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出口 | 金融 | 运输 | 房地产和公用事业 | 制造业 |
占比 | 16.8% | 20.5% | 25% | 9% | 19.6% |
时间 | 政策 |
1938年11月24日 | 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出通告,号召边区各级政府及群众团体,为动员16万石救国公粮,保证军粮坚持持久战而斗争 |
《征收救国公粮暂行条例》和《边区军用粮票使用办法》 | |
1939年1月 | 恢复征收田房契税 |
1939年2月 | 发布禁粮出境通令 |
材料一以下之《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是晚明征收矿税的历史见证。
矿税票 休宁县为征收矿税银两事,本府帖文照奉院道案验,详议本府包采银两缘由,奉此尊经照则,派数示谕上约去后,今据本县五都四图郑英上纳三十年分矿税银玖两别钱陆分陆厘六毫六丝零忽四微,合行给票渺付照,其银眼同验兑足色,包封投柜。如有低假短少查出,一并究治不恕。须至票者。 矿字五十八号 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日给 都图里长等经收银匠 |
——周向华《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徽州文书》
材料二由于战争频仍,欧洲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增。据统计, 1550年,西属美洲白银产量300万银元,运到欧洲为300万银元,从欧洲运到东方的是200-300万银元;而1600年美洲产银1100-1400万元,运到欧洲1000万元,运到东方的只有440万元。……1640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夺取,意味着葡萄牙人经营的里斯本——果阿——澳门航线的断裂。
——摘编自万明《全球视野下的明朝覆没——基于白银货币化的分析》
材料: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问题上的论战从未间断。五四前后,关于东西文化的论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延续10余年。论战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东西文化的异同优劣、关于新旧文化能否调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采用何种文化、走什么道路等。在这场论战中,“东方文化派”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西方文明的彻底破产,主张用东方文化去拯救走向没落的西方文化。
对此,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
——据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等资料整理
材料:在接触外交事务以后,李鸿章获得了许多国际法知识,逐渐有了一些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在讨论各国驻华公使觐见同治帝礼仪的问题时,李鸿章提出:“既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理相待”“中国无权能变其各国之例”。他在奏折中曾经指出洋人提出的修约要求“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盖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明确主张“关税乃中国自主之权”。李鸿章敏锐地认识到列强内部存在矛盾,如果能充分利用其相互掣肘的诸因素,则能在弱国外交的不利形势下维护国家的利益。但他坚持“两国立约,所应遵守之责,不拘式款如何,有明言而立者,有默许而立者,均当谨守”。
——摘编自宫兰兰《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