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 运用(24分)
  • 1. (2023七上·杭州期中) 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和给加线的汉字注音。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精彩的语文世界。莫怀戚用一个散步的温xīn 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史铁生用包含深情的回忆,让我们领略到母亲的爱深入骨suǐ;刘湛秋用细腻的文笔,让我们欣赏到雨的娇媚,雨的粗犷。一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 2. (2023七上·杭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央行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收入总额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贮蓄总额却连年减少。 B . 由波音公司研发的航天飞机在历经七百多天的太空漫游后,终于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落 C . 由于意见无法统一,这两个暑假实践小队只能各得其所 , 完成各自拟定的计划。 D . 露天市场里人声鼎沸 , 大家忙着挑选年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 3. (2023七上·杭州期中)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这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 . ③⑤②①④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②④①③⑤ D . ④③⑤①②
  • 4. (2023七上·杭州期中) 在整理文化常识时,小语发现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有:A、名;B、谥号;C、字;D、号;E、籍贯;F、官名;等等。下列句子中的称谓语属于哪一种?请选择。

     “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是( )      “青莲居士”是李白的( )

     “文”是朱熹的( ) “元方”是他的( )

  • 5. (2023七上·杭州期中)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 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奉劝”等,敬辞有“惠赠” “赐教”“尊君”“久仰”等。 C .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 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 6. (2023七上·杭州期中)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思寄托在一草一木等景物之中。暮春时节,“,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借助特定的一些意象,抒发无尽的离愁别绪,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此刻竟又与故人重逢,“正是江南好风景,”,尽显深沉的悲哀与感慨;“,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满目凄凉,马致远为之断肠;同是秋天,“峨眉山月半轮秋, ”,秋夜行船,月映清江,陪伴李白远行,意境空灵美妙;“水何澹澹,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在秋风萧瑟中勾画大海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秋去冬来,一片银装素裹,谢道韫吟咏“”,贴切传神,新颖入妙,意境优美,才气逼人……

二、名著阅读(6分)
    1. (1) 《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写出书名)
    2. (2)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的照片。(写出人名)
    3. (3) 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百草园这个部分就也曾巧妙运用。请在下面选项中,选出作者运用了该写法的一位人物,并结合该人物的相关内容阐释理由。

      A.阿长  B.衍太太  C.范爱农

      我选( ),理由是

三、文学作品阅读(28分)
  • 8. (2023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

      我把嘴凑近流水(节选)

    夏真

    四月半,花老得快。吧嗒一声,落在书本上。翌日清晨,花瓣沾了露珠,便有了衰腐的气息。

    在医院,我凝视着病床上的父亲。老父亲撑起头来叫唤我,如同一把旧斧子砍在树上,发出锈的声音。

    父亲是一块刚硬的石头。父亲性格刚直,不向外求,不存一丝坏心,不说人一句坏话。现在,这块石头渐渐腐蚀,一些器官已经老化,尘世皮囊呈现出一处处破碎:血栓,中风,房颤,肺部积水……

    我凝视着平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父亲朝着他的小女儿笑,笑容显露最大的慈祥和善良,但略微空洞,因牙齿露风。

    父亲在盛年时候,面容硬朗,像版画里棱角分明的鲁迅。现在,父亲原本硬朗的五官变得松懈,有些肌肉已经消亡——这是苍老在每一个肉体上发生的物质流失。眼窝陷了,牙齿掉了,嘴巴如一张风干的网向颚部收拢。呃,老人的嘴,渐渐是一张收拢的网,皱巴,退缩,消去了向外界捕猎能量的旺盛张力。

    父亲出院后,躺在家中的床上,有几次哭,一块老去的石头会流泪,为此我很难过。

    一次,父亲对着最热心的二姐哭:“颉,我软弱兮!没有力气。”父亲尽管中风多年,但精神好时,仍喜欢慢慢走几步。他最喜欢去五马街坐坐,看老街上人来人往;吃上一碗长人馄饨,咀嚼这热而香的人间烟火,再坐坐,然后回家。

    又一次,父亲躺着翻日历,翻到他旧历七月生日那天,竟然伤感,还直流老泪,对母亲说:“ 今年生日,还过得上吗?”一个老人,对那一截生命的尾巴,有了一丝丝衰弱的恐惧与战栗。像一个孩子,梦醒了,嘴边那颗糖变成空了。不,这个譬喻不贴切。但父亲老了,更多时候确实像一个小孩,生日时由儿女陪着吃一顿,是重要而盛大的事。

    父亲退休前是一个小学校长。在更年轻的时候,他极能“打路走”①。每在教完书之余,他沿着故乡那条血脉一样蜿蜒而绵长的溪流,行行复行行,行行复行行。走过溪口,走过外潭,走到溪尾;溪尾返回,走过外潭,走回溪口——那是一条多长的路!跟着山峦一起绵延,随着谷风一起回湖溯。父亲当年打路走,挨家挨户去家访,免费辅导学生功课,助他们考上大学;也去朋友家喝酒,父亲嗜酒。

    但年迈的父亲早已无法再去丈量大地。一屋一床,是一个中风老人从世界溃败下来的退缩之所。时间滴答滴答响于墙上的时钟,一屋之内,时间的回音如心脏的颤动。父亲房颤厉害。

    服红参,黄芪。父亲在体力稍微恢复后,日常拿起钢笔写写字。他在纸上写:你们放心,我体力好些了……

    生命是什么?问题太大,不能回答。有点像一张虚无的纸,曾在纸上画了许多画,写了许多字,一边被放入时间的流水中,一张纸渐渐被流水腐蚀,击碎。生命由旺盛到稀薄。

    ……

    五月初夏降世。春天归入流水。

    我把嘴靠近流水……

    (选文有删改)

    注:①打路走:方言,表示“步行”之意。

    1. (1) 文章在叙述时,将现实与回忆相交融,请你梳理叙述顺序,填写下图,体会父亲形象的变化。

    2. (2) 文章的叙述平静而节制,却蕴含着感人的力量。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情感。

      A.老父亲撑起头来叫唤我,如同一把旧斧子砍在树上,发出锈的声音。

      B.走过溪口,走过外潭,走到溪尾;溪尾返回,走过外潭,走回溪口——那是一条多长的路!

    3. (3) 谈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就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了讨论,你的看法是什么?有何启示?请你结合本文及《秋天的怀念》的阅读体验,参与他们的对话。

  • 9. (2023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

    人闲桂花落

     仇士鹏

        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我一直好奇,究竟是人闲,所以感到了桂花落,还是桂花飘落的时候,人会感到片刻的安闲?

        齐白石曾画过《桂花双兔图》,画中,一白一黑两只兔子匍匐着,头顶是一树桂花,枝条苍劲,堆满了鹅黄的桂花。兔与桂相映成趣,我想,齐白石画这幅画时,必然是带着笑的,于是那桂花的枝条才能从岁月的留白处伸来。

        文人墨客对桂花似乎都有着别样的喜爱,比如林清玄曾在书中分享过做桂花酱的秘方:“把盛开的桂花采下,在玻璃罐中放够半罐,然后把酸梅的肉剥下,撕成片片,放入桂花罐中,最后以蜂蜜倒满罐子,用蜡密封,10天后就可以食用,而且愈陈愈香。”

        可能,是因为桂花香最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平和而又婉约,芬芳而不甜腻,悠远而有余韵,如甘露般滋润,如清泉般清冽,如明月般轻柔;也可能是因为桂花独特的一抹淡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去附庸风雅,而是重新定义人们眼中的风流雅韵,在象征名贵的红与碧之外开辟新的审美领地。恰如谢懋所言,桂花占断了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记得小时候,喜欢抓一把桂花,爬上墙头,一朵朵地取出来,托在掌上,轻轻地掷出去。桂花的花瓣便像竹蜻蜓的羽翼般,迅速旋转起来。花朵成为一团黄色的漩涡,以一种狂欢的舞姿落向大地,在美中诞生,亦在美中消亡。我能乐此不疲地玩上小半天,来享受这份短暂而浪漫的美。

        母亲不懂,只以为我在浪费时间,便把我喊下来,和她一起摇桂花。她先在地上铺好塑料布,然后使劲儿地摇。她的力气小,所以整个身子都在用力,像与树拔河一般,抓着树枝迅速地半蹲,靠着体重硬是把高大的桂花树摇出扬米去糠般的沙沙声。她还会喊我和她各站一边,把桂树摇得快散架般哆嗦,细小的桂花便纷纷逃离了树的掌控,像是等了太久的经年的雪,落得毫不留恋,落得迫不及待,落得浩浩荡荡。一时间,清香四溢,久久不散。

        母亲蹲在地上,鬓角上挂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如果不是岁月给了她太多的沧桑,这应当是一幅美人弄花图。作家琦君曾在《桂花雨》中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摇桂花雨的场景,她在树下大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或许,对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被桂花雨淋湿过的童年,也是不完整的。

        把桂花都装进簸箕里,晒干后就能泡茶了。冲出来的茶水泛着温润的黄绿色,在秋天的肠胃里唤醒春天的念想。它的香气很柔,软软地敷在舌尖,让说出来的话都有着醇厚的质感,使人忍不住地亲近。

        曾见过生活精致的人,专程到桂花树下喝桂花茶。你分不清茶中漂浮的桂花是撒进去的,还是树上飘落的,它在茶水中重新焕发了活力,快活地兜着圈,如戏水的小黄鸭。把桂花含在嘴里,每一次饮茶,让茶水裹挟着清香在口中氤氲,以涓涓细流的方式一点点地沁入喉咙,唇齿都会享受到一次清福。此刻,上有花枝招展,中有杯含桂韵,下有落英满地,人和花在这一刻形成了圆融而和谐的统一。

        不过,相比于品茗,我更喜欢睡觉,找一棵桂花树下铺张席子,便是一场幽梦。风来时,一两朵桂花落下来,直接潜入了梦里,用丝丝缕缕的清香织成翅膀,让我似蝴蝶般,在庄子的无何有之乡发出千秋的大问。我躺在厚厚的桂花之中,像是一只渺小的虫子,被天地以浪漫的礼遇送入梦境。在我起身的时候,风在我的脚下打着旋儿,我逐渐化成纷纷扬扬的桂花,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一束秋阳的光芒。

        有些人天生灵魂里就透着香,我想,就是因为他的上一段旅程,是以桂花填入了结尾。

        如果说桂花是一首诗,那么闲就是它的诗眼。把岁月当作杯盏,摇进三朵桂花,三寸月光,三点星辉,添上一缕茶香,秋日最美的风露便能如辛弃疾所言,“染教世界都香”。

                                                     (选自《北京日报》2021.10.8)

    1. (1) 初读本文,梳理作者写了哪些与“桂花”有关的事。

      读《鸟鸣涧》

      品《桂花双兔图》

      林清玄分享桂花酱秘方

      桂花树下喝桂花茶

    2. (2) 再读本文,为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从重读、语速、语气等方面设计)

      记得小时候,喜欢一把桂花,上墙头,一朵朵地出来,在掌上,轻轻地掷出去。

    3. (3) 如果将标题“人闲桂花落”改为“桂花”,你是否赞同? 
    4. (4) 小语关注到了第四段中的关键句“桂花最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品质”,于是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生活经验表达了以下看法,请你也参与讨论。

       小语:桂花让我想到了谢道韫,当她在家庭聚会上自信地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时,我们不仅为她的才气所折服,更被她诗句中所蕴含的悠远意境所感染。漫漫人生,能用如此温暖而有诗意的眼光去看待,我想这必定是一个思想如桂花般悠远而有余韵的人。

       我:桂花让我想到了  (第二单元所学课文中的人物), 

四、文言文阅读(17分)
  • 10. (2023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世说新语•言语》)

    [乙]

    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达官遣役⑤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

    (节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1. (1) 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原文

      方法

      解释

      ①一人车载瓦器堤下

      根据上下语境推测

      抵: 

      ②公欣然从之

      课内迁移:公欣然曰——《咏雪》

      欣然: 

      ③公笑而

      联系成语:扬长而去

      去: 

      ④公与群儿浴河内

      查找词典:“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供参考:

      A.方形,与“圆”相对。 B.正直。

      C.正;正在。 D.方圆;周围。

      方:  (填序号)

    2. (2)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B . 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C . 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D . 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
    3. (3)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分别刻画了谢太傅、高念东怎样的人物形象? 
五、写作(45分)
  • 11. (2023七上·杭州期中) 小作文

    早上收作业的时候,小华推了推同桌明明,并凑过去小声说:“明明,把你的语文作业借我抄抄!”明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小华生气的说:“你真不够朋友!”一整天小华都气哼哼的不理明明,放学时,明明悄悄递给小华一张小纸条,小华看完小纸条,觉得自己对“朋友”的理解真是太肤浅了,两人相视一笑,重归于好。请你设想一下,明明在小纸条上都写了什么呢?(100字左右)

  • 12. (2023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我们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书籍相伴的日子,我们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美景相伴的日子,我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与爱相伴的日子,我们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②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