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教学检...

更新时间:2024-01-14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口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袁隆平进而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

    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摘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材料二:

    近日,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刘中民、陈章、柯卫东等10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他们的故事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个体来说,成就非凡的科研人生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指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成就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梦想,不能没有科学家精神的有力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百年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能够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

    弘扬科学家精神,首先要回答好“做什么人”“立什么目标”的问题。对于这些事关根本的问题,“最美科技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自觉地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融到一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目标清晰;因为被旧中国“一滴汽油,一滴血”的现实触动,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早早就怀有能源报国的志向;怀揣“为推动国家进步作贡献”的坚定信念,35岁的陈章投身国防通信事业,参与开发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制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坚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涵养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他们将此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课题,大步坚定向前走,不问得失,不计成本,将智慧和汗水洒在脚下的这片大地上。

    科学家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变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始终要以人为本,彰显人民底色。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率先在新疆引进推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实现“疑难危重不出疆”;地球极端环境科学探索者唐立梅,潜过深海、进过南极,如今专注给边疆和大山里的孩子做科普教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明,创新依靠人民,创新为了人民,要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创新成果。

    “最美科技工作者”们秉持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与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翻山越岭,爬坡过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走出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摘编自王秋怡《让科学家精神永远闪耀》,《光明日报》2023年8月2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袁隆平给《人民日报》写信为杂交稻正名,体现了他勇攀高峰、挺身而出阐明事实的精神。 B . 材料一指出,杂交稻的品种不同,品质也不同,但品质优良是其主要特征,不能以个别品种优劣来概括一般。 C . 材料二指出,科学家精神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更应发扬科学家精神。 D . 材料二认为,科学家精神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科技创新始终是其核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量采用有机肥后,农民种植杂交稻的亩产高于试验田亩产,这让袁隆平很欣慰。 B . 优质杂交水稻如果在双季早稻中大面积种植,可能会有效改变南方部分米质较差的现状。 C . 回答不了“做什么人”“立什么目标”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弘扬科学家精神。 D . 求实、协同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育人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新内涵。
    3. (3) 下列对材料―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列举了科学家的具体事迹,意在说明科学家应具有捍卫事实、捍卫真理的品质。 B . 材料一中袁隆平在辩驳“三不稻”这一歪曲事实的说法时,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 C . 材料二第三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说明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必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材料二由“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引出科学家精神,然后分析其意义、根本问题以及核心目标。
    4. (4) 袁隆平写给《人民日报》的信,主要说明了哪些事实?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5) 材料二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哪些科学家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2.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黎明前的故事

    茹志鹃

    天黑沉沉的,马上就要下雨了。一九四九年的第一声春雷,隆隆地从远方滚来。米米问清了路,和小小两个加紧了脚步向前跑着。跑着跑着,雨就哗哗地落下来了。

    警察局阴森森的大门口,有四个拿着枪的警察,在踱来踱去。

    “干什么的?”

    “我们来找爸爸妈妈的。”

     “滚开!”那个警察端了上好刺刀的枪,把他们赶到一边去了。

    “小小,我们回去吧!”小小不响,只是用手背擦着眼睛。默默地走了一会儿,小小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姐姐你说,爸爸是共产党,是好人,他们为什么抓他?”

    “他们都是坏蛋!”

    “爸爸说北平有共产党,那我们叫他来打这些坏蛋!”

    “北平——路太远了呀!”

    “……我们写信去。”

    米米和小小回到家里,那些特务有的在打牌,有的出去了,也没有人来问他们。米米就点起洋油炉子,家里还有面粉,自己动手做起饼来。小小还是照常爬到爸爸的阁楼上,独个儿坐在爸爸的床上。往常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晚饭吃过了,大家都在家里,爸爸讲故事,妈妈检查功课,小小和姐姐吵嘴……都在这一刻。小小怔怔地看着楼梯口,心想:也许爸爸会突然走上来,轻轻地叫道:“小小,吃晚饭了……”

    他这样想着,想着,等到米米上楼来找他去吃饼,他已伏在枕头上睡熟了。

    半夜里,米米给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吵醒了,打开电灯一看,门外进来的还是那些特务,可是他们后面……后面是谁?爸爸!米米弄不清这是真的还是在梦里。

    “爸爸!爸爸回来了?”小小也坐起来喃喃着。米米赤着脚站在地上,看他们把爸爸拉上了阁楼,关上了楼门。

    两个人仰着头,呆呆地望着楼上。一会儿,那个非常熟悉的很轻很轻的声音就嗒嗒地响了起来。小小一听这声音,猛地想起一件事来:曾经有一次,小小夜里醒来,问过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妈妈想了想,就倚在床上,沉静地说道:“小小,这是一只奇怪的鸟,在给好人唱歌,它唱的歌从来不肯给坏人听到。它从晚上唱到天亮,一边唱一边飞,许多漂游在大海里的人,一听到它的歌,就知道海岸不远了。许多迷失在森林里的人,一听它唱歌,就找到了方向。要是它一停止唱歌,许多人就会丧失勇气,迷失方向,所以它永远是一边唱一边飞,唱得嘴里流血了,它还是唱;没有力气了,它还要唱。有坏人要打它,它就飞到更高的云层里去唱它飞着唱着,一直到天亮……

    “啪嗒”一声,那个轻微的嗒嗒声停止了,接着就听见爸爸轻快地说道:“对不起,我收不到。”

    “啪!啪!”两声,好像是动手打了,接着又是“哗啦”一声,似乎所有的枪都顶上了子弹。有人开口说话了,一字一字都像是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要放明白些,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你只要把那边的报收过来,你就可以和你老婆一起回家……”

    “嗨嗨……我倒是想回家,就是收不到报,所以也不敢想……嗨嗨……”爸爸笑了。米米更紧地抱住了弟弟,但弟弟却在想:奇异的鸟不肯给坏人唱歌,妈妈讲过的,它只唱给好人听的……

    阁楼的门开了,那些人押着爸爸下来了。爸爸的腿好像跛得很厉害,那些人推着他走,爸爸只来得及回头向米米,小小笑了笑说道:“喂,不要哭,爸爸不会死的…”

    米米和小小愣了一刻,赶紧追到门外去看,不禁又呆住了:一辆汽车停在弄堂口,在弄堂里,爸爸在爬着走,一条腿歪歪斜斜地拖在身后……爸爸的腿已经断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米米和小小已写好了一封信,信是米米用铅笔写的,密密地写了很多,结尾处的几个字特别大:“快来救救我们的爸爸妈妈!”信封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北平共产党收。”

    炮声,伴随着江南的春雷隆隆地从北边滚来。解放军过了长江,一直向南,向南,日夜地向南进军。

    每夜,每夜,上海的四郊响着枪声,多少孩子的父母兄姊,在这里成批成批地倒下。政治犯的牢房跟着一个个地出空了,这些祖国优秀的儿女,在这黎明即将到来那一刻,或引吭高歌,或默默地走完这条人生最艰苦最光荣的最后路程。

    现在,米米和小小每天早上起来,就听听炮声是不是近了一点,解放军有没有进到上海。然后就到“卫戍司令部”门口去站一会儿。爸爸、妈妈就关在这里面,门口的人说是政治犯不能见。

    这一次,他们却意外地被接见了,他们不懂这是好兆还是恶兆,只是又高兴又心跳地被带到铁栅子旁边。一会儿,妈妈一个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妈妈!”米米叫了一声,就熬不住哭了,小小却不哭,也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看着妈妈。

    “孩子,这些日子你们是怎么过的?……”妈妈仔仔细细地端详着他们的脸,过了一会儿,才说:“小小要听姐姐的话,米米要照顾好弟弟,以后……日子马上就会好过了……不要忘记你们的爸爸……”妈妈话还没有说完,接见的时间就完了,妈妈只来得及说:“把爸爸的被子要回去!”就给推进去了。

    小小像个哑巴似的,跟着姐姐去拿了爸爸的被子。被子上染着大片黑紫紫的血迹。他不能想象爸爸是怎么了,爸爸说过,他不会死的,但为什么不要被子了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米米和小小以“好人”和“坏蛋”区分人物,符合儿童的视角,使小说具有浪漫的童话色彩。 B . 爸爸被人推走时,笑着说“爸爸不会死的”,既是对孩子的安慰,也是对取得胜利的信心。 C . 米米和小小写信到北平,体现了他们对“北平”的信任,以及要救出爸爸的急切心理。 D . 小小“不哭”“不说话”“像个哑巴似的”,是因为他年龄小,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还不太理解。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黎明前的故事”和开头“隆隆的春雷”都隐含着深意,暗示了作品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 B . 小说穿插晚饭后“大家都在家里”的热闹场景,反衬出爸爸被抓走后,在特务的监视下家里的阴冷、恐怖氛围。 C . 对解放军渡过长江日夜向南进军的记述,属于整体视角叙事。宏观事件与小人物命运交织,更能凸显作品的主题。 D . 文中的“被子”与《百合花》中的“被子”一样,都是人物纯洁情感的象征,只是本文中多了父母子女之情的表达。
    3. (3) 本文没有明确写“爸爸”的结局,但文中对他的结局进行了多次暗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 (4) 文中画横线处关于“奇怪的鸟,在给好人唱歌”的叙述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节选自曹操《短歌行》)

    材料二: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二月,军还谯。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吏士死A亡B不归C家室D怨旷E百姓F流离G而仁者H岂乐之哉?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鹿鸣,指古代宴请群臣嘉宾的乐歌。此处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 . 掇,拾取、摘取,与《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中的“掇”意思相同。 C . 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与《陈涉世家》“多闻其贤”中的“贤”意思不同。 D . 除服,古人在父母、亲戚、朋友等去世后的一定时期内要穿丧服,除服即脱去丧服。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将贤士比作绕树三周却找不到栖身之所的乌鹊,并将自己比作高山和深海,暗喻自己可以接纳天下贤才。 B . 曹操规定,凡是死去的士兵家中难以维持生活的,朝廷对他们不能停止供应粮食,官员也去要慰问救济他们。 C . 曹操在遗言中说自己死后的葬礼不必遵循古代的旧制,在外戍守的将领不准离开驻地,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 D . 陈寿认为,在豪雄并起、天下大乱之时,曹操东征西讨,完成建国大业,虽有奸猾的一面,但仍是超绝一世的豪杰。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②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5. (5) 曹操在求贤用才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①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 ①本词写于词人因受投降派排挤而隐居带湖时期。②[旧盟]指鸥盟,隐居者与鸥为伴侣,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鸟为伴。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景怎生图画”一句,情景交融,以虚代实,包含着词人对雨后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B . “青旗卖酒”与“午醉”相照应,词人“无事”消磨时光,于是饮酒度日,快意而又潇洒。 C . 下阕后三句诙谐幽默,询问白鸥近来是否有了新的盟约者,流露出想归隐而不得的惆怅。 D . 上阕整体写博山道之景,下阙对松竹、野鸟进行细节描写,由面到点,情感也渐趋细腻。
    2. (2) 《金粟词话》评价此词是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词风。“浅俗之语”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找出两处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开篇“”两句,用简洁的语言记事写景,为全文奠定离别的基调。
    2. (2) 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因时节变化,让人难以得到宁静。
    3. (3) 小刚在研究杜甫诗句的时候,发现杜甫在登高之时所见之景,大都是壮观阔远的,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I

    外公的菜园子在镇子西北边缘,一个池塘围堰的后面。原先菜园子不大,后来,外公在它西边长满灌木丛的坡地上,又开荒出一块差不多大小的新园子。外公说,老园子是熟土,新园子是生土。同样的小青菜,在老园子长得油绿饱满,在新园子却是梗细叶薄。老园子就像外公①____的老朋友,与外公心意相通。

    外公肩膀上挑着浇菜水桶,水桶斜斜插着两个用竹筒做的喷头,水桶往下倾斜,水像雨点一样喷洒出来。田垄上长的菜,沾上水,忽然鲜艳起来,活跃起来。两个小小的喷头洒下的好像不仅仅是水。外公的菜园子,像一个巨大的调色板,韭菜的苍翠,盖菜的幽蓝,青菜花的嫩黄,长茄子的紫黑,旱黄瓜的乳白,在灰暗沉闷墙擘的衬托下,是一片跳动着的、洋溢出来的色彩。

    外公看上去大大咧咧,实际上心思缜密。他把这块菜园子收拾得②____,韭菜列队,盖菜成畦,茄子成排……时下种什么菜应季好卖,他了然于心。大家都种同样的菜,他的第一个上市。外公长长的影子落到地上,似乎要与菜园子融为一体。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年暑期档业已过半,票房150亿,直逼2019年同期数据,且有望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①____。《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长安三万里》等国产影片强势崛起,不仅票房收入频破10亿大关,且叫座又叫好,在多家观影平台取得较高评分。据统计,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占到83.48%,创历史新高。票房和口碑的背后,反映出我国消费者对国产电影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消费意愿明显增强。

    今年暑期档更是属于中国故事的。《八角笼中》《热烈》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打破单一的叙事结构,中国故事的内涵持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潜移默化中塑造新的审美趣味。“中国故事”追忆过去、记录当下的同时,②____。纵观近年来的国内票房榜单,“国产电影+中国故事”的组合屡获佳绩,③____。从外部看,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科学技术的突破更是激发了创作者对未来的充沛想象力。从行业内部看,电影产业已然成为文化创新的前言阵地,有刻意、有热情的一批批青年导演不断涌现,优质的剧本不断发掘出来……这些都是国产电影不断崛起的基础。

    1. (1) 下列句子中的“破”和“票房破150亿”中的“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 这一次,他是要破纪录了。 C . 要创新,就要打破条条框框。 D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上·海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外公的菜园子”,其实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和家乡有关的“园子”,它是陶渊明的“园田”,是鲁迅的“百草园”,是萧红的“后花园”……

    在你的经历中,家乡的哪个“园子”让你记忆深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