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唐朝初期,丝绸之路贸易主要以陆地交易为主。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贸易开始从西北陆路往东南海路延伸进而沟通四海。唐朝与日本、高丽、新罗、东南亚的林邑(越南半岛中部)、西亚大食所属末罗(巴士拉)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而沿海众多贸易港口的开辟,更是将唐朝丝绸之路贸易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从与周边地区零星交换所需产品,发展到了品类繁多的大宗货物交易。唐代最著名的海外贸易通道当属“广州通海夷道”,这一通道推动广州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吸引了阿拉伯等地商人来此经商甚至定居。
——摘编自龚金镭《唐代海上“丝路”贸易演化与边贸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唐朝政府设置了掌管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唐代的全国造船业主要集中在南方十二州,仅在扬州就有十个造船场。唐大历、贞元年间(766-805年),有载重量超过万石、名谓“苍舶”的海船出现。
——摘编自唐任伍《论隋唐对外贸易的发展》
材料一
宋元时期,民间通俗文学得到空前发展。对于宋元话本小说的出现,鲁迅这样评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将民间的语言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此外,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不再以非凡人物为主,而是以平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亲民化的标志。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后来成为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摘编自任莹《宋元话本小说的文体形态与繁荣经济下的市民文化》
材料二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结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风气及生活状态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选择较以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得明清社会的民俗生活空间得以不断拓展而变得非常广阔。话本小说创作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了十分繁荣的局面,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优秀话本小说集基本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摘编自张俊福《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之民俗性研究》
材料一
林则徐、魏源在了解西方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西方”的主张。林则徐说,“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欲求克敌制胜,必须学习其长技。他购置西洋大炮、轮船,还请人翻译有关制造枪炮的西洋书籍和重炮操作资料,以改造中国的武器和战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批判清朝“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他建议在虎门外的沙角、大角建造船厂和火器局各一,聘请美、法“夷目”各一二人,带西洋工匠、舵师至粤,分别负责制造船械和教授行船演炮之法,选闽、粤巧匠精兵去学习。
——摘编自萧致治《鸦片战争史》
材料二
“开眼看世界”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持续了很多年,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的起点。在此期间,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由地理而推及其他,程度不断深入,范围逐步扩大。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同时也就加深着对自身社会的认识,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内部的新陈代谢。
——潘振平《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思想》
材料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在秦朝统一政权管辖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汉朝在西域(汉朝以后对今中国甘肃敦煌以西地区的总称)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各民族,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