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

更新时间:2024-01-29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3九上·武侯期中)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挖凿盐井 B . 剖竹去节 C . 汲取卤水 D . 井水煮盐
  • 2. (2023九上·武侯期中) 成都市连续14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城市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做法不符合新时代成都发展理念的是(  )
    A . 减少公园绿地增加住宅建设 B . 降低PM2.5 , 做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C . 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D . 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
  • 3. (2023九上·武侯期中) 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氢气的燃烧实验能证明水的组成 B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由于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作电光源 D . 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 4.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 红磷燃烧产生量白雾 D .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5.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显+4价 B . 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 . H2:2个氢原子 D . Ca+2: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6.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对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净水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B . 用肥皂水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 C . 利用明矾使悬浮物凝聚沉降 D . 生活中可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 7.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C . 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变小——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D .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 8.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实验方案

    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铁在氧气中燃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分子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3九上·武侯期中)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 . 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 .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 10. (2023九上·武侯期中)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各组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二氧化氮、稀有气体 B . 氯酸钾、氢氧化钙、液氧 C . 石灰石、过氧化氢、铜 D . 硬水、碳酸、臭氧
  • 11.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错误的是(  )
    A . 微粒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气分子 B .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 转化观:铁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守恒观:4g氢气和16g氧气反应,应该生成20g水
  • 12. (2023九上·武侯期中) 权威数据库UPTODATE指出:对氯间二甲苯酚已被证明对新冠病毒无效。对氯间二甲苯酚(化学式为:C8H9ClO)是一种防霉抗菌剂,一般用于消毒液及洗衣液。下列有关对氯间二甲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各元素质量比为8:9:1:1 B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156.5 D . 对氯间二甲苯酚中含有19个原子
  • 13. (2023九上·南昌月考) 如图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 .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增加 D .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7
  • 14. (2023九上·武侯期中) 下列有关实验所选试剂和方法中存在错误为是(  )
    A . 用水鉴别二氧化锰和四氧化铁粉末 B . 用酚酞试液鉴别氨水和蒸馏水 C . 用二氧化锰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D . 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 15. (2023九上·武侯期中) 如图是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物质常温下是气体 B . 乙物质所属类别是单质 C . 大量排放丙物质会导致酸雨 D . 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为NaNO3
  • 16. (2023九上·武侯期中)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值为13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丙一定做催化剂 D . 当甲为2g时,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6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17. (2023九上·武侯期中)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 (2) 3个硫酸根离子
    3. (3) 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 (4)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 (5) 食盐中的阳离子
    6. (6) 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8. (2023九上·武侯期中)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1. (1) I.从地球带上去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等原料制氧,写出其分解的方程式为:;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2. (2)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分钟后,试管内产生约其容积1/3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3. (3) 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O2(填“<”或“>”)。
    4. (4) II.在天宫制出来
      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制氧,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5. (5) 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电解时通常需加入少量NaOH,其目的是。电解时氢气、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填一条即可)。
    6. (6) 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一氧一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水一氧一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②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③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 19. (2023九上·武侯期中) 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 (1) 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制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影响的积极意义在于:
    2. (2) 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 , 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资料: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HCO3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钾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为:

      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

      ④合成塔内的反应方程式为: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21. (2023九上·武侯期中)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化学实验能力的基础。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已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 , 不溶于水)与稀盐酸(主要成分是HCl)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可选用的收集置是(填序号),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最大的优点是

      ②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反应后的容器中含有较多的大理石,要将其回收,可采用、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第一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③老师说,实验后的废液要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这样做的目的是

  • 22. (2023九上·武侯期中) “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I.溶液pH大于7时呈碱性,pH小于7时呈酸性,pH等于7时呈中性。

    Ⅱ.过碳酸钠在水中易分解成Na2CO3和H2O2 , 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Ⅲ.过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Ⅳ.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出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Ⅴ.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完成探究】

    1. (1) 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溶液呈(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 (2) 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0g样品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漫滴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证明盐酸己足量。

      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

      ④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据此可得该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同学的理由是。(填写一条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