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时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明德惟馨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摘编自《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古及今,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其精髓一脉相承,其要求基本一致。 B . 个人品德事关公民个人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是完整道德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修养个人品德任重而道远,须严格自律,应发自真心,持久不懈,积累于点滴之中。 D . 由好品行到好风尚,进而社会整体文明素养得以演进,这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从道德的重要性谈起,引出“个人品德修养”这一中心论题。 B . 文章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论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采用了对比式结构。 C . 引证和例证是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经典语句和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 D . 文末把个人品德上升到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有力地深化了中心论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以德治国就是我们国家今后奋斗的主要方向。 B . 黄旭华、朱彦夫、武荷香等人成为时代楷模,与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C . 只要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崇德向善、践行道义,就能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D . 法治对道德建设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在进行道德建设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
  • 2.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七律·长征》),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 .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D . 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D .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3. (3)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
  • 3.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文本一: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香雪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儿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颤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看来这不是梦,一切都是真的,她确实离开姐妹们,站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火车上了。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凤娇!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着力描写通讯员牺牲的过程,并集中描写新媳妇的种种行为和反应,让小说的高潮部分弥漫着深深的忧伤和浓重的悲凉。 B . 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有联系小说中人物的作用,白色百合花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美好的品质。 C . 文本二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如通过描写香雪执着地追求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坚定的性格特征。 D . 文本一和文本二有着相近的风格,即不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塑造得清新美好。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有着丰富内涵,“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馒头”主要表现他对“我”的关爱。 B . 香雪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女生换铅笔盒,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也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风貌。 C . 文本一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牺牲”“献被”等情节连接起来,结构严谨有序。 D . 两则文本表现了不同时代感人的青春情怀,文本一侧重写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
    3. (3) 细节是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新媳妇为小通讯员“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和香雪“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这两处文本细节,简要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4. (4) 文本一结尾“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中,用“青年人”比用“小通讯员”和“小同乡”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二、诗歌阅读(28分)
  • 4.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现代诗歌阅读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 (1) 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 . 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 . 《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 . “新诗”代表《红烛》运用现代白话,打破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2. (2) 下列对《红烛》第一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B . 此处“红烛”这一意象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意思完全相同。 C . 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D . 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3. (3) 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开头就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B . 第二、三两节中,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C . 第五节至第七节的基调是完全哀伤的。蜡炬无法燎原,“残风”一样的黑暗反动势力让诗人充满了绝望。 D .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表达了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
    4. (4) “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 .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 . 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 5. (2023高一上·海盐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 (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 . 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 . 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 .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2. (2) 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不禁提出了“”的问题。
    2. (2) 《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革命精神。
    3. (3)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时用“,太守醉也”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
三、(27分)
  • 7.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jù) 脂(hāo) 寰宇(huán) 狂飙(biāo) B . 铆钉(mǎo) 锈蚀(zhuó) 衮服(gǔn) 彷徨(páng) C . 律吕(lǚ) 慰藉(jiè) 罅隙(xià) 嚣鸣(xiāo) D . 放号(hào) 晨曦(xī) 荫蔽(yīn) 明澈(chè)
  • 8.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怒涌  风起云涌  蜂涌而至   醇酒 B . 矩形     霞蔚云蒸     来者不距     脉博 C . 洪涛     宏福齐天     恢宏大度     荧火虫 D . 甘霖     清规戒律     金科玉律     俯瞰
  • 9.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排比句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句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 B . 凡事在进行前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最好能瞻前顾后 , 设有备案,以免出现意外时无法补救。 C . 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 , 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D . 历史剧往往注重剧情和史实的吻合。郭沫若却独辟蹊径 , 超越了史实的限制,借此来实现自己借古讽今的目的,如历史剧《屈原》。
  • 10.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 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B .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 C .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 D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11.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下列文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B . 闻一多,是新月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红烛》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C . 昌耀,原名王昌耀,现代诗人,代表作有《河床》《意绪》《划呀,划呀,父亲们!》等。 D . 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
  • 12.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将你的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②培出慰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③石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④我的指关节钉一样楔入巨石的
    ⑤和谐、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A . zhǐ   jí   shuò   mǎo   fǒu   zhì B . zhǐ jiè lì liǔ fǒu zhì C . zhī jí shuò liǔ xià chì D . zhī jiè lì mǎo xià chì
  • 13.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__________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__________地掏出他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__________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一饮——酒—一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注册课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__________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B . 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C . 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D . 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昂然地像一位道士样走进教室里来。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乱七八糟  有条不紊  讳莫如深  意兴阑珊 B . 手忙脚乱  慢条斯理  讳莫如深  意兴盎然 C . 手忙脚乱  有条不紊  神秘莫测  意兴阑珊 D . 乱七八糟  慢条斯理  神秘莫测  意兴盎然
    3. (3) 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与尔同销万古愁 B . 烟波江上使人愁 C . 举杯消愁愁更愁 D .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写作(60分)
  • 14. (2023高一上·周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得过且过、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们的日常用语: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遇事淡定,内心无甚波澜,云淡风轻,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超然境界;有人认为,这是堕落颓丧的表现。

    你是如何看待“佛系青年”的?

    请以中学生的身份,自拟文题,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年级举办的“我是青年”的主题活动中发表演说。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