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而“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我们做人仍有深刻的启示。
“身心和谐”是自我和谐,是指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君子的基本素质。在儒家看来,做一个身心和谐的君子应该以仁为本,礼乐为用。一个人如果身心和谐,学习、工作自然能够做好。君子之心常驻仁德,恻怛恺悌,爱意充盈,生意盎然。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乃是因为心情乐易和平;小人常忧愁,乃是因为成了欲望的奴隶,焦虑窒息,生机全无。君子心灵是一个自足的无须外求的幸福世界。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不求人知,人知我,不喜;人不知我,不愠。君子之所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他的内在足够强大,其心灵世界洋溢着生机和幸福。
君子处理人际关系,讲求一个“义”,也就是适宜、合宜。传统君子人格要求处理好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伦理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扩展开来,构成古代一切的社会伦理关系。父子关系,讲求父慈子孝。作为父亲的职责,对于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将他们抚养成人,更要重视子女教育。身为子女,对父母长辈要恭行孝悌之道。孝顺并非指无原则地顺从,愚孝是君子所反对的。儒家主张君与臣之间相处要有一个适宜的度,这就是所谓君臣有义。君对待臣子要有一定的礼数,给予一定的尊重;臣为君办事,要忠于王事,尽心尽力地完成国君交办的任务。君臣关系是旧时代的政治架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个人与国家关系还在。君子处理这些关系,有些原则现在还可以适用。
“天人合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思想,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必备境界。在儒家看来,“道之大原出于天”:这个“天”主要是指人的天性和自然性,不仅仅指头上的那片天空。所以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与道家更重视人的自然性不同,主要指道德的天赋性;人能实践道德,就能天人一体,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君子知天,“天”有天然之意。儒家所谓君子知天,主要不是指科学意义上的探究天象,而是为了了解道德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更好地实践道德。在孟子看来,好逸恶劳、追求肉体享受,“君子不谓性也”。传统儒家的天人关系,是追求天人合一。其核心思想是人要实践天或者实践大自然赋予人这个物种的道德理性,人能实践仁义礼智,就是发挥了人所特有的天性,使天性得以张扬,就是天人合一了。
(摘编自武道房《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材料二:
“君子”概念在中国早期文明中业已广泛流传。《尚书》《周易》《诗经》都出现过“君子”的概念,唯有经过孔子的精细阐发,一个克已奉公、彬彬有礼、敏锐智慧、自强不息的君子形象开始大放异彩——完成了从社会身份向文化符号的华丽变身。
人性问题是横亘于人类面前的一道千古难题。在天下纷争的年代,严酷的社会现实,激发孔子深切的生命关怀,执着于“为人求本”。善为至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孔子从“人性本善”出发,充分肯定了人性中蕴藏的“道德力量”。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就是确立“人性本善”的原则——遵循“善”的原则即为君子,违背“善”的原则便是小人。在充分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孔子通过“人性本善”的经验陈述,奠定了“君子人格”的人文情怀,开通了中华民族人性理解的文化之旅。
“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理念,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贴和关爱。“仁”是孔子给出的“君子”行事的基本原理。孔子通过“仁”的阐释,娓妮道出他对人性的深刻认知。事理在人与人关系中生成,在人与人关系中发展。如果人与人在互动中能够互示其诚、互尽其仁,则天下可治。在孔子看来,“仁”是“君子人格”的根本依存。他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道德意义的层面,“仁爱”是人性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在赤裸裸的暴力社会,由于“仁爱”充满着“平等”的意蕴而被普遍接受——仁爱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谭嗣同说“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孔子以“仁爱”为基本道德品性,打通了政治与伦理的隔阖。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人性的检验;不论何许人也,都要担负道德的责任。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编自徐平《君子文化符号的当代理解》)
南国的梦
巴 金
在一个古城里我们住下来。我在改建后的武庙里住了一个月光景。我认识了一些朋友,也了解了一些事情。在那里一间古老的小楼中,我发烧快39度,但是我始终没有倒下去,反而快乐地帮助朋友料理一个学校的事情。在这个学校里我第一次会见那个后来被我们戏称为“耶稣”的友人。他喜欢和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他常常和他们谈话四五个钟点不间断。他诚恳地对他们谈着世界大势和做人的态度。
他在这个学校教书,同时还在另一个校址在文庙的中学兼课。
他比我迟两三天到古城,我和他见面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分别的时候,我记得他穿着蓝色西装上衣和白色翻领衬衫,服装相当整齐,他可以被称为漂亮的青年。
两年后的春天里,在上海“一•二八”战争结束以后,我搬出我留在闸北的余物,寄放在亲戚的家中,便和一个年轻的友人同路再作南国的旅行。
到了古城,在这天黄昏的时候,我便到那个文庙里的中学去看“耶稣”。是的,在这时候他已经得了“耶稣”的绰号。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几个朋友私自地这样称呼着。我在学校的办公室里遇见几个朋友,正和他们谈话时,忽然一个人在后面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看,迟疑了一下,我记不起这黑瘦的面貌,但是那双奕奕有神的眼睛不可能是别人的。
一定是他。我便伸出手去。我看他的微驼的背,一身肮脏的灰布学生服,一头蓬乱的头发和陷入的两颊。
“你看我做什么?你不认识我吗?”他坦然笑问道。
我也只好微笑。我不能对他说他瘦得多了,老得多了,他的健康坏了。我只说想不到两年的工夫他竟然作了这个学校的主持人。
晚上我睡在他的房间里,他们为我安置了帆布床。煤油灯吹熄后,一屋子都是蚊虫声。他却睡得很好。我不能入睡。
我睁开眼睛,望着阴暗的空间,我想到今天听见人谈起的这个朋友的痔疮和虱子的事。两年前他穿着白色翻领衬衫的姿态在黑暗中出现了。这两年间,一个人的大量牺牲和工作成绩折磨着我。我拿自己的生活跟他相比。我最终不能忍受这样的寂寞,我要出去走走。我翻身站起来,无意间一脚踏灭了蚊香,发出了声音,把睡在对面帆布床上的他惊醒了。
“你做什么?还没有睡?”他含糊地问道。“我闷得很。”我烦躁地回答。
“你太空闲了。”他梦呓似的说了这一句,以后就没有声音了。我再说话也听不见他的回答。的确比起他来我太空闲了,也许太舒服了罢。但是难道他就比我有着更多的责任?这是苦恼着我的问题。
我们第三次在学校里看见“耶稣”,他显得更瘦、更弱了。他过着更勤苦的生活。
他穿着更破烂的衣服。他花去不少的时间和学生们谈话。他热心地对着学生讲授数学的功课。这一次我们谈了不少的话,商量了不少的事情。但是每一次我提到他的病,说起他应该休养的话,他总是打岔地说:“我们不会活到多久的,我们应该趁这时候多做一点事情,免得太迟了后悔。"
我看见他用过度的工作摧残自己的身体,我看见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点点工作成绩。我不能够责备他,我倒应该责备自己,我们的确太需要工作了。我自己不能代替他工作,别的空话便都没有用。这个学校里充满着殉道者的典型,但是他比别人表现得更完全。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太渺小了。在他们中间我做了几天的美丽的南国的梦。
一个多月以后我游历了广东乡村回来,路过鼓浪屿,我们的船停在海中,在开船前的六七个小时,两个朋友从古城赶到了。他们到船上来看我。我们三个人坐划子到那个美丽的岛屿。这一次我们攀登了日光岩,在最高的峰顶上眺望美丽的海。我们剥着花生,剥着荔枝,慢慢地吃着,慢慢地把荔枝皮和花生壳抛到下面海滩上去。我们听着风声,听着海水击岸的轻微的声音。我们畅谈着南国的梦。我们整整谈了两个钟头,我们愉快地笑着。我的眼前尽是明亮的阳光和明亮的绿树。在这个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上我们做了两小时的南国的梦。但是吃过中饭我应该回轮船上去了。
在上海我得到“耶稣”的信,知道他不曾医病,却用那笔款子帮助了一个贫苦的学生读书。
第二年在北平,朋友告诉我“耶稣”带了二十多个学生到上海,预备作徒步旅行。又过一年在东京,我知道“耶稣”又带着十几个学生第二次到北方徒步旅行。他简直在戕害他自己。
我从东京回来,不久他也从北方旅行归来了,这一次他坦白地说出他的身体有点支持不住的话。这是第一次。话进了我的耳里,倒使我的心发痛了。我以为我们有理由说服他留在上海医病,但是他依旧坚决地跟着这一班学生走了。临行时他还留恋地说他愿意和我们在一起工作的话。
一九三七年夏天他离开了古城,到广州去。他也许是抱着医病的目的去那里的。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八·一三”民族解放的战争爆发,点燃了他的沸腾的血。他怀着不能抑制的热情回到那个古城去了。我知道在那里有着更忙碌的工作等待他。我相信他会把他的工作范围扩大。在那里还有不少富于献身精神的青年朋友给他帮忙。
这一次我不能再拿疾病作理由来劝阻他了。这是他的责任,因为他比别人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能力。我们民族的生存和自由受到侵害的时候,保卫它们便是我们的第一件工作。他就是这样地主张的。现在轮到他来实现他的这个主张了。以他那样的毅力和能力,一定可以做出比过去更大的成绩来。
我去年十月从广州出来以后,走了不少的地方,始终没有直接得到“耶稣”的信息。不过我从别处知道他在古城里忙碌地工作。他准备着有一天用有组织的民众的力量来歼灭侵略者的铁骑。
现在鼓浪屿骚动起来了。铁骑踏进了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那个培养着我的南国的梦的地方在敌人的蹂躏下发出了呻吟。
然而使我激动的是行动的时刻到了。鼓浪屿的骚动一定会引起更大的事变。铁骑深入闽南的事情是可以想到的。敌人也许不会了解,但是我更明白,倘使敌人果然深入肥沃的闽南的土地的话,那么在那里得到的一定不会是胜利,而是死亡。那时我的南国的梦中最“奇丽”的一景便会出现了。
我怀念着南国的梦中的友人,我为他们祝福。
(有删改)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例句:见贤思齐焉
王维去世之后,非常喜欢诗人的代宗皇帝让诗人弟弟王缙搜寻其诗。当时身为宰相的王缙回奏:经过诸多变故,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兄长诗作已经十不存一。这是怎样的概念?王维现存有四百多首诗,如果按此推算,他当年的创作总量应该在四千首左右,①____ 。唐代诗歌创作总量最多的是白居易,他不仅创作时间长,而且为诗疯魔。即便如此,也不过写了两千八百余首。北宋第一高产诗人苏轼所存诗作两千七百多首,词三百五十多首,文章四千八百余篇,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王缙的说法显然有点夸张,因为当时诗人离世并不太久,更没有经过苏东坡那样的大跌宕,②____。但从另一方面看,他苦心经营多年,被描述为“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的“辋川别业”,尚且可以舍弃。生性淡泊、冷寂的王维,或许对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积存,③____。他信佛习禅,讲顿悟,其特征都是少与简。对佛教经典的精心研究,可能使之抵达此种境界。
30年前任正非为了养家糊口,拿着2.1万元注册了华为公司。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加上床垫代替,所有员工都在这里住。30年后,谁也没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上述材料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着鲜明而深刻的启发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