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寒假专区 /七年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5节光的反射...

更新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2020七上·新昌期中) 沃洲镇风景旖旎,水库的湖面仿佛一面明镜,湖水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水嫩的绿,映出了油菜花迎风招展的动人身姿,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植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进入了水中。
  • 2. (2020八下·奉化期末)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用图中字母表示)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 3. (2020七下·乐清期末) 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

    1. (1) 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度,则反射角为度。
    2. (2) 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 (3) 图中折射光线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个光点C(图中未标出),则B、C两光点到界面的距离大小关系是:SBDSCD(选填“>”、“<”和“=”)。
  • 4. (2020八下·镇海期末) 早在100多年前,贝尔实验室就有了用“光话”替代电话的设想,后来科学家利用强光源产生的,以及光导纤维技术,终于让光纤通信成为了现代通信的重要方式。如图是光导纤维工作示意图,光导纤维能传导光纤的基本原理是

二、单选题
  • 5. (2020九上·桐乡市月考) 如图为相机拍摄的山水照片,水中倒影相对于实物明显偏暗。下列光路图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如图所示,在烧杯正中心上方固定一手电筒光源(点光源),光线向下投射到空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图中虚线所示),此时圆形光斑的面积大小为 S。 现在往烧杯中匀速注水,随烧杯内液面高度 H 的增加,圆形光斑面积 S 变化 情况描述正确的大致图像是( )

    A . B . C . D .
  • 7.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小永想用溢水法测量金属块的体积,他将一杯刚好浸没溢水口的水杯置于如图所示的桌面上,   同时浸入一块待测金属块,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未拍摄),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杯子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B . 图中的桌子是水平放置在地面上 C . 透过手机看到杯中的金属块是因为光的反射 D . 测得金属块体积比实际值偏小
  • 8. (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 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 . 8点20分 B . 3点40分 C . 2点40分 D . 9点50分
  • 9. (2020八下·奉化期末) 小科同学参观宁波博物馆,对宁波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科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拍照方式最清晰的是( )

    A . 从1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 . 从1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C . 从2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D . 从2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 10. (2020七下·乐清期末) 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一块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时,下列所示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0七下·下城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 B .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 C . 筷子在水面处“弯折” D . 手在墙上形成影子
  • 12. (2020八上·下城开学考) 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B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13. (2022七下·嵊州期中) 下列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4. (2020七下·越城期末) 某同学在用厚玻璃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能成两个像,如图(1)所示,于是用三块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厚玻璃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现象分别记录在如图(1)、(2)、(3)所示的方格纸上,图中A1、A2(B1、B2和C1、C2)为物体A(B和C)分别在厚玻璃中通过前、后反射面所成的像.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 比较图(1)或(2)或(3)中前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前反射面的距离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B . 比较图(1)或(2)或(3)中同一支蜡烛形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与玻璃板厚度的关系,厚度越厚像间距越大 C . 比较图(1)或(2)或(3)中后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后反射面的距离关系,物距不等于像距是由于光的折射的影响 D . 该实验说明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平面镜厚度有关
  • 15. (2020七下·湖州期末) 下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 .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 . 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 .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 16. 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7. (2024七下·杭州期末)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


    A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 18.

    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 . 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 . 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 . 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 19. 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 . 顺时针转动30° B . 逆时针转动30° C . 顺时针转动15° D . 逆时针转动15°
  • 20. 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 . 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 . 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 . 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0七上·新昌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1. (1) 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 (3) 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透过玻璃板朝另一侧观察。
    4. (4)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该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5. (5) 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6) 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 22. (2020八下·慈溪期末) 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 (1) 本实验同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3. (3) 如图2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
  • 23. (2020七下·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採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 (1) 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2. (2) 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反射。
    3. (3)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发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 (4) 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 24. (2020七下·新昌期末) 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是否相等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可能相等。

    【获得数据】同学们测得了七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入射角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13°

    20°

    31°

    35°

    39°

    41°

    第3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值;小聪用水、盐水等其它介质替换玻璃重做以上实验,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 25. (2020七下·越城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⑴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⑵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⑶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⑷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A1”、“A2”或“A3”)。

四、解答题
  • 26. (2020七上·新昌期中) 按要求作图
    1. (1) 已知甲图中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2. (2) 已知图乙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根据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 (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 27. (2020九上·海曙开学考)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2. (2) 小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请分析原因:
    3. (3) 实验时,从纸板的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 28.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

  • 29. “海市盛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下图是海面上形成“海市盛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的;

    资料2:一般情况,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人密度较小的介质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如右下图);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回答以下问题:

    1. (1) 如图,游客看到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2. (2)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对该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
五、综合说理题
  • 30. (2020七下·温州期末) 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科学现象。如图甲,一个透明的薄壁水槽底部有一个印花P,现在往水槽中缓缓注水,人在A处观察印花(如图甲)。开始时,能够看到印花(如图乙),但当水位升高到一定高度后,发现印花“消失”了,即人在A处看不见印花了(如图丙),查阅资料: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光路会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发生偏折,如图丁,当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其对应的反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如下表:

    入射角α/°

    10

    20

    30

    40

    45

    48

    50

    60

    反射角β/°

    10

    20

    30

    40

    45

    48

    50

    60

    折射角θ/°

    13

    27

    42

    59

    71

    82

    注:表中“一”表示此时无折射角,即折射光线消失。

    请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解释:当水槽中水位较低时能观察到印花,而水位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印花“消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