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城市出现
⑤聚落
①传说
②遗址
③化石
④文献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___
第4课 夏商周地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地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①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②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③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材料一: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一: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摘编自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悠悠千载事,功过与谁论?
——摘自《薄暮玉垒关望都江堰》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体系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摘编自曲世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一: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要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
材料三: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提倡的那种思想了。但朝廷不管那个,只要强调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
材料一:读图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材料二:读图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一: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秦统一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派兵征服南方的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西汉前期,对匈奴的主要政策是“和亲”,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重新夺回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占领河西走廊,并移民到这些地区戍守、屯垦。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往来频繁,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汉化。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往往自称华夏后裔。胡床为游牧民族的折叠坐塌,晋以后不仅流行于北方,而且推广到江南。胡床的使用促使高足家具的出现,改变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胡歌、胡乐、胡舞等在北方流行,给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增添新鲜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