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3-12-09 浏览次数:84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2023·无锡)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

      

    1. (1) 丙烷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氢气属于(填序号)。

      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3. (3) 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4. (4) “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 22. (2023·无锡) 北京冬奥会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水快速制成冰。

      

    1. (1)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过程(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 (2) 干冰和氟利昂都可作制冷剂。化学式为的氟利昂中含有种元素。
    3. (3) 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见图)。冰、干冰与可燃冰三种“冰”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 23. 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1. (1) 铝合金属于(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2. (2) “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1/4,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你认为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
三、科普阅读题
  • 24. (2023九上·苏州月考)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

         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

    途径1: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催化重整为与CO。

    途径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工艺。

    途径3: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

    1. (1) 写出自然界中吸收的一条途径:
    2. (2) 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3. (3) 我国科学家将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 , R的化学式是
    4. (4) 写出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5.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四、流程题
  • 25. (2023·无锡) 由菱铁矿(主要成分为 , 含少量等杂质)制备铁粉的一种流程如下:

      

    1. (1) 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酸浸”时,为使反应充分,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3. (3) “沉铁”时,转化为沉淀,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焙烧”时,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还原”时,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炭粉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若向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 , 更利于还原氧化铁,其原因是
五、实验题
  • 26. 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 (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2. (2) 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六、综合应用题
  • 27. (2023·无锡) 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
    1. (1) 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21.0g、9.6g、37.2g。]

        

      ①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填实验序号)。

      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写出用稀盐酸检验的化学方程式:

    2. (2) 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①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

      ②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和少量NaCl,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 , 理由是

        

      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

    3. (3) 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的质量为3.94g。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28. (2024·茂名模拟)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1. (1) Ⅰ.从地球带上去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等原料制氧,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2. (2)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1/3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3. (3) 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填“>”或“<”)

    4. (4) Ⅱ.在天宫制出来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超氧化钾()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

           

      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5. (5) 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