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二〇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题)
  • 1. (2024高三上·玉溪月考)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  )
    A . 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B . 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 . 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D . 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 2. (2024高二下·顺平期末)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
    A . 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 B . 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 C . 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 D . 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
  • 3. (2023高一上·南浔月考)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 .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 .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C .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D .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 4.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引入多种作物,根据下表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 )

    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

    物产名称

    类别

    原产地

    胡瓜

    蔬菜

    印度西北部

    胡豆

    蔬菜

    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

    蔬菜

    欧洲南部和中亚

    胡荽(香菜)

    蔬菜

    地中海沿岸、中亚

    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区

    葡萄

    水果

    欧洲、西亚和北非

    A . 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 B . 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 . 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 5.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 . 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 B . 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D . 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 6.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第一个长方框中应填写( )

    A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C . 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 D . 魏晋开始出现三教合流
  • 7.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求( )
    A .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 .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 .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 .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 8.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辽太宗收归农耕经济发达的燕云十六州后曾下诏:“征诸道兵,敢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应历三年,因南京水灾,穆宗下令免去此年租税,并多次举行“祈雨”活动。据此可知,当时辽朝(  )
    A . 奉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B . 开始以神权加强自身统治 C . 国家资源向农业侧重 D . 开启契丹民族的汉化进程
  • 9. (2024高二下·怒江月考)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 .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 .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 10.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明朝洪武到万历年间,四川人口增长了约18万户。与此同时,通过“报官立案、制定章程、农户集资、共建共享”的方式在四川兴修水利的结果如下表,表格的信息说明( )

    水利设施

    井研

    江津

    成都

    简州

    水塘

    450

    575

    121

    864

    河堰

    11

    8

    A . 务实的制度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 . 重农抑商的政策保障农业经济稳定 C . 兴修水利是人口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D . 人口迅速增加造成严重的人地矛盾
  • 11.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魏源曾在《海国图志》中谈及英国的新闻报纸时说:“刊印逐日新闻纸以论国政,如各官宪政事有失,许 百姓议之,故人恐受责于清议也。 ”据此可知,魏源( )

    ①揭示了新闻报纸的政治功能    ②以中国语境解读西方政治现象

    ③抛弃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④广泛关注国际政治舆情的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据此可知(  )
    A . 照会与清政府并无直接关系 B . 照会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C . 美国获取了侵华的优势地位 D . 美国政府旨在保护中国主权
  • 13.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新政期间清政府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时论普遍认为“兴商为强国之本”“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近世强在商业。”这些举措(   )
    A . 具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目的 B . 使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想 C . 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将有助于减少变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
  • 14. (2024高三上·乌当月考) 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
    A . 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 . 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 . 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 . 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 15.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下图是民国六年《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所作名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的漫画。这一漫画的主旨是( )

    A . 讥讽袁世凯试图篡夺革命果实 B . 揭露国内反民主的政治行为 C . 复辟帝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D . 体现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二、材料题(共55分)
  • 16.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

    ——《左传•宣公十二年》

    材料二: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延康元年(220),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

    材料四:唐杨绾曰:“近炀帝始建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公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时期的选官标准。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并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 17.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朝。……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中华”的一部分。

    ——摘编自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管理的角度说明元明两代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是“中华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及特点。
  • 18.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昌起义前 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歌词:“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袍,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 19.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