)
  • 11. (2023七下·柳州期末) 什么是榜样?榜样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效仿的好人。榜样的身上闪烁着人格的光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同学们,你的榜样是谁呢?也许是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那样的伟人,也许是陆游、刘禹锡、王安石那样的古人,又或者是守护你成长的父母,是教导你成才的老师,是陪伴你奋斗的朋友,是给予你温暖的陌生人……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让你感动,令你钦佩,激励你前行。

    请以“榜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②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