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探究主题 |
实验试剂 |
预期结果 |
结论 |
A |
某脱脂棉中是否含有脂肪 |
苏丹Ⅲ液 |
红色 |
含有脂肪 |
B |
某大豆油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不含有蛋白质 |
C |
某奶片中是否添加淀粉 |
甲基绿 |
蓝色 |
不添加淀粉 |
D |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
斐林试剂(加热) |
砖红色 |
含有还原糖 |
O2浓度(%) |
a |
b |
C |
d |
e |
CO2产生量(mol/min) |
1.2 |
1.0 |
1.3 |
1.6 |
3.0 |
O2的消耗量(mol/min) |
0 |
0.5 |
0.7 |
1.2 |
3.0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EBR浓度/(mg·L-1) |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mg·g-1) |
总叶绿素含量/(mg·g-1) |
叶含糖量/(mg·g-1) |
0 |
52.89 |
0.964 |
91.76 |
0.5 |
64.76 |
1.155 |
95.63 |
1 |
79.81 |
1.226 |
126.8 |
1.5 |
70.29 |
1.171 |
78.15 |
2 |
53.29 |
1.202 |
82.91 |
材料一:二倍体作物M的品系甲有抗虫、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但甜度不高。为了改良品系甲,增加其甜度,育种工作者在种质资源库中选取乙、丙两个高甜度的品系,用三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对甲、乙、丙三个品系转录的mRNA分析,发现基因S与作物M的甜度相关,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以Ti质粒为表达载体,以品系甲的叶片外植体为受体,培育出转S基因的新品系。
杂交组合 |
F1表型 |
F2表型 |
甲×乙 |
不甜 |
1/4甜、3/4不甜 |
甲×丙 |
甜 |
3/4甜、1/4不甜 |
乙×丙 |
甜 |
13/16甜、3/16不甜 |
根据研究组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家用射线对大豆种群进行诱变处理,并从大豆种群中分离出两株雄性不育个体甲和乙,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体。
①诱变可以使同一基因朝着不同的方向突变,也可使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②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上述两株突变体是同一基因突变还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大豆杂交获得F1 , 再将F1与突变体乙杂交得F2 , 观察并统计F2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
Ⅰ.本实验不能直接将突变体甲与乙进行杂交的原因是。
II.按本实验方案实施,预测其实验结果及结论:若,说明这两种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所致。若,说明这两种突变体是由同一基因突变所致。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 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境之间的迁移路径(用箭头和文字表述)。
植物种群 |
无瓣海桑 |
秋茄 |
卤蕨 |
老鼠簕 |
其他 |
所占面积比例% |
82.01 |
5.01 |
3.82 |
3.31 |
5.85 |
生长速度 |
快 |
慢 |
慢 |
慢 |
- |
树种类型 |
引进物种 |
本土物种 |
本土物种 |
本土物种 |
- |
相对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传统方法,遥感影像技术不间断拍摄的优点是。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