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需区别的物质 |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
A | 水与氨水 | 闻气味 |
B | 空气与氧气 | 带火星的木条 |
C | 铜丝与铁丝 | 看颜色 |
D | 氮气与二氧化碳 | 燃着的木条 |
A.探究人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 B.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
化学符号 | 2N2 | F | Ca2+ | |||||
表示意义 | 2个氯分子 | 核内有个质子 | 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分子 |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 | 保持氧化汞的化学性质的粒子 |
①。②。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②“调大炉具的进风口,让更多空气进入,支持天然气燃烧”,这个操作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图1
图2
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②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选填字母)。
图I 图Ⅱ
①按图I进行实验,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从微观角度解释)。
②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i)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
(ⅱ)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①最能说明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②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瓶中的水几乎充满集气瓶,请你解释该现象。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 |
I | 5 | 10 | 1 | 45 |
II | 10 | 10 | 1 | 20 |
III | 15 | 10 | 1 | 10 |
①写出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②完成上述实验更适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小明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氧气,你认为他的做法合理吗?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③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实验结束后,小利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并干燥,再与少量氯酸钾混合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小利的实验目的是。
②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还需要补充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I.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可能含有两种成分。
Ⅱ.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可能含有氯气
Ⅲ.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
猜想二:该气体为氯气;
猜想三:该气体为。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成立 |
2 | 小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 | 猜想三成立 |
③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反思与总结】某些反应可能会有副反应,生成少量其他物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有副反应,氯气就是副反应的生成物。
二氧化锰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锰和水。请完成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