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

更新时间:2023-10-29 浏览次数:1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
  • 1. (2023六下·武昌月考)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试着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注意行款整齐

    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

  • 2.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活动:推敲字音字形

    武昌古城,穿越千年沧桑,①wàn xiàng gēng xīn,咸集文人诗赋,文绵长;武汉首义,开启辛亥②gé mìng,根深者枝茂,我们有③zé rèn讲好武昌故事,赓续式昌精神。

    1. (1) 根据语境和拼音,依次书写词语。

    2. (2) 与文段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 . 相承 B . 来龙去 C . 大别山 D . 脉不得语
  • 3.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活动:品析词句精妙

    下列句子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武昌迎来大批国内外游客。黄鹤楼上____,汉阳门码头____,楚河汉街____。

    A . 人头攒动/门可罗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B . 人头攒动/人流如织/门可罗雀/摩肩接踵 C . 人头攒动/人流如织/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D . 人头攒动/人流如织/熙熙攘攘/门可罗雀
  • 4. (2023六下·武昌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武昌自古以来将是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 . 通过一代代武昌人的共同努力,使荆楚文化互古流传。 C . 我们是否有高度的民族自信,是盛世武昌再腾飞的关键。 D . 让我们追寻历史脚步,厚积成长根基,激扬家国情怀
  • 5. (2023六下·武昌月考)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1800年,弹指一挥间,这座古老的城市始终充满生机。

    A . 武昌,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因武而昌。 B . 武昌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江城,衬托出城市的古韵流芳。 C . 白云黄鹤,是她的诗意化身;楚风汉的;人才辈出,是她的耀世光芒。 D . 毛主席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不朽诗句,写尽大武汉的雄浑气势。
  • 6. (2023六下·武昌月考) 下列诗句中,最能表现彭刘杨三烈士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 )。
    A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C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7. (2024六下·汝城期中) 下列与民风民俗不相关的一项是( )
    A .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B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D .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 8.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活动:探寻文本真谛
    1. (1) 下列几种说法。

      ①书写武昌风貌,可以重点写它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讲述武昌故事

      ②放学路上,遇到电视台采访,我们需要即兴发言

      ③在为《武昌印象》一书写梗概时,我们不能漏掉每个章节的每个内容,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 

    2. (2) 品读文稿的开头和结尾,想想这样写的好处,将点评依次填在横线上。                                        

      (开头)武昌,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述说,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忆

      (结尾)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延续城市记忆,讲好武昌故事,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点评:

      开头 

      结尾 

  • 9.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撷取诗文精华
    1. (1) 怀古以励志,掩卷当奋发。“,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们要拥有高洁的品格;“,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马诗》中“”,抒发了我们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诗句“”,最能表达我们的炽热之心。
    2. (2) 历史需铭记,文脉当传承。请你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从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本(篇)

      阅读记录卡

      阅读的书名(篇名):《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 (用短语或小标题简要概括) 

      从中我感受到:

二、阅读
  • 10.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文段:读选段

    【片段一】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片段二】

    盼(节选)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

    (有删改)

    1. (1) 下列几种说法。

      ①【片段一】描写“我”盼着母亲能带自己出去玩;【片段二】描写“我”终于穿上了盼望已久的雨衣。 

      ②以上两个片段都是通过多个具体事例表达人物情感。 

      ③以上两个片段都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贴。 

    2. (2) 【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3. (3) 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读【片段二】进行仿写。 
  • 11.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文段:读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老京张线,于1909年建成,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估主持修筑成功的,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之后,列车向东北前进,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如今京张线张家口站,不仅将张家口的历史古迹“大境门”的拱门选型与自然地貌的弧形元素相结合,向经典致敬。

    【材料二】

    新京张线,于2019年通车,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智能新时代。

    【材料三】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从北京到张家口一百七十多千米的京张铁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它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温度”……

    1. (1) 根据【材料一】对老京张线“人”字形线路的介绍,下面图示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①③②
    2. (2) 根据【材料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京张铁路”中的“京”“张”分别指的是北京和张家口。 B . 京张高铁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需工作人员值守。 C . 乘客在京张高铁的列车上,可以观看电视直播。
    3. (3) 对【材料三】中的“中国速度”,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快,运行速度快,被人们称为“中国速度”。 B . 昼夜不停,争分夺秒,这就是中国速度! C . 中国速度指的是中国在经济、科技、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4. (4) 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 . 张家口站采用了历史古迹造型,融入了“人字形”元素。 B . 志愿者要前往“大境门”做讲解员。他们乘坐京张高铁从北京北站出发,预计行驶一小时左右到达。 C . 京张铁路,全长有一百七十千米,它一头连着历史
    5. (5) 上述材料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是( )。
      A .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并独创了“人”字形线路。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 B . 北京北站增加了智能刷脸设备,旅客可以直接刷脸进站。 C . 110年风雨兼程,京张铁路实现了华丽转身。
  • 12. (2023六下·武昌月考) 文段:综合性阅读。

    摸书

    ①名叫莫拉的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②“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都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③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才肯关灯睡觉。”

    ④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

    ⑤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⑥接着她又兴奋地说:“我读书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会一读再读,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末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面充满趣味和智慧,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表达的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以及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放式,回味、重温,再体验

    ⑦听着莫拉滔滔不绝地讲述,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选自《新读写》,作者冯骥才,有删改)

    1. (1)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妇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内容都在书里。 B . 老妇人收藏了很多书。 C . 老妇人读书的方式就是摸书。
    2. (2) 联系上下文,对“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书比宇宙还要大。 B . 书里的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C . 书里有世界上没有的内容。
    3. (3) 文中“翻翻、看看、摸摸”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
      A . 说明老妇人读书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B . 强调了老妇人养成了特别的读书习惯。 C . 强烈地表达了老妇人非常爱书,也非常爱读书。
    4. (4) 对文末“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一句理解有误的是( )
      A . 读书,不仅仅是读文字本身,还是不断地认知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 B . 读得多了、久了,人与书自然就产生出一种特殊的、亲密的感觉。 C .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读书中实现互相超越
    5. (5) 作者为什么不以“嗜书如命”为题,而以“摸书”为题?请简要回答。
三、写作题
  • 13. (2023六下·武昌月考) 任选一题作答

    ⑴伟大出自平凡!央视这样为英雄模范点赞——

    事迹:北京冬奥会上,31岁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凭借究美一跳夺冠

    [颁奖词]烧烤炉温暖的童年,伤病困扰的青春,近在咫尺的金牌,这是创记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桃之夭夭,梦之芒芒,切切其真。

    ——摘自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在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呢?是2023汉马冠军何杰,还是勤劳智慧的妈妈,写篇习作。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⑵根据自己的想象,将下面的每幅图略添几笔,使它成为新的事物,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