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 出处 |
“十二年报(报德之祭)祀上甲微(商部族的第九任首领)” | 《今本竹书纪年》 |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继承始祖契的事业),商人报焉” | 《国语•鲁语上》 |
对先王、先公进行了广泛的祭祀 | 甲骨文 |
材料1 |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
材料2 |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
材料3 |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而祭之 |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 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 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 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 《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