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渝中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1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根据如表,新石器早期李岗文化和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的陪葬品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唯物史观看,其根本原因是( )                                                                                

     

    李岗文化中晚期(新石器早期)

    龙山文化(新石器晚期)

    男性墓

    骨镞、晋镳(狩猎工具)

    石斧、石凿(农业生产工具)

    砺石、石凿(手工业工具

    A . 母系社会逐渐何变为父系社会 B . 生产力发展推动私有财富形成 C . 手工业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D .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关系形成
  • 2.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在周代伦理中,宗族成员间只论宗子与普通族人的关系,普通族人“虽富贵,不敢以富贵人宗子之家”。在丧葬制度中,大宗死亡,族人即使无“五服”之亲,也须为之服“齐衰三月”。这说明,西周(   )
    A . 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B . 分封制运行基础稳固 C . 社会治理水平较高 D . 政治秩序与血缘挂钩
  • 3. (2023高一上·射洪月考) 某历史教科书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它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 .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 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 D . 疆域规模的扩大
  • 4.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引入多种作物,根据下表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   )

    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

    物产名称

    类别

    原产地

    胡瓜

    蔬菜

    印度西北部

    胡豆

    蔬菜

    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

    蔬菜

    欧洲南部和中亚

    胡荽(香莱)

    蔬菜

    地中海沿岸、中亚

    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区

    葡萄

    水果

    欧洲、西亚和北非

    A . 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 B . 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 . 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 5.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我国北方一直含有畜牧业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成分较前代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
    A . 气候条件的变化 B . 自然地理的差异 C . 民族交融的影响 D . 统治者政策推动
  • 6.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下图是山西恒山悬空寺三教殿内塑像,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建筑最早可能兴建于(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西汉武帝时期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 宋元时期
  • 7.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B . 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 C . 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D . 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
  • 8.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辽太宗收归农耕经济发达的燕云十六州后曾下诏:“征诸道兵,敢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应历三年,因南京水灾,穆宗下令免去此年租税,并多次举行“祈雨”活动。据此可知,当时辽朝(  )
    A . 奉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B . 开始以神权加强自身统治 C . 国家资源向农业侧重 D . 开启契丹民族的汉化进程
  • 9.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北宋政府立足农本,同时又“取之于豪强、商贾,以助国家之经费,而毋专仰给予百姓之赋税,是崇本抑末之意,乃经国之运图也”。马端临认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宋代政府的财政思想客观上反映出( )
    A . 传统经济政策的根本扭转 B .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 政府财政支出巨大的现状 D . 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 10.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明朝徽商大贾黄汴撰写《一统路程图记》,是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书中序言提到:因有“水陆路程之设”,遂使“天下仕者知立于朝,耕者知耕于野,商贾知藏于市,行旅知出于途”。该书的撰写(   )
    A . 深受耕读传家理念影响 B . 反映出长途贩运的兴盛 C . 试图打破四民分业现实 D . 体现出交通状况的改善
  • 11.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1847年,《海国图志》由初刊时的50卷本扩充为60卷本,其中“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的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这说明,当时( )
    A . 魏源对西方科技的重视 B .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 国内已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D . 民众热衷探究西洋强国之本
  • 12.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据此可知(  )
    A . 照会与清政府并无直接关系 B . 照会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C . 美国获取了侵华的优势地位 D . 美国政府旨在保护中国主权
  • 13.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在小说中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庆典想象”。梁启超在“维新五十年庆典”中设想国家因维新而富强,列国首脑皆亲临祝贺;赵君豪的《双十节》描写了飞机等交通工具已由国人制造,工人代表在典礼上得到总统表彰。这此小说的创作(   )
    A . 为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准备 B . 意在传播西方民主政治观念 C . 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方向 D . 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 14.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
    A . 腐儒的趣味 B . 智者的个性 C . 青年的时尚 D . 革命的态度
  • 15.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下图是民国六年《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所作名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的漫画。这一漫画的主旨是( )

    A . 讥讽袁世凯试图篡夺革命果实 B . 揭露国内反民主的政治行为 C . 复辟帝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D . 体现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令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汉朝提供了教训,专任法治的文吏政治用来巩固政权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汉文帝时,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之后不定期举行察举选官活动,到武帝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举孝廉”的一种体制完备的制度。察举制的实行,使大量儒生步入行政管理的活动领域……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政治的优良与否取决于执政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好人”们依其德性和权威而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一旦有了贤明的君主和一大批的清官,达到天下大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摘编自谷字、房政《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功爵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并说明实行军功爵制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察举选官的主要标准,并简析其成因。
  • 17.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加强国家治理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 18. (2023高三上·渝中开学考)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摘编自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来已有学者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辛亥革命这场“大妥协”。
    3. (3) 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
  • 19.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