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共13分)
  • 1.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材料二:

    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他们或者评论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他们不少人还擅长书法,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

    崔莺莺之于张生(元稹《莺莺传》),霍小玉之于李益(《霍小玉传》),所爱者均为对方的诗才。《三水小牍》所写的步飞烟,读了赵象的诗“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又为书曰:“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能使青年男女心契魂交,思飞目断,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不仅人如此,《东阳夜怪录》《玄怪录·元无有》《灵怪集·姚康成》等篇,还写了骆驼、驴、牛、鸡、犬等动物,以及故杵、灯台、水桶、破铛、铁铫、破笛、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

    诗、赋之外,唐人对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喜爱乃至痴迷,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浪漫精神。《太平广记》收汉至宋初笔记小说,其中收录有关音乐类故事三卷、书类故事四卷、画类故事五卷,多数作品出自唐人之手,唐人浸沉于艺术的浪漫情调表现得极为充分。李肇《国史补》载录的《李舟著笛记》《李牟夜吹笛》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如“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如《甘泽谣·许云封》《逸史·李谟》《博异志·吕乡筠》等,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摘编自《唐传奇与诗化小说》)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并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 .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一般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C . 唐传奇中的空白点能召唤读者参与,或许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 D . 《柳毅传》《莺莺传》等作品的“诗笔”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
    2.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 B . 受时代影响,唐传奇中塑造的人物多怀诗才,诗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 C . 唐传奇所塑造的各种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浪漫气息。 D . 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3. (3)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引用《对床夜语》之语,旨在引出唐传奇具有运用虚实相生的“诗笔”手段塑造人物的特点。 B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贡献。 C . 材料二整体呈现“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以并列式结构加以论述。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举例论证时,大多为边举例,边进行评述,使唐传奇的诗意笔法得到不同阐释。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 2.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 , 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真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 , 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材料二:

    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仁义,天德也。性中固有之而自知之,无不善之谓良。非闻见小知而已。行所不逮,身所不体,心所不 , 偶然闻一师之言,见一物之机,遂自以为妙悟,小知之所以贼道。因理而体其所以然,知以天也;事物至而以所闻所见者证之,知以人也。通学识之知于德性之所喻而体用一源,则其明自诚而明也。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通事物之理、闻见之知与所性合符,达所性之德与天合德,则物无小大,一性中皆备之理。性虽在人而小,道虽在天而大,以人知天,体天于人,则天在我而无小大之别矣。

    (节选自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篇》)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崇一A于此B已分晓C今日D之问E正为发明F此学G于同志中H极有益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际应酬,酬指向主人敬酒,酢指向客人敬酒。 B . 莹,意思是清楚,与成语“清莹秀澈”“如玉之莹”中的“莹”意思不同。 C . 喻,意思是知晓,与《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的“喻”意思相同。 D . 贼,此处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损害毁弃,文中的“贼道”即损害道义。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阳明认为,孔子说自己没有知识,其实是说除良知之外没有别的知识;致良知是圣人教育人的第一要义。 B . 王阳明认为,做学问不应只专研于见闻的细枝末节,否则寻求到的只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故致良知可摒弃见闻。 C . 王阳明认为,关于多闻择善而从、多见而识的问题,欧阳崇一认识得十分清楚,此番讨论对大家也很有好处。 D . 王夫之认为,致良知需要身体力行,偶然的见闻并非真正的妙悟,真诚聪明的人的本性与天德没有大小之分。
  • 3.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

    (节选自《荀子·议兵》)

    材料二: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曰:“吴术若何?”靖曰:“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勿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虎尝 , 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靖曰:“韩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耳。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②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使贱A而勇者B前C击D锋E始F交而北G北而勿罚H观I敌进取。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致,到达。与《答司马谏议书》“以致天下怨谤也。”意思不同。 B . 路,通假字,同“露”。《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一句中也有通假字。 C . 非,违背。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非”意思相同。 D . 言,谈论,议论,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言”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利,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 B . 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赖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 C . 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人,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 D . 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

      ②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

    5. (5) 对孙、吴的用兵之道,临武君和李靖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4.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被贬为外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在寒食前一二日的清明出游,首联以“清明”点出出游的时间:“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 B . 颔联二句二景,一高一低,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山城”相呼应,较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C . 颈联耐人寻味。“天寒”与“乍暖还寒”相同一语双关,点出季节的气侯特点,也抒发了诗人内心因贬官而生发出的凄寒之情;“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 D .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失为唱叹之音,回扣诗题。
    2. (2) 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
  • 5.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1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九日赏菊

    陈与义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2。沽酒欲寿花,孔兄3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4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注释:【1】残花:指晚开的甘菊。【2】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3】孔兄:钱的谑称。【4】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 B . 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菊花的喜爱。 C . 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 D . 两首诗歌借物抒情,杜诗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伤,陈诗借菊花展现了傲岸高洁的诗人形象,抒发自己对淡泊自适生活的向往
    2. (2)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对比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 B . 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 C . 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 D . 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在战争以外所得的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2.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引用典故,采用铺陈手法,意在表达自己同先贤们感同身受,隐忍苟活,著书立说,其目的是:“”。
    3. (3)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稳定毫不动摇的气度。
    4. (4)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开篇中说道,因和司马光政见不同,恐怕多作解释也不被理解,因此针对司马光反对变法的书信上次只是简略地写了回信。但是又因为“”所以这次详细说明变法的缘由,希望司马光原谅自己。
四、语言文字运用
  • 7.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    ① 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以人道主义精神,向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印度洋海啸、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特大地震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总是    ② 地向这些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绝不在朋友落难时    ③  , 绝不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这就是中国之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8.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象力是影响科幻创作的重要因素    ①  , 因为科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单纯幻想。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影视,它们都诞生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纵观两百年世界科幻文艺发展史,不难看出,科幻文艺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幻理念多是    ②  , 比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现实中的费米悖论、进化论、霍金宇宙预言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真实存在的科技成果为科幻想象提供了现实依托,比如《迦太基玫瑰》《奇点遗民》中的克隆人、新智人。

    如果说想象力为科幻文艺插上翱翔之翼,那么科学技术则为科幻文艺提供了硬核支撑,助力科幻文艺“异想成真”。因为科幻电影等科幻作品的创作,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提供支持。比如影片《流浪地球2》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机器人    ③ ;影片中穿上就能变身“大力士”的炫酷机甲,是已经进入现实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科幻创作者有素材可写、有灵感可用,同时也为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让科幻世界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目前,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在本轮科技浪潮中,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嫦娥”探月、“夸父”逐日,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课内知识复习。
  • 9.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慈父背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②于是怅然慷慨慷 慨:感叹

    以煎我怀 逆:预料 ④外无期功近之亲 强:强大,强盛

    ⑤謇朝谇而夕 替:废弃 ⑥能顺木之 天:生长规律

    ⑦所以兴怀,其一也 致:志向 ⑧岂予心之可 惩:因受创而戒止

    ⑨感慨之矣 系:依随

    A . ①②⑤⑦ B . ③⑤⑥⑧ C . ②⑤⑥⑨ D . ②③④⑧
  • 10.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固当 ②则刘病笃 ③先大母婢也,二世 ④或孤舟 ⑤琴书以消忧

    ⑥非有能早而之也 ⑦垣墙周庭 ⑧雨泽注 ⑨屈心而志兮 ⑩伏清白以直兮

    A . ①④⑦②/⑩/⑤/③⑨/⑥/⑧ B . ①②③⑦/⑩④/⑤/⑥⑨/⑧ C . ①③④⑦/⑩/②⑧/⑤/⑥⑨ D . ①②⑦⑨/⑤/④③/⑩/⑥⑧
  • 11.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B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 . 石之铿然有声者 D . 此世所以不传也
  • 12. (2023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上书言事。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 . “寡人”是古代君主自称的谦辞,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 C .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土立庙仪制不同。 D . 陛下是臣民对帝王的尊称。本义为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因以之代指帝王。
六、写作(60分)
  • 13. (2024高二上·献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