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举办“身边的诚信”讲故事比赛。
活动二:
学写一段劝说的话。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 ”他(刘龙火)解释说, “而且你是有事来找我们的毛主席。而且你的钱 也没有用处。 ”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 “你有苏区的钱吗? ”我回答他说没有,他这才数出了值一块钱的苏区纸币说道: “这个你拿去,也许你路上要用的。 ”
以上文段出自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 ”象征着 。 选文中加点的“我 ”是(人名) 。
四个月的旅行,《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
结合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郦道元《三峡》)
【乙】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至峡口百许里, 山水迂曲, 而两岸高山重嶂, 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①。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 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 离离蔚蔚③, 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④ ,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 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 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注】①形容: 形状; 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 ②践跻:实际亲临。 ③离离蔚蔚: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①略无阙处②沿溯阻绝③则素湍绿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常 闻 峡 中 水 疾 书 记 及 口 传 悉 以 临 惧 相 戒 曾 无 称 有 山 水 之 美 也
达的共同情感。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中国是栽培茶树和推广茶饮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三大饮料 中,茶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 茶文化在中华大地早已开枝散叶, 茶之道,更是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上古时期,我国人民就有了饮茶的习俗。不过, 真正把饮茶上升为一门艺术、归结为一种文化, 则主要源自唐朝“茶圣 ”陆羽等的大力推广和宣介。特别是唐之后的宋朝, 全民喝茶, 已然成了风雅 的代名词。小小的茶叶, 虽历经风霜, 看似毫不起眼, 殊不知在清康熙之前的整个中国封建时代,茶却以盐作为战略物资, 曾一起被纳入到历朝历代的国家专营中,足见茶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千百年来,中华茶文化总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从茶艺鉴赏角度来看, 最初人们重视的是茶叶的“ 色、香、味 ”,到后来逐步递进到“ 色、香、味、形 ”,这种演变, 从一 个侧面生动呈现出中华茶人对美的不竭追求。从茶技演进的角度而言,一开始,茶叶制作注重的是“蒸 青 ”,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的了解,最终固化为更能使茶叶芬芳持久的“炒青 ”,精益求精的背后,实则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工匠精神, 正是这种专注和执着, 使中国茶叶这棵参天“ 大树 ”,越来越枝繁叶茂。从茶风演绎的层面观之, 唐朝的煎茶,宋朝的斗茶,清初的功夫茶……无一不把一代代中国人喝茶的秉性、民族的气韵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材料二: 茶叶是饮品,同时又是养生佳品。从科学饮茶的角度而言,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一,不仅寒 暑有别, 而且干湿各异,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理需求各不相同。那么在不同的季节,我们都该喝什么茶呢?
春饮花茶。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珍品。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升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 ” 自消。
夏饮绿茶。绿茶属未发酵茶, 性寒,不仅可清热去火, 还能生津止渴,对口腔溃疡和轻度胃溃疡 有加速愈合的作用, 夏日常饮, 可清热解暑。此外,绿茶营养成分较高, 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
秋饮乌龙。乌龙茶, 属半发酵茶, 介于绿、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温热适中, 有润肤、润喉、生津之效, “秋燥 ”宜饮乌龙茶。
冬饮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具有暖胃、消疲劳、消水肿和帮助胃肠消化等功效。冬天气 温多变,室内外温差较大,属于感冒多发季节。红茶中的茶黄素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作用。
材料三: 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 查看春茶长势,了 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 ”习近平提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他对乡亲们 说,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他叮嘱,要 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这一片片鲜嫩绿叶曾经不过是偏僻山村的普通作物, 而在习近平眼中, 却是能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坦洋村农民脱贫致富的 重要依托,全村八成以上人口涉茶,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2 万元。黄杜村白茶种植面积也已从5000 余亩扩大到 1.2 万亩,昔日荒山变身“茶海”。
材料四:8 月 14 日,记者走进长沙金井镇金龙村,翠绿的茶树绵延山坡,茶农趁着晴好天气在茶园除 草、剪枝。已过立秋,白露茶临近采摘时节了。长沙绿茶制作技艺是该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 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用好用活非遗项目, 大力拓展“非遗+旅游 ”“非遗+研学 ”“非遗+文创” 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多年来,金井茶厂苦心钻研茶叶加工技术, 金井茶叶品牌名扬全国。目前现代机械化生产成为茶叶主流制作工艺, 金井茶厂每年生产绿茶超过 3000 吨,其中手工制茶 500 公斤左右,小小一片茶叶, 成了金井镇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敲门砖 ”。
甲:经常熬夜, 是易上火体质,深受口腔溃疡的困扰,你会给他推荐一杯。
乙:家人感冒, 他也觉得浑身乏力,食欲不振, 你会给他推荐一杯 。
A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B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你的选择 ,理由: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 笔身粗大, 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 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 时, 捏一下, 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 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 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 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 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 我终于哭闹起来, 折断了那支蘸水笔, 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母亲对我 说: “孩子, 妈妈不是答应过你, 等你爸爸寄回钱来, 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我不停地哭闹,喊 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 这月买粮的钱, 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 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 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我却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 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 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 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 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 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 每次向邻居家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
⑤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⑥我产生了一个念头, 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 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 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 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 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⑦我走到那座大桥下, 等待许久, 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 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 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 冲刷着马路。 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⑧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 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 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 两条 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 双臂拼力压住车把, 每迈一步, 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 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 还是个小伙儿。
⑨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 大声问:“要帮一把吗?
⑩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 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 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
⑪那时我才知道, 对于有些人来说, 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我又推了几步,实在推 不动了, 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 坡倒转。不行, 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 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 一步接一步, 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⑫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 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 始终贴着人行道边, 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⑬车停了, 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 大声说: “给钱。”那拉车 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 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 是母亲。雨水, 混和着汗水, 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 的一样, 湿漉漉地贴在身上, 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⑭我望着母亲, 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 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 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 满怀期望地说: “孩子, 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 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⑮如今, 二十多年过去了,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 永远不抛弃它。
① “我”渴望有一对吸水钢笔。
②
③
④
①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②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
恤,对一切被穷困纠缠的人们的同情,对生活磨难的承受力,对自己的责任感,对人世间一切美好情
感的珍重 …”请从句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 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选题一:挑战无处不在。从大处谈, 探索星辰大海是挑战, 破解科学谜题是挑战, 打破认识偏见也是挑战;从小处说,无论你想要在赛场上超越他人,还是在学习中克服惰性,也都是挑战。
请以“把挑战写进青春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有真情实感; 写出自己遇到了怎样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的?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不少于 6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与地名。
选题二:我们常常会因陌生人的善举而感动不已, 却往往忽略了身边唾手可得的温暖。如家人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朋友的安慰……
上面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与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要有真情实感;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与地名。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中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请你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癸卯四月二日, 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 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 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 引五六壮佼者来, 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 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 乃缚跨其背。于 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 路绝矣, 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 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注释】: ①兜笼: 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 类似小山轿。
①虽兜笼不能容 ②公步行良苦
③路绝矣 ④引五六壮佼者来
①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②初犹自强, 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公 步 行 良 苦 幸 有 土 人 惯 负 客 者 号 海 马 可 用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