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3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16道小题,共48分)
  • 1. (2023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许多考古学文献中,使用“新石器革命“(NeolithicRevolution)一词描述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对这一词语中“革命”的正确理解是(  )
    A .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B . 原始商人的出现 C . 青铜铸造技术的产生 D . 早期文字的形成
  • 2. (2023高二上·宣威开学考) 西周统治者克服了殷代“多邦并存”的分散倾向,由周邦统领庶邦,通过宗法、分封及世官等制度将周邦与天下多邦“合为一家”。这一做法( )
    A . 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 . 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 .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 强化了民众政治认同感
  • 3.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战国时期各国大多先于边地设郡,齐国却始终没有设郡,而是将全国划分为五都;各国官僚机构基本都走上了“官分文武”的道路,但楚国仍沿袭春秋旧制,以令尹为最高官职,其他官职设置更加五花八门,异多于同。这一现象反映了各国( )
    A .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 求同存异谋发展的趋势 C . 民族交往交融程度不一 D . 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 4.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 )
    A . 百姓不再是封君属民 B . 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 C .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 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 5. (2023高二下·哈密期末) 西汉时期,萧何任丞相,“因民之疾秦法”,“治事省约宽缓”,曾请求刘邦准许长安民众耕种上林苑空余田地。据此可知萧何( )
    A . 倡导儒家民本思想 B . 主张与民休息政策 C . 力求缓解人地矛盾 D . 反对大兴皇家林苑
  • 6.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

    A . 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B . 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 C .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 . 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 7.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 )
    A . 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B . 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 . 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 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8.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如图为唐代中后期中央与地方税额分配图。据此可知( )

    A . 国家税收不断增加 B . 赋税改革成效显著 C . 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 .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 9.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
    A .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 . 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 .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 . 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 10.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金朝初年实行带有氏族残余的贯族会议制度。金熙宗即位后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制,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实行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据此可知,“天眷新制”(   )
    A . 促使金朝步入文明时代 B . 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 C . 旨在消除贵族制度残余 D . 实现了金朝长治久安
  • 11. (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 唐人小说以描写达官贵族和名士贤媛为主,而在宋代,无论话本还是文言小说,普通民众中的小市民、工匠、商贾、农民、医巫、僧道、店员、伙计、村姑、婢女,都能荣膺小说主角。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 . 程朱理学兴起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改变 B . 社会阶层流动增强加剧门第观念的淡化 C . 印刷术的兴盛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D .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 12. (2024高三下·唐山月考) 宋代理学家发挥《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说,确证人人生来就有善的德性,善的德性根源于天,神圣而又庄严,需要人用一生来护持和坚守。人对自身善性的修养是责任,亦是权利。这表明宋代理学( )
    A . 主张消除人的欲望 B . 注重塑造人的品德 C . 强调人要敬畏自然 D . 意在维护个人权利
  • 13. (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 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
    A . 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 . 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 . 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 . 政府缺乏守疆意识
  • 14. (2023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康乾时期,华夷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其中“华”的主体逐渐从专指汉族扩展到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而“夷”则专指外国人,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该变化主要表明(  )
    A . 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B . 清朝疆域得到了开拓和巩固 C . 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D . 世界局势影响传统文化观念
  • 15.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乾隆《汉阳府志》记载,汉阳所产棉布“四方来贸者辄盈千累百捆载以去”,销售范围远至秦晋、滇黔;孝感、应城等县为又一棉布产区,“四时舟车负贩不绝”;荆州府监利等县所产布匹则“西走蜀黔,南走百粤”,主要销往西南。这一现象表明,清代湖北地区( )
    A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趋势 B . 商品区域化生产的特征明显 C . 雇佣关系得到普遍发展 D . 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市场需求
  • 16. (2023高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
    A . “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B . “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 C .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 . “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近代,“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1613—1682)《郡县论一》

    材料二: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曾居留日本的陈独秀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

    ——摘编自张志强《恽代英“封建”观考析》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所指“封建”一词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顾炎武此举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所述的“封建”的具体含义,并说明含义变化的原因。
  • 18.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历史解释下表为学者对“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                                                                                                                                                 

    序号

    观点

    1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

    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因果性解释是历史学家超出简单的事件描述,并且将他的研究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基本程序。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3

    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1. (1) 分别指出上述学者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
    2. (2) 请用观点4,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任选一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实充分,解释合理,逻辑严密,分析全面)
  • 19.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乙己是中国近代文学巨匠鲁迅笔下的一个经典小说人物,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书生,孔乙己是小说中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懂得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有点自恃清高,却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赚钱,虽然写得一笔好字可以替人抄书换饭吃,但又好喝懒做,不得不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也不时因而被打,他的穷酸书生气和脸上的伤痕,成为咸亨酒店里一众镇民的笑料。后来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了腿,用手爬到咸亨酒店喝了最后一碗酒后,久久没再出现,“大约……的确死了”。

    注:《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长衫”是读书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孔乙己文学”引发谁的焦虑?》(《联合早报》2023年3月17日)

    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形象是怎样炼成的?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底层知识分子,孔乙己能否脱下长衫而自谋其他出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对历史的理解,进行合理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20.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和实生物杂以成家。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不同的事物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后,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反思……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砚,这种变革运动……,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四 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摘录自《二十大报告》

    1. (1) 材料一中的情景呈现了什么生活新气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 (2) 材料二观音造型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为什么说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和”与“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