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 (圣人) | 上中 (任人) | 上下 (智人) | 中上 | 中中 | 中下 | 下上 | 下中 | 下下 (愚人) |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 孟子 屈原 荀子 | 子贡 范蠡 廉颇 | 老子 商鞅 韩非 | 齐恒公 吕不韦 荆轲 |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 宋襄公 | 夏桀 | 商纣 |
① 贯通南北,巩固了统一
②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粮食
③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④以长安为中心,迂回曲折
科目 | 年代出身 | 806-826 | 827-846 | 847-873 | 874-906 | 合计 |
进士 | 士族 | 72 | 121 | 128 | 70 | 391 |
庶族 | 21 | 18 | 4 | 9 | 52 |
主户户等 | 阶级成分 | 占地情况 | 占全国总户数的比例 |
一 | 大地主 | 300亩以上 | 10% |
二 | 中地主 | 100-300亩 | 40% |
三 | 小地主 | 不满100亩 | |
四 | 自耕农 | 数十亩 | 50% |
五 | 半自耕农 | 占少数土地但不能自给 |
材料一: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周秦之变往往被视为第一次大变局。这次大变局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周秦之变,是一场由小共同体本位到大共同体本位的转变,是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摘编自秦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秦朝以来,“天子(皇帝)”成为“大一统”天下秩序的权力核心。废分封立郡县的举措使“中国”有了凝聚为一体的趋势,不仅使“中国”成为“大一统”观念具体实践的核心区域,而且拥有“中国”(中原地区),并继承和发展“大一统”政治秩序成为评价后世王朝是否为“正统”的基础标准。“大一统”观念诞生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族群中是学界普遍的认识,其在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大一统”观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李大龙《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① 以孝廉作为选拔的客观标准 , 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② 后 来变成拥护门第 , 以觅取人才的标准,③ 无形中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唐代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④ 不需地方的中正官来评定九品 , 把进仕之门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政府报名,⑤ 参加中央之考试 。这制度,大体说来,⑥ 较以前是进步的 。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还设有明经科、明算科、明法科等,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一:(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二: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