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 1.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这表明,三星堆文化(  )
    A . 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 B . 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C . 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 D . 青铜制造技术领先于全国
  • 2. (2024高一下·深圳月考)  《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经殷墟甲骨文和周代金文佐证,内外服制度确为贯穿商王朝始终的重要政治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表明(  )
    A . 商王控制地区总是服从管理 B . 国家管理更加完善
    C . 商王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政权 D . 中华文化开始形成
  • 3.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但“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   )
    A . 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 B .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 . 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 . 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 4.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战国策》记述齐国民间音乐生活“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史记•货殖列传》言中山国地薄人众,谋生艰难。男子出为倡优,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B . 宗周礼乐影响的式微
    C . 乐舞在世俗社会的普及 D . 礼崩乐坏的社会变局
  • 5.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秦统一后,诏书发至桂林,当地人均不认识。后来李斯等人创造新文字“小篆”通行全国。文字统一后,尽管各地方言差别极大,政令依旧能畅通。由此可知,秦统一文字(  )
    A .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感
    C .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加强了思想领域的控制
  • 6.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辉煌的霸业令他对法家思想的崇拜达到了顶峰,他尚力而不尚德,认为天下万民“犹群羊聚猪,皆可竿而驱之”。这表明(  )
    A . 刑罚严苛是秦亡的主要原因 B . 重礼轻德易激化社会矛盾
    C . 法家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管理 D . 儒家的礼乐制度遭到抛弃
  • 7.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 .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 . 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
    C . 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D . 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
  • 8.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瓦当(古代建筑的附属构件)自西周始用,实用至上。自汉武帝始,汉字瓦当广泛应用于官殿、官署、陵墓、祠堂、房舍等建筑物上,如图的“延年益寿”“千秋万岁”瓦当。文字瓦当(  )                                 

    A . 为弘扬政治统治做宣传 B . 说明汉字普及率的提高
    C . 表明汉代居民生活奢侈 D . 突显了建筑的人文色彩
  • 9.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东汉时期,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品秩虽仅三石,在朝堂上却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以致于有人发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感叹。这反映出当时(  )
    A . 国家政务分官设职 B .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C . 国家权力的理性化 D . 朝廷内部矛盾尖锐
  • 10.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王羲之从当时风行的尚玄、尚简的观念出发,变革行书笔法,摒弃隶书遗意,方圆、曲直、敞出、起伏、迟急并用,从而创造出最宜抒发情感因素、流美捷便、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可见,王羲之的行书书体(  )
    A . 代表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 B . 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水平
    C . 开创了唐人“尚法”之先河 D . 确立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 11.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有学者认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步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下列史实符合该观点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光武中兴 C . 孝文帝改革 D . 五胡乱华
  • 12.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避免互委,不专责。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由此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  )
    A . 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B . 一官多职,相互牵制
    C . 地方分权,中央集权 D . 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 13.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唐朝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经济发展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朝后期,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韩愈也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B .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 .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 14.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唐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反映了(  )
    A . 封建剥削的不断加强 B . 中央集权体制逐渐遭到了削弱
    C . 土地兼并问题的解决 D . 农民对官府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15.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唐代铨选人才时,对书法的要求是“楷法道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院,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由此可知,中国书法到唐代时达到高峰的原因是(  )
    A . 造纸技术取得了突破 B . 政府重视书法
    C . 南北书法特色的融合 D . 书法艺术成熟
  • 16.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这体现了孙思邈(  )
    A . 浸润儒家文化 B . 拥有高超医术 C . 强调理性精神 D . 注重临床实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虽然“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西周礼乐制度所传达出的学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理念,直接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正是兴起和发展于这样一个礼乐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故而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共同的思想核心。法家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按照法度和规则管理社会,这一思想在礼乐制度进一步被破坏的战国时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和法制基础。 
    ——摘编自初婉琳《浅析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二: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段有成《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时期到秦朝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及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意义。
  • 18.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整个唐朝历史,与少数民族的和平相处占主导地位,尽管也有战争的发生,但唐太宗以后的几个皇帝,从高宗、武后至玄宗基本上都遵循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如 710年,唐中宗把养女金城公主入嫁吐蕃,使藏汉两族的亲戚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时,唐与吐蕃互盟,和同为一家。从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政策是促进唐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唐朝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民族政策的方式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 19.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汉政治上的枝强干弱,门阀与豪强愈发强盛。东汉末年,在外戚、宦官、朝官的三角斗争中,在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双重打击下,东汉朝廷名存实亡。三国时期贵族政治浮出水面,豪强的军事化与兵役制度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贵族政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分封复古,本意是抑制豪强门阀,不仅没有阻止门阀世家的发展,反而催化了门阀政治。 
    材料二:隋唐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官僚体制的录用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削平了世族的残余,促进了官僚群体的更新,稳定了国家编户齐民。隋唐开创并实行三省六部制,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科举的实行也使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阀政治从产生到兴盛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 20.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 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之初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