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依次穿过与后,进入胎儿毛细血管,进而血液运往胎儿全身各处。
②饮酒导致合体滋养层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化。请描述其中一种形态结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对胎儿发育造成的影响:。
时间 | 食谱 |
早餐 | 藜麦桂花粥、椰蓉面包、卤鹌鹑蛋 |
中餐 | 什锦炒饭、红烩猪排、尖椒土豆、松茸牛肉汤 |
晚餐 | 米饭、辣味金枪鱼、香菇肉末、油麦菜 |
佐餐 | 提子、苹果、巧克力、曲奇饼干 |
①该食谱中食物种类,从而保证营养全面。
②根据膳食平衡宝塔,食谱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食物应为等,以满足宇航员一日工作和生活的能量需求。鹌鹑蛋、猪排、金枪鱼等为宇航员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为。
③本次天舟六号携带了70公斤新鲜水果,可预防由于缺乏出现的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④食谱中的各类食物最终被消化的场所是,因为该器官中含有的种类最多,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被细胞吸收利用。
组别 | 对照组 | 实验组 | ||||
正常重力组 | 失重A组 | 失重B组 | 失重C组 | 失重D组 | 失重E组 | |
蛋白质/钾摄入比 | 20 | 20 | 30 | 40 | 50 | 60 |
股骨显微CT结果 | ||||||
骨质疏松程度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未出现骨质疏松;“+”越多表示骨质疏松程度越高。
实验结果显示,当“蛋白质/钾”摄入比为时,失重大鼠骨质疏松程度最轻。由此推测,控制宇航员食物中“蛋白质/钾”的摄入比(选填“能”或“不能”)完全阻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但可以。
组别 | 组 | 2组 | 3组 | 4组 |
实验对象 | 正常大鼠10只 | 糖尿病大鼠10只 | 糖尿病大鼠10只 | 糖尿病大鼠10只 |
处理方式 | 蒸馏水 | 蒸馏水 | 低浓度紫铆因 | 高浓度紫铆因 |
①1组和2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②每组选取10只大鼠而非一只,可以降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2组大鼠饲喂的蒸馏水量应与3、4组饲喂的药液量。
③图2是4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图中数据是每组10只大鼠血糖水平的。实验结果显示,说明紫铆因能够缓解Ⅱ型糖尿病。
人和动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感知周边环境及其中潜在的危险对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的形成与眼密不可分,眼是何时出现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眼睛的故事,解答这一吧!
将自然界中存在的眼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列(如图1),可以揭示眼的大致发展过程。
在6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一些动物拥有了“眼斑”,眼斑是仅能识别光的明暗的蛋白斑块。
后来,由眼斑逐渐演化形成原始眼。原始眼是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组成的浅杯状的凹坑,其中感光细胞负责感受是否有光,色素细胞负责遮挡来自后方光线的干扰。原始眼虽然不能成像,但可以通过识别照射到感光细胞的光线角度来判断光源方向,使动物的定向移动成为可能。
随着原始眼感光细胞和色素细胞数量增多,凹坑加深,形成感光层和色素层,就发展为杯型眼。这样的眼就对环境中光线刺激更加敏感。
当杯型眼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感光层和色素层面积加大,凹坑进一步加深,开口逐渐变小,形成眼孔。眼孔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物体能够通过小孔成像的方式在感光层上形成图像(如图2),这就是小孔成像眼,它使动物能够识别物体的形状。
再后来,眼孔表面出现了透明细胞层,并且呈现出逐渐增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可以保护眼内部结构;另一方面还像一个凸透镜能够将光线折射聚焦,起到照相机镜头的作用。这样的眼睛称为照相机式眼,它就像一架照相机,能够在眼的底部形成清晰的图像。
以上介绍了眼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它们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难怪达尔文赞叹:自然形成如此精巧的结构,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神奇。
a.原始眼
b.杯型眼
C.小孔成像眼
d.照相机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