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清人赵翼赞誉程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咸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白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

    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

    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

    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

    材料二

    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

    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

    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

    (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

    [注]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B . 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 C . 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 D . 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 B . 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 C . 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与“迹”的双重内涵。 D .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的句式,来向沈佺期的《龙池篇》致敬。 B . 《题凤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 C . 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 D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
    4. (4)  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5. (5) 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
  • 2.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大师

    【美】赫伯特·戈德斯通

    “主人!”

    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

    “怎么啦,罗洛?”

    “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 , 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

    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

    “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

    “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

    “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

    “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

    “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

    钢琴家双手一举。

    “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

    钢琴家把烟头握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

    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

    “主人!”

    “怎么啦,罗洛?”

    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

    “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

    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

    “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

    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

    “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

    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

    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

    “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

    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

    “是,主人!”

    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

    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绢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他笑了。

    他坐在床边,听着。

    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

    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

    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

    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

    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

    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

    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

    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

    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

    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

    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

    “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

    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

    “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

    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

    “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

    “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

    他起劲地来回走着。

    “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

    “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

    “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

    “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

    “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洪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

    “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B . 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 C . 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 D . 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 B . 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 C . 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D . 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
    3. (3)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
    4. (4)  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 B . 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与《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略”的意思相同。 C . 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意思相同。 D . 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他人的讥讽和指责。国相肥义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顾虑,坚定了改革决心。 B . 起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诸大臣的不赞成。 C . 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 . 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②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5.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 4.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 B . 《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之长。 C . 《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 . 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的精神。
    2. (2) 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相聚潮实,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在《锦瑟》中那样慨叹“   ,  ”。
    2. (2)  《木兰诗》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3)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班级语文课开展与杭州名胜有关的古典诗词活动,你搜集到描写西湖名胜或者钱塘江潮的诗句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I

    麦冬草丛中,一个又一个小脑袋慢慢抬起,抬起,一只又一只圆眼睛,睁开,睁开……小花苏醒啦! 一个又一个花脑袋,一只又一只花眸子,一个又一个小花钟 , 本来是低垂着、眯合着、倒挂着的,现在,被初阳一照,被晨风一摇,被鸟翅一撩,竟然缓缓仰起脸,慢慢张开唇,吐出幽幽的芳香,泛出粉红的颜色,露出藏了一夜的秘密。

    我知道它的名字——酢浆草。我总觉得这名字配不上它____ 的仙女风姿,配不上它飘飘欲飞的精灵模样。它们一朵朵撒落在墨绿的麦冬草间,像少女腮帮上的红晕不小心抖落,清秀,可爱,天真。它如此俊美秀逸,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好像不够端庄;用____ 来形容,又显得有些沉重。它是花仙子遗落在人间的一段笛音,每个音符都像一个五瓣小喇叭,在绿树下、碧草间蹦蹦跳跳,被阳光一染,清越的音乐便扬得满世界都是。我看着音符小花满林子飞扬,忘了盘桓翻飞的鹭鸟,忘了它击响的空气鼓,唱响的咕嘎歌,还有挑在肩上的那些金谷子。

    1. (1) 请在文中①②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些花脑袋、花眸子、小花钟”,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7.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

    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____ ,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

    ____ ,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____ ,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

    成年人比较健康的作息方式是每天保证79个小时,最佳的休息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4时,这一时间段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

    1. (1)  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 B . 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 C . 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 D .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 ( 60分)
  • 8. (2023高三上·潮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重视立言、立行,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公开自己的言与行,其中有的言行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有的言行却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误导。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