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二〇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10-24 浏览次数:5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   )
    A . 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 B . 城市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 C . 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 D . 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
  • 2.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 .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3.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B . 国家统一促进商品流通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 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
  • 4.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
    A . 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 B .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 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 . 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 5.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6. (2024高一下·雅安开学考)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
    A . 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 B . 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 . 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D . 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 7.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材料

    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

    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险他州,唯蚕桑是务”

    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国,昔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宋史·食货志》

    A . 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 . 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 . 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 . 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 8.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元朝行省内的军队有直接受行省节制的汉军及新附军,还有隶属于枢密院的蒙古军、探马赤军等中央军队。另外,朝廷还根据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把镇戍部队在各行省之间进行调配。这些措施( )
    A . 增强了地方的军事力量 B . 表明专制皇权得到了加强 C . 降低了地方割据的风险 D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控制
  • 9.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B . 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 .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 .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 10.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照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宜纸和黄粉纸多层封事,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 )
    A . 相权进一步削弱 B . 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 C . 军机处权力膨胀 D . 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 11.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在侵略者眼中,他们联合军的行为是正义的,是为帮助中国平定内乱而来的”,“腐朽的清政府竟然幻想依靠半宗教的势力去对抗现代化武器”。材料所述现象应发生在 (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2.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一位美国驻华记者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这一记述表明,根据地( )
    A . 农民运动激发了革命热情 B . 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废除 C . 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3.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 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丰硕 B . 经济五年计划卓有成效 C .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D . 统购统销政策有效配合
  • 14.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计划内’所需生产资料及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和销售,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
    A .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 B . 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激发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活力 D . 表明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
  • 15.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起初这三个世界之间并没有联系,却奠定了普遍历史,并在精神上将所有人都拉了进去。”这一论述说明,人类早期文明( )
    A . 同步起源、高度繁荣 B . 历史悠久,延绵不绝 C . 缺乏联系,完全隔绝 D . 独立发展,多元共生
  • 16. (2024高二上·唐山月考)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
    A . 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 . 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 . 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 . 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 17.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如表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B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此时西欧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14—15世纪,津巴布韦统治了整个非洲

    D

    玛雅人发明了独特的文字;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印加人采用“结绳记事”,会使用麻醉剂

    古代美洲文明具有独特性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12 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的文学作品《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愚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免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这一作品在西欧的流行( )
    A . 反映了世俗王权得到强化 B . 植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 . 表明了新旧教派冲突加剧 D . 体现了骑士阶层的衰落
  • 19.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中世纪晚期,欧洲诸多君主国,统治者往往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厅和温莎城堡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主要用意是(   )
    A . 与教会争夺城市控制权 B . 宣示王权合法性以加强王权 C . 争取新兴市民阶层支持 D . 保护中世纪欧洲的文化遗产
  • 20.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 21.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 . 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 .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 . 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 . 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 22.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 .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 23.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在非洲殖民地存在非常奇特的现象,输出花生却进口花生食品、输出咖啡豆却进口咖啡饮料、输出棉花却进口纺织品、输出铁矿砂却进口铁器生产工具、输出铝矾土却进口铝制器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丧失 B . 非洲地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C . 殖民者推行掠夺性经济政策 D . 殖民地缺乏相关的工业技术
  • 24. (2024高一下·静海月考)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 .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 25. (2024高一下·广东期末) 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 . 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 . 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 . 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 . 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 26.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1921年人们把发明了总装流水线的福特看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1936年卓别林在喜剧电影《摩登时代》里毫不客气地讽刺了福特和残酷的流水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垄断下的机器大生产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B . 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随时可能会爆发 C . 垄断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民众的生活成本 D . 电影艺术的繁荣要依托大众和社会
  • 27.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苏联国民收入从1928年的244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的455亿卢布,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大机械制造国。苏联成就的取得主要在于(  )
    A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 .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D . 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 28. (2024高一下·任丘期末) 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 . 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 . 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 . 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 . 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 29.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撒切尔政府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包括英国航空公司、英国电讯公司,总资产达200亿英镑。同时,大量削减补贴,包括住房、医疗、失业、教育等。据此可知,撒切尔政府( )
    A . 放弃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 恢复了自由放任的传统 C . 完善了社会福利政策体系 D .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30.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如图是1990—2017年四个经济体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变化图,其中七国集团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金砖五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对图表信息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B . 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C . 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D . 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二、非选择题
  • 31.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期

    文献

    主要内容

    1929年4月

    《兴国土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年8月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10月

    《中国十地法大纲》

    “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

    ——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
  • 32.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 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政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

    ——摘编 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及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政治体制形成的因素。
  • 33. (2023高二上·重庆开学考)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对于这一问题,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

    材料二: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作家们已对道光皇帝和他的臣僚作口诛笔伐之能事。无数谴责字眼,如自大、不负责、贪污腐化等都堆在他们头上。可是今日事后看来,既有组织上的重荷和文化上的传统压在他们头上,其他任何人处在他们的地位也不见得能够做的特别不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并未组织一调查委员,会事后决定事体发生的情形与个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注: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1. (1) 分析材料一、二对研究该主题的史料价值。
    2. (2)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