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马服装、改汉址、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明代传入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番薯和玉米。……由于番薯和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在干平的丘皮、山地及沿海沙丘均可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量。其节约出的土地可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农业的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
——孙玉琴常泡著《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省试录取名额是否按地区分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北宋中期,欧阳修、司马光等人曾经就此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当时南北学风不一,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而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这一争论,表面上看,不过是科举之“公平”应当落实于地区抑或落实于个人的差异,实则反映了更深刻的问题,一方面,与唐代中期以来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过程相应……
——袁行霜邓小南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据学者统计,唐代 290年,共取进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43000人之多,就其规模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在直接参与决策的上层群体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前朝无法相比的。
——袁行袁行霈邓小南主编《中华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