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

更新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2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 1.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黄帝故事是早期中国传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又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如黄帝与蚩尤及炎帝大战;黄帝制定种种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形象;黄帝为五帝之首,是各代王室的共同祖先。总之,不同部族(群),有不同的黄帝传说。材料意在说明(  )
    A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 . 黄帝是古人虚构的人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萌芽 D . 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 2.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尚书•盘庚》中写道:“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这些“共政”的“旧人”以王室宗亲为主。由此可知,商代(  )
    A . 政权体制中渗透着宗法思想 B . 商王靠政治联姻加强中央集权 C . 开始确立贵族世袭的特权地位 D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 3. (2024高三上·江北开学考) 据2021年“考古中国”报道,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其既有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又有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这些发现可佐证,此时期( )
    A . 浙江地区最早培植出了水稻 B . 文字创造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C . 社会活动已呈现较强组织力 D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 4.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 . 遵循先代旧制 B . 因时进行变革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坚持以法治国
  • 5. (2024高一上·唐山月考)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 . 《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 . 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 . 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 6.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书的字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自身的生存环境,表现了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的出现则被认为人进入了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
    A .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 .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 .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 7.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 (管) 山海”之策;李悝实施“平籴法”;商鞅主张“农战”, 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
    A . 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 . 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 . 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 . 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 8. (2024高二下·赣州月考)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主要活动国

    A . 户籍制度尚未确立 B . 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 . 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 D . 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 9.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阅读下图:“秦巩固统一的举措”,其中①、②、③处分别是( )

    A . 统一度量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中外朝制 B . 修驰道、直道;整顿社会风俗;三省六部制 C . 修驰道、直道;迁徙六国贵族豪强;三公九卿制 D . 统一度量衡;实行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 10.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东汉末年,时人对君臣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他们认为君主之“明”才是君臣关系得以维系的“义”,而基于对这种“义”的共同认识,才有了臣“忠”的可能与依据。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
    A . 儒学埋论体系不断完善 B . 士人积极反抗中央统治 C . 君臣关系发生急剧改变 D . 社会出现了离心的趋向
  • 11. (2023高一上·德保月考)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 . 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 B . 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 . 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 D . 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 12.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陈寅恪创造性地实现了“文史互证”,开辟了新的治学途径。如表中唐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诗句

    历史现象

    A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商品经济繁荣

    B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民族大融合

    C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人身控制减弱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3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岭南潮汕地区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而同一地区发掘的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则发现有各类铁器以及制造精美并带有佛教色彩花纹的瓷器等文物,青铜器完全绝迹。这反映出( )
    A . 南方手工业技术水平超过北方 B . 佛教在潮汕传播非常广泛 C . 人口南迁推动岭南地区的发展 D . 南方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
  • 14. (2023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初便组建治礼机构,该机构历时11年制定出涵盖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礼仪体系。梁武帝还修建很多寺庙,其中有两座以其父母命名,他每月都亲自去祭拜。这说明(   )
    A . 梁武帝倡导儒家思想 B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 . 南朝时三教合归于儒 D .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
  • 15.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
    A . 采用汉制 B . 推广农耕 C . 通婚汉族 D . 迁都洛阳
  • 16.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士谱是记载士族门第的凭籍,庶族是不入士流的。但庶族地主为了抬高身价,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以跻身士流。此风始自魏晋,降及唐初依然未息。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一开始就提出“质诸史籍,考其真伪”的要求。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初(  )
    A . 士族权力受到抑制 B . 庶族政治地位提升 C . 门阀观念依然浓厚 D . 史学重视考据方法
  • 17. (2023高二上·吉安开学考) 唐代中后期,皇帝在对藩镇长官所进表疏予以批答的同时,还就其中涉及当时政务的内容颁发敕书,出现了敕书与批答并行的情况。批答由翰林学士草撰,不用中书、门下两省印,也不加盖翰林院书诏印,具有皇帝自行发出的性质。这现象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
    A . 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 .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 宰相的权力已经被架空
  • 18. (2024高二下·佳木斯期末) 唐代初期,政事堂只是宰相们的临时开会场所,原本只有三省的长官出席;后来,唐代的宰相逐渐增多,开会时政事堂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发展趋势( )
    A . 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 B . 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 C . 表明三省的分工日益明晰 D . 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
  • 19. (2024高一下·合江期末)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
    A . 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 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 . 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 D . 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20. (2024高三下·桂林月考) 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   )
    A . 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 B . 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 C . 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D .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
  • 21. (2024高二下·怒江月考)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 .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 .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 22.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北宋理学家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慷慨呼号。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 . 蕴含了儒学的精神价值 C . 隐含了平等和叛逆色彩 D .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23. (2023高一上·南山期中) 《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 )
    A . 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 B . 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 C . 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 D . 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
  • 24.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中记载“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材料反映的现象( )
    A . 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 B . 促进了工商业的转型 C . 巩固了传统的四民秩序 D . 激化了官民阶层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其中25题16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52分)
  • 25.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 (1) 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 26.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这样漫长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史记·货殖列传》所述及的那段时期,即从陶朱公“三致千金”之时起(陶朱公即春秋末期范蠡),到汉武帝行算缗令、“中家以上大抵破”时止,上下三百数十年间的商品经济大跃进。另一个高峰是大约从唐开元前后起,到宋代末叶止,上下也达三百数十年。前一个高峰时期的大宗商品是盐铁,所以大跃进过后便出现《盐铁论》那样的名篇,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大宗商品以茶叶最为突出,所以当其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之际,便有《茶经》那样的专著。 ——摘编自李埏《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两个高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赞同或质疑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27.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影响。
  • 28.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米芾(1051-1107),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同其他三人一样,米芾也曾入仕,也吟诗作画,但他“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堪称纯粹的书法家。米芾与苏轼的初交可以追溯到宋神宗时期。米芾《自叙》所谓“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便是听从东坡的忠告而改变了书法的风格。元祐二年(1087年),米芾参加了以东坡兄弟为首的“旧党”人士聚会。这也许是米芾与黄庭坚的交往之始。米黄二人交好,在评价彼此的书法时,也是直言不讳,大相异趣,绝非无原则的丑诋。米芾“集古字”是想要“自成一家”,而为获黄庭坚所认可。米芾在评判黄庭坚的草书时也以一已所好加以责难。宋徽宗崇宁年间,米芾在书画学博士一年,出入宫禁,受宠若惊,矫情希旨,近乎装疯卖傻。晚年的米芾以穷改节,曲意逢迎,留下了人格上的污点,但米芾与苏黄的结交也留下了君子之交的佳话。

    ——摘编自曹宝麟《米芾与苏黄蔡三家交游考略》

    1. (1) 根据材料,归纳米芾作为大书法家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书法界名家辈出的有利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