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22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周人的青铜器一改商人青铜器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使得青铜器“鬼气”变淡。此外,周人的青铜器重心偏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给人一种雄伟、庄重的感觉(如图1、图2)。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

    图1商代兽面纹铜钺 图2西周马形尊

    A . 审美观念的萌发 B . 冶铁技术的进步 C . 人文意识的发展 D . 礼乐制度的瓦解
  • 2.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据此可知,西汉太学( )
    A . 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B . 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 C . 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来源 D . 考试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 3. (202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 . 官修史书具有教化功能 C .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 D . 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 4. (2023高二下·滨海期末) 唐代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主要是因为( )
    A . 人口数量的增加 B . 选官制度的改革 C . 政治环境的改变 D . 经济结构的变化
  • 5. (2024高二下·龙马潭期中) 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
    A . 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 . 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 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 6.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民间故事,至宋话本基本成熟定型,明清迎来繁荣时代。下表所示为对“小说”词源的考证。据此可推知,中国古代“小说”( )                                     

    早期说法

    出处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庄 子 》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汉 书 》

    A . 得到官方的推崇 B . 题材渐趋多元化 C . 起源于先秦时期 D . 世俗化气息强烈
  • 7.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一些地方大员就创办企业发表的言论,该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人物

    创办企业

    言论

     

    云贵总督岑敏英

     

    云南矿业

    官商大贾多在闽、粤、上海一带地方,而上海尤为

    总汇之处,须于彼处设法招徕,如克迅速集事

    黑龙江将军恭镗

    漠河金矿

    惟有招摹津沪商人醵资(凑钱)来江承办

    A .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B . “官督商办”模式的扩展 C . “剿发逆”和“勤远略”的冲突 D . 地方督抚的势力急剧膨胀
  • 8.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 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
    A . 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B . 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 C . 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 D . 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
  • 9.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图中阴影区域所代表政权提出的口号是( )

     

    A . “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0.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在1964年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可见,三线建设的推进主要是基于( )
    A . 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 B . 全国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C . 加快新中国工业化进程 D .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落后
  • 1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图所示为印加人的信使“飞毛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印加人的这种驿传系统( )

    A . 扩大了贵族的行政权力 B . 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C . 稳定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D . 有利于完善国家道路系统
  • 12.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 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 . 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 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 13.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在法国大革命中,各政权都要求法国公民说法语,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在革命过程中还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这些举措旨在(   )
    A . 加强资产阶级政府集权性 B . 消除封建割据以维护统一 C . 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D . 增强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 14.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马克思指出:“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于是他们的政治理智弄得他们认不清社会贫困的根源,进而蒙蔽了他们的社会本能。”这表明此时的工人运动( )
    A . 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亟待促进工人阶级国际联合 C .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D . 以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为目标
  • 15.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是1925年苏联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主要经济领域所占比重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行业

    工业

    批发商业

    零售商业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

    26.7%

    12.1%

    44.1%

    A . 私人经济受到严厉压制 B . 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 C .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 国家控制着经济命脉
  • 16.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冷战后法国调整政策,力图保持与法语非洲的“特殊关系”;德国制定了十项原则,表示“要同非洲加强合作",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日本主持召开了“非洲开发会议”,确定了五项援非原则。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
    A . 殖民主义势力制约非洲经济发展 B . 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的争夺激烈 C . 非洲地区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 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

    1. (1) 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 18.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代,英国商人组织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东南岸购买了一个村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埠,这就是马德拉斯城(Madras)。同时英国人又在孟加拉(Bengal)一带建设商站,不久又在加尔各答(Calcytta)城建造了要塞炮台。到了17世纪末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中人常常和印度各地的酋长为难,印度皇帝才知道西方人的势力不可轻侮。当时英国不但要对付印度的土人,而且要对付欧洲的劲敌,原来当时法国在印度亦有一个东印度公司。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历史常识》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之初,并不愿在印度推广西方教育。进入19世纪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进入新阶段,这就要求在印度实行西方教育,建立一套适合殖民统治需要的新教育制度。20年代,公司在给印度总督的公文中表现出希望办西方教育的倾向。1833年,议会通过的印度管理法规定,公司教育经费只应用来推广西方教育。近代教育系统是以英语为主要教育媒介,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西方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印度传统知识的课程即便有也是次要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印度相当多知识分子的拥护。不过,这些人出发点并不相同。

    ——摘编自林承节《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教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在印度殖民活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 19.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最终统一了中国的是从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中诞生的“北魏一隋唐”序列。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作为这个序列的开创者,保持着足够开放的心态,并乐于接受汉人的文化。这种交融性造成这个王朝序列抛弃了汉人的保守特征,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世界精神的大唐王朝。最不幸的王朝更迭来自宋代,宋代本来继承了唐代的开放性,又保留了更多的中华特色,在平等的贸易体系下和海外打交道。然而,由于北宋和南宋的两次灭国过于悲惨,使得传统文化中保守的一面成为了主导。在此后的明清时期,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频发,不幸的是这个时期恰恰是西方世界最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根据材料,着眼于“开放与保守”的视角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地理分布表

    ——摘编自拉里·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的传播》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个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主要国家(地区)在世界制造业占比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要求:变化与原因之间要对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