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8-12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表达(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____ “圆满、圆融”的精神内蕴。圆形结构的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应用于小说创作,更应用于传统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讲究大团圆结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一被诟病的文学局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被不少评论家____,鲁迅即其中一个代表[A]他们力倡改变这一局面。相比之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至现代的席勒[B]黑格尔等批评家,西方的悲剧美学观理论早已完善。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甲】

    ②《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乙】大结局中,翠翠等的那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悲剧”[C]无尽的等待或许有渺茫的希望,或许即为绝望。【丙】《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一个____的世外桃源,人物是____中的普通几个[D]【丁】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得“悲壮”,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hāng) C . 病(gòu) D . 世外桃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赋予  抨击  与世隔绝  芸芸众生 B . 给予  批评  与世隔绝  人山人海 C . 赋予  批评  令人神往  人山人海 D . 给予  抨击  令人神往  芸芸众生
    3. (3) 文中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 (4) 对文中画线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B . 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C . 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D . 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5. (5) 将“《边城》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二、阅读(60分)
  • 2. 默写。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赋予了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诗人的悲欢喜乐,可以从“槲叶落山路,”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时的自解情趣;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感受到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野芳发而幽香,”花荣树茂深藏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愉悦;“ ”中,让人体悟到刘禹锡面对世事沧桑的乐观豁达;“”,落叶纷纷,回荡刘长卿过贾谊宅的叹息;“”,云遮雪塞,道尽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 3. 古诗阅读。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1. (1) 下列对以上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 B . “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C . “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D . 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2. (2) 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以上诗歌简要分析。
三、(14分)文言文阅读。
  • 4. 文言文阅读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侣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邪党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时在外十二年矣。帝见其白发,问劳甚至。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选自元•脱脱《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冠,嶷然有声      及:等到 B . 修,诏特除之  知:了解 C . 邪党修          忌:忌恨 D . 街逻不能          制:规模
    2.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杂然前陈者       故事,必试后命 B . 文章名冠天下   母忧去 C . 聚噪马首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D . 谓失其本心      故天下翕然师尊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A .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 .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 .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 .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4.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颖悟超群,才学显著。他幼时聪敏过人,刚成年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荣登甲科,不久,出任西京推官。 B . 欧阳修才德出众,深得皇帝赏识。仁宗曾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来嘉奖他的直言善谏,后又破例提拔他做要职。 C . 欧阳修为人刚直,受到排挤。他曾因上奏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而遭到一些宦官的诋毁,被外放为同州知州。 D . 欧阳修为文朴实,重视文风。他在主持礼部进士的考试时,极力排斥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②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四、(7分)名著阅读。
  • 5. 名著导读

    卢俊义开言道:“我夜来算了一命,道我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非出去东南上一千里之外躲避。我想东南方有个去处,是泰安州,那里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帝金殿,管天下人民生死灾厄。我一者去那里烧柱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李固,你与我觅十辆太平车子,装十辆山东货物,你就收拾行李,跟我去走一遭。燕青小乙看管家里,库房钥匙只今日便与李固交割。我三日之内便要起身。”李固道:“主人误矣。常言道:‘贾卜卖卦,转回说话。’休听那算命的胡言乱语,只在家中,怕做什么?”卢俊义道:“我命中注定了,你休逆我。若有灾来,悔却晚矣。”燕青道:“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言。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到敢有场好笑。”卢俊义道:“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赚我!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什么紧!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

    说犹来了,屏风背后走出娘子来,乃是卢员外的浑家,年方二十五岁,姓贾,嫁与卢俊义,才方五载。娘子贾氏便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自古道:‘外一里,不如屋里。’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撒下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你且只在家内,清心寡欲,高居静坐,自然无事。”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 (2)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卢俊义的性格特点。
五、(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 6. 现代文阅读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

    ①“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一命题的提出,等于先承认了一个前提:今天的孩子是一个一个的“现在”,他们不同于往日的孩子,是一个新形成的群体。在提出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和沉重感的。我们在咀嚼这一短句时,就觉得我们所面对的这个群体,是忽然崛起的,是陌生的,是难以解读的,所以也是难以接近的。我们甚至感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无法适应的焦虑。

    ②但我对这一命题却表示怀疑。

    ③今天的孩子其生活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已不再是我们从前所面临的世界;今天的孩子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与“昨日的孩子”相比,都起了明显的变化。

    ④然而,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甚至与明天的孩子相比,都只能是一样的,而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今天的孩子,其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和基本的行为方式,甚至是基本的生存处境,都一如从前;这一切“基本”是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因而是永恒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化,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具体情状和具体方式的改变而已。

          ⑤由此推论下来,孩子——这些未长大成人的人,首先一点依旧:他们是能够被感动的。其次,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总而言之,自有文学以来,无论是抒情的浪漫主义还是写实的现实主义,它们所用来做“感动”文章的那些东西,依然有效——们大概也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

    ⑥“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我们一旦默读这一短句,就很容易在心理上进行一种逻辑上的连接:只有反映今日孩子的生活,才能感动今日的孩子。我赞同这样的强调,但同时我想说:这只能作为对一种生活内容书写的倾斜,而不能作为一个全称判断。感动今世,并非一定要写今世。“从前”也能感动今世。我们的早已逝去的苦难的童年,一样能够感动我们的孩子,而并非一定要去写他们处在今天的孤独中,我们表示了同情时,才能感动他们。若“必须写今天的生活才能感动今天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结论的话,那么岂不是说,从前的一切文学艺术都不再具有感动人的能力,因而也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了吗?岂不是说,一个作家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辈子的经验都不再具有文学素材的意义,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随风而去了吗?

    ⑦再说,感动今世,未必就是给予简单的同情。我们并无足够的见识去判别今日孩子的处境的善恶和优劣。对那些自以为是知音,恨随意地对今天的孩子的处境作是非判断、滥施同情而博一泡无谓的眼泪的做法,我一直不以为然。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恒的。

    ⑧追随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

    (文/曹文轩,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今天的孩子”的认识,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今天的孩子,指的是那些在现代生活环境中还未长大成人的孩子。 B . 今天的孩子所处的生长环境已有变化,其生理和心理也不同于昨日的孩子。 C . 从成人的视角来看,今天的孩子身上似乎出现某种问题,这让成人感到无奈和焦虑。 D . 作为一个突然出现的新的群体,今天的孩子让人有陌生感,难以理解,难以接近。
    2. (2) 作者认为今天的孩子是能够被感动的,其理由是什么?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 今天的孩子与昨天、明天的孩子是一样的,没有根本性的不同。 B . 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存在具体情状和具体方式的不同。 C . 今天的孩子,其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和基本的行为方式,与昨天的孩子一样。 D . 文学作品中能感动昨天孩子的招数,依然能够感动今天的孩子。
    3. (3) 文章结尾说“追随永恒——我们应当这样提醒自己”,作者意在提醒作家注意什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今天孩子的处境,不要自以为是地作是非判断。 B . 文学作品中要表达道义、情感、智慧和美的力量。 C . 可以继续用过去的写作经验来写出感动人的作品。 D . 应该认识到能感动今天的孩子的恰恰是从前的内容。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秋声一片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买来菊花,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的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其实秋天还早了,蟹儿只是科技的产物罢了。

    ⑤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

    ⑥热的南部,用双手耕作的农人,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

    ⑦在工业发展神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实体、季节风云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后来的人逐渐能穿透事物的实体找那更精细的物质,老一辈的人只知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分子,后来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现在知道原子之内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将来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内又发现更细的组成。可叹的是,我们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见的实体,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只见秋毫,不见舆薪”。

    ⑧到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人们与自然越来越远了。

    ⑨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⑩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⑪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⑫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清。

    ⑬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原文/林清玄,有改动)

    1. (1) 读②-④段,概括说说现代都市人越来越不了解季节的表现。
    2. (2) 结合第⑨自然段内容说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的语意。
    3. (3) 作者在第⑫自然段中说自己“有一种伤感的心情”,请结合⑧-⑪段内容分析一下作者伤感的原因。
    4. (4) 最后一段,作者又提到了孩子,结合本文题目“秋声一片”,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六、作文(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想要健康快乐,就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坚强打败脆弱……如果越不了这个坎,你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们想要学业有成,就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抛弃懒惰、抛弃侥幸心理、抛弃自欺欺人……如果做到了这些,你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律,就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