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1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选择题(共5小题,15分)
  • 1.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介(juàn jiè)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 .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ān)云密布,(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 .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 2.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 . 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 . 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 . 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 . 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 3.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 .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C . 近期,公安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宣传精准性,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宣传体系,掀起全社会共同反诈骗的热潮。 D .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城市在职科技人员,退休人员积极参与。
  • 4.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

    A . 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 . 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 . 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 . 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 5.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

    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然而,吃货的生产力不可低估,很快,(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A . 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B . 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C . 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D . 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 6.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 (3)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4. (4)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5. (5) 《左传·曹刿论战》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 
  • 7.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雅,字茂达,东海郯人。雅少知名,州檄主簿,秀才,除郎中,出补永兴令,以干理著称。雅性好接下,敬慎奉公,孝武帝深礼遇,虽在外职,侍见甚数,朝廷大事多参谋议。帝每置酒宴集,雅未至,不先觞,其重如此。时王珣儿婚宾客车骑甚众闻雅拜少雅者过半。时风俗颓弊,无复廉耻。然少傅之任,朝望属珣,珣亦颇以自许。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帝以司马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籓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乃从容曰:“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仲堪虽谨于细行,以文义著称,亦无弘量,且干略不长。若委以连率之重,据形胜之地,今四海无事,足能守职,若道不常隆,必为乱阶矣。”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二人皆被升用,其后竟败,有识之士称其知人。迁领军、尚书、散骑常侍,方大崇进之,将参副相之重,而帝崩,仓卒不获顾命。雅素被优 , 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虽在孝武世,亦不能犯颜廷争,凡所谋谟,唯唯而已。寻迁左仆射。隆安四年卒,时年六十七。追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B . 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C . 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D . 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先举觞”的“举”意思是举起,与“举秀才”的“举”含义不相同。 B . “深加礼遇”的“加”指给予,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加”含义相同。 C . “见重”意思是被器重,“见”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字含义不相同。 D . “雅素被优遇”的“遇”与“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的“遇”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雅常常参与谋议朝廷大事。皇上因才华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王雅认为他们没有治世之才,难当大任。 B . 王雅尊贵受宠信以后,威权很大,门下常停着很多拜访车辆,他擅长应对接待,都能尽心礼待。 C . 王雅年少时便以干练能理事著称,一生曾担任多种职务,将做副相时,皇上突然离世,他虽然失去权势,但内忧外患,依然沉默不争。 D . 王雅处事谦让、谨慎。即使在孝武帝时,他也不会犯颜当廷抗争,凡是有所谋划时,他一向恭顺听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王珣儿婚,宾客车骑甚众,会闻雅拜少傅,回诣雅者过半。

      ②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

  • 8.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 (1) 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2. (2)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 9.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信仰是人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体现着人对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的承诺,融系着人对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寻觅,因而它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凝聚或整合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信仰的客体或对象看,信仰可以区分为对美好社会制度的信仰、对理想人生的信仰,也可以区分为宗教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法律信仰等,但无论哪一种信仰,信仰的主体归根结底是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阶级、政党、民族、国家都是由自己的每一位成员组成的,阶级、政党、民族、国家的信仰只能在其每一位成员的心目中获得真正的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从阶级、政党、民族、国家的视域研究信仰,更要从个体、心灵、安身立命方面研究信仰。要把信仰的研究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使命、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所信仰的理想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终极理想只有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上,才能成为人们真正的信仰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第三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自由个性”是人的主体性最充分的体现。人一旦失去“自由个性”,就失去了能动性而变成了被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被扭曲。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但并不因此否定个人的需要,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最尊重人,尊重个人的需要、利益、尊严和幸福,把个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看作共产主义的真正目标,“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马克思、恩格斯所强烈反对的恰恰是那些敌视个人需要、贬低个人权利、使人异化的社会制度,是那些打着“集体”的幌子而蔑视个人需要、践踏个人权利的“虚假集体”。

    信仰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悟,生活经验对个体具有直接的引导性,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好坏、是非,外部世界的存在和价值通过人们的生活经验而内在化。列宁说:“大多数人是根据实际生活得出自己的信念的。”通过社会生活,人们获得了对世界、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去理解、把握和构建自己的信仰。只有在生活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信仰和价值标准,才能有坚定的信仰。可见,信仰的形成和巩固离不开信仰主体的自觉性。信仰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灌输的结果,而是主体全身心的体悟和价值整合的结果。我们并不否认环境熏陶、外在灌输、风俗习惯、传统影响乃至遗传因素在信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外在因素只有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我们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客体关系的动态分析来理解和解决人们的信仰问题。如果过分夸大外在灌输的作用,在信仰问题上就会出现虚假现象。

    (摘编自郑永和《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材料二:

    谈到信仰产生问题,首先得肯定人性,人会生老病死,人有欲望,面对不同情形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人会思考解决问题,人有趋利避害的倾向。在这个前提下,信仰可由这几种途径产生:一、对自然界有较深刻的认识,意识到规律的重要作用,从而肯定、崇拜自然规律,形成信仰;二、把英雄人物或思想伟人升华为信仰;三、由于知识的缺乏,对自然现象及整个自然的无知让人生活在未知中,从而产生恐惧,为了安抚这种恐惧,逐渐创造出神话人物或至善领袖,以此为媒介或对象与未知进行交流来安抚内心,最终形成信仰;四、对未来以及死亡的迷惑与恐惧,促使人们加以思考,用自认为合理的解释来安抚内心,形成信仰;五、在现实生活中遭受苦难或仅是生活不如意,用自己的思想塑造出超自然力量或观念逐渐形成信仰;六、对已有信仰的继承学习得来,比如生活遭受重大变故,长期受某种文化熏陶,从已有知识观念中顿悟等。

    为什么把哲学和信仰放在一起讨论呢?因为虽然哲学求真,求理,靠理性指导人生;信仰求圣,唯心,靠感性指引生活,但是它们可以殊途同归为人生服务。哲学有助于正确认识、确定信仰;信仰有助于充实哲学内容,开阔哲学思路;哲学和信仰都能帮助规划安排人生。

    (摘编自李雨田《让信仰和哲学造福所有人》)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没有个体的自由发展,那么或许未来产生的代替旧社会的社会形式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未来联合体的构想。 B . 当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得到充分尊重,自由个性就能得到充分发展,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真正目标就能实现。 C . 个体的生活经验对信仰形成和巩固有直接影响作用,外在强制性灌输不利于信仰的形成和巩固。 D . 从信仰产生的途径看,有些产生于自认为有合理解释的信仰是唯心的,不科学的,需要哲学作理性指导。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仰”的一项是( )
      A . 《离骚》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 B .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 C .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勇担重任,多年执着探索,最终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疟疾病人。 D .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
    3. (3) 材料一第2段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的内容,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10.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

    古砚

    陆涛声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也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

    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些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践行,对他早有几分欣赏,便乐意为他作序。送舒老古砚是表示谢意。

    舒老早年曾做专业美术工作,三十多岁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全国有些影响,业余时间还一直与书画做伴,书法也享誉一方,常有人求“墨宝”。早在二十年前当地有人出书就请他作序。十多年前他就听说,有些名家作序也有行情,得给润笔。舒老原本从事文学创作时,也长期做业余创作辅导工作,接受作序任务后,仍有辅导的习惯,总要认真看书稿,分析提炼,肯定长处,指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舒老作序从不收润笔。也有人求他书法,他也没有要人酬谢的念头。不过,请他作序或写字的人也总会送点儿小物件、食品、茶叶、酒之类的礼物。他每回都拒收,然而对方大都坚持让他留下。

    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

    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但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放在老家,我下次回去看老母亲时也取来送给您。”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要珍贵的意思。

    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

    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

    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想,姚斌并不写毛笔字,人家送他只能是作为藏品的,可能是有孩子上学求他帮忙。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

    代送者却拒绝带走:“我受姚校长之托,得忠他之事,求您别为难我。”

    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随手把它放到博古架上。

    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水后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用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

    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

    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

    舒老只好作罢。

    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

    舒老早年辅导的许多学写作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

    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

    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

    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

    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人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

    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

    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为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

    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

    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在门口递给姚斌后就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进家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

    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

    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

    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别人。”

    舒老想想也是,感觉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

    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舒老为人作序从不收润笔,别人求他的书法,他也拒收酬谢,这都表明舒老不把这当作交易,体现了他的淡泊。 B . 俞季年对古玩比舒老内行,他的来访揭示了古砚的真相,俞季年从“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说出真相。 C . 舒老最后决定把两方古砚一并归还给姚斌,目的是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 D . 小说结尾写舒老坐在车上回想起假砚的风波,认为求真需要勇气,由事到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
    2. (2)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砚”的作用。
    3. (3) 陆涛声先生谈到本篇小说创作时说:“(小说)是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以自省对灵魂的微垢作洗涤。这种微垢,不是常人共知的对与错,而是从大众常识的‘对’中辨析出实质的错来,从而体现认识价值。”请结合文本分析“大众常识的‘对’”、“实质的错”和“认识价值”分别指什么。
四、语言表达运用(12分)
  • 11.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酷夏,心不静,气不顺, ①     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以外,唯靠读书静心。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八篇小说,是鲁迅辗转京、厦、广、沪四地而作。用时竟达十四年。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惜身体……在我看来,他并非厌世,而是身不由己。

    一个读透古书的人,写起拟古之作,可谓 ②        。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让人 ③     

    《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是鲁迅的心迹。他写《补天》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写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务实趋真得以践行;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薇》:对于威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战;《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再然后,以《出关》《起死》,涂抹出人生与社会的苍凉。

    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及沉浸式的浪漫,让这个故去八十六年的、也曾壮怀激烈过的人,依然是我们的恩师和益友。如今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仰仗他的冷峻和深远让酷热笼罩的心头又一次享受清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着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等问题,请加以修改,变成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说明:所谓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形式整齐的句子。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五、写作(60分)
  • 12. (2023高一上·眉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自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全部使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小学阶段12册语文课本中共有古诗文129篇,与原有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幅达87%,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增加了51%,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占比达到49.3%。

    材料二:“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

    材料三:在你背过那么多古诗词以后,你可能会发现你曾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了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那样的文字才算是真真正正的不朽。

    针对高中语文试卷中六分的古诗文默写,有些同学认为,“6分而已,却要背诵几十篇古诗文,花那么多时间,不值得,不如多朝着数学或是其他科目努力些,一个选择题就弥补了!”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对古诗文背诵有何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