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

    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文字的产生除了社会需要,还有赖于人类智能的提升。人们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具备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具备利用载体和工具的能力,具备将实物转化为符号的能力,具备使用符号表达意指的能力,才有可能创造文字。所以文字的产生,既让人类找到了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也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古文字的起源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成熟。

    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无论是根据客观事物形象描摹出原生形体,还是根据已有形体所负载的语言音义孳生新的形体,都固化了先祖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通过对古文字形体结构的理据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古人创制汉字的过程及其蕴涵的思想智慧和时代文化。在古文字的构造中,先民的象征意识、数量意识、方位意识、类别意识等时有体现,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古代社会的物件器具、礼俗制度、自然环境等也时有显露,学习和分析古文字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传承古代文化。

    古文字的使用传承文献典籍和民族精神。古文字形成系统后,可以用来记录语言,产生各种文献。已经发现的古文字有殷墟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简牍等。对它们的解读,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再现古代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奠定了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奠定了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并将文献内容通过经典传承、字典规范等培育出民族精神,影响着国家行政和社会治理。先秦古文字文献,经秦汉魏晋至唐宋明清,由汉代《七略》到清代《四库全书》,形成浩瀚的中华古籍文献宝库,历代传承。经典文献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而古文字材料是经典文献的根脉,文献的正本清源离不开古文字。

    古文字的演变顺应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古文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古文字的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书写工具和载体又比较原始,所以书写难度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字使用的广泛频繁,字符的原始理据逐渐淡化或被改造,形体逐渐由线条和实块演变为笔画,总体上更便于书写。在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还超越实用记录功能,追求装饰性美感和艺术性享受,产生了美术字体和书法艺术。秦代“书同文”不仅简化了汉字的书写体式,更规范了字词的用法,减少了文献歧义的产生,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文化推广,从而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正是因为古文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意在通过对古文字的全面研究,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如何将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发挥古文字传承古文明的实际效能,是古文字工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接触古文字,了解古文字,应用古文字,传承古文字。

    (摘编自李运富《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

    材料二:

    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古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历史形态,在中华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古文字传承和传播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为古文字传承、传播开辟便捷通道。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简帛等,数字化技术可使这些古文字文物以多维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媒介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也能妥善解决文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古文字的数字化还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古文字学发展的资料瓶颈。古文字资料获取的便捷,必将极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此外,古文字数字化在相当程度上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古文字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积累。通过数据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检索各类专题文字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服务,节省资料收集整理的大量人力。可以预言,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

    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各类传播平台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

    (摘编自黄德宽《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语古汉字有两种构造:描摹原生形体、根据已有形体的语言音义孳生新形体。 B . 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以及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都是由古文字奠定的。 C . 汉字书法艺术是人们在书写演变过程中超越实用功能追求装饰性和艺术性而诞生的。 D . 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汉字历经数千载依然传承使用,其它古文字和古文献已经消失。
    3.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B .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自实施以来,致力于海外古籍调查整理项目,实现海外古籍的数字化回归,推动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互鉴。 C . 《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为殷墟保护提供支撑,建立起公安、内保、协管、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打造“大保护”格局。 D . 清华大学陈楠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字绘”的研究与创作,甲骨文表情包的推广,使甲骨文研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4. (4)  古文字学因其研究资料获取困难、知识创新缓慢,而逐渐成为一门“冷门绝学”,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 (5) 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字的构成及演变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智慧之光?

      “国”字最初是“戈”下有一个“口”,“戈”寓意武力、军队,“口”指人口、百姓;后在“口”下加“一”,表示土地;再后用一个大“口”围住,表示四方疆域;最后简化为“国”字。基本演变如下图:

      汉字:【国】字演变字源演变

  • 2.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边夜话

    李广田

    山渐渐低,水渐渐阔,眼界逐渐扩大,心情也就更觉得舒畅些了。下午三点钟,我们就到达了高鼻梁。为什么叫高鼻梁呢?是因为本地人生的鼻梁特别高吗?还是这里有一个山头像人的鼻梁骨呢?向本地人打听,才知道原名是高北阳,讹为高鼻梁了。早早地到达,是行路人的愉快,不但觉得诸事从容,而且觉得可以做出些有趣的事来。但要做些什么呢?也不知道。除非等我们的小船,船来了,就搬行李,然后到江边打水盥漱,脱鞋濯足。等到队员们分配妥当晚餐后,已是暮色苍茫,江风也凛冽了。

    “每小队一斤生萝卜,一两盐,每人还分两个馍。”队员们高兴地传语着。他们分住在人家屋里,借了炉灶自己炊食。我们几个在江边一个吴姓家里安顿下来。

    这地方人家不多,都是低低的茅屋,没有庭院。有几家卖面食和酒肉的,大概最近才开始。远处,江水两岸的高高山头,有几座碉堡雄踞着,给这地方平添了一种特殊神色。

    我们住的这个吴家,只有一大间草房,一大间内又分成几小间。进门一间,似乎是专为居留客人并招待买卖用的,门口挂着肉,门后放着几案。有两张木床,就是睡的地方。我们住在这里,仿佛会给人家不便,颇有些不安,但看到他们诚实而亲切的态度,倒觉得自己的多心是多余了。

    “老先生今年多大年纪呀?”大队长问。

    “啊,你说我吗?”吴老头惊异的望望我们,笑着回答,“哈哈,六十挂零啦。”

    “好哇,你老人家很壮实啊!”

    “嘿,穷人不壮实还行吗?”

    他给我们张罗点灯,灯影里,看他那含在满脸皱纹和短短胡髭中的微笑,有一种深湛的和平之感。

    他的女人,一个稍稍驼背的老妇人,偶尔从灶间出来,她似乎穿着宽博的古装,头上蒙着印花头巾。我们不曾看见他儿媳妇,只听见她在内间里忙活的声音。

    “我们原是住在山后的,”老头在菜油灯上燃了烟斗,说道,“从去年,啊,是前年啦,听说外面又打起仗来,这里过路的客人多起来了,便搬到这里来住了。”

    从他的叙述里,我们知道他原是船户出身,年轻时因为船上的生意赔了本钱,于是把船卖掉,只耕田度日。现在他做豆腐、馒头以及猪肉等生意,这是他儿子经营的。

    “咳,什么都不容易,胡弄着吃口饭罢了!”他笑着说。

    真是一个可爱的老人。我们行路人对于这样的老人是愿意把一切都予以信托的,我们将要吃些什么呢?这是当前的问题。“随便给我们弄点吧,老先生。”吴老头听了我们的话,到内间吩咐了一番,回来时两手向两边一分,抱愧地说:“唉,对不起,我们没有盐,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盐了!”

    对此,我们并不觉得稀奇,我们沿途屡次经验过盐的恐慌。这些地方因交通不便,时常无盐可卖,大多数贫寒人家几乎永远吃着淡食。我们在一个有盐可买的地方,买了很多盐带着,预备分给队员,我们现在就要分给他一些,我们愿意把更宝贵的东西赠他,这是从河南买来的海盐,我们一直放在手提箱内,偶尔用过,但大部分还留着,我们拿一个沉甸甸的纸包递给老人。

    “什么?”他惊异了。

    “海盐啊,我们给你老人家。”

    “海盐?——唵,海盐是香的,我们这地方是吃不到海盐的,我们这荒山里!”

    不多时,就有香气传来,大盘的炒白肉和烙油饼端来了,我们像一群小孩子,贪馋地领受这一次盛馔,自从在白河吃过一次炙油饼后,我们许多日子不知肉味了。

    “喝什么呢?请你们喝豆汁吧,现在就推磨子,一开锅就行。”老头指着内间里,我们听到碌碌声,知道在磨豆腐。豆腐磨子声中,我们有片刻寂静,似乎听到江水声。夜已经深了。

    丁令丁令,我们猛然一怔。

    “跑信的过去了。”老人低声说。

    “邮差为什么带着铃铛呢?”我们不明白。

    “怕有虎啊狼啊什么的。”老人回答。“它们怕响器,跑信的人夜晚把一个铃铛挂在身上,走起来丁令丁令的。”他说后山那些地方都是深山老峪。

    内间里叫了一声,老人进去了,出来时端了豆汁,新鲜纯粹,我们每人都喝了几碗,淡淡的,甜甜的。我们问到了去安康的道里,老人说:“从脚下到安康七十五里,以前每十里一个探子,就和现在跑信的一样。”谈起过去,我们问他:“过去好呢还是现在好哇?”他用手拢了下胡子,“反正打仗,穷人还是穷人……”话未说完,他沉默了。我们把胜利的故事以及种种希望讲述给他听,他也起劲起来。

    吃完豆汁,灯里的油已将尽,屋子里暗起来。忽然外面有橐橐的脚步声,老人机灵地站起来,自言自语,“小回来了”,一边说着去开门。门开处闪进一个魁梧的影子,这是他的儿子。这个“小”,可真不小。老人说:“天不早了,先生们休息吧。”

    大概刚过半夜,老人一家已经起来操作,给我们预备水和饭,还准备一天的买卖。他们不惊扰我们,都轻手轻脚地活动,也不说什么话。

    早晨七点半,我们就向安康出发了。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写由“高鼻梁”的地名引发联想,向当地人打听名称的由来,颇具趣味,与人物“舒畅”“愉快”的心情相映衬。 B . 文章主要写抗战时期的一个侧面,未正面写打仗却多处交待战争背景,如碉堡、吴家老人搬家、邮差挂铃铛等内容。 C . “我们”住宿的吴家条件简陋,一开始“我们”担心给吴家人添麻烦,后来被他们的亲切感染,一晚上都相处融洽愉快。 D . 老人听“我们”讲述胜利的故事以及种种希望时很有兴致,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人回答大队长年纪问题时轻松随和,行文中多处写“笑”的细节,与“可爱”“深湛的和平”等词一并传神地刻画出老人的形象。 B . “我们像一群小孩子,贪馋地领受这一次盛馔”,用词活泼贴切,表达了“我们”享用美食的喜悦心情,同时流露出多重生活况味。 C . 可口的菜肴、新鲜的豆汁,体现吴家人的款待。老人的妻子和儿媳在内间忙碌,她们的形象仅用侧面描写简单绘出,鲜活真实。 D . 老人在儿子回家时一系列细微的动作和语言,可见他对儿子的关心。“这个‘小’,可真不小。”这句中的两个“小”含义不一样。
    3. (3) 本文以时间为序安排内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4)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在亲切自然的文字里,让人体味到淳朴人生”,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杸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爱士》)

    材料二: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 , 捆蒲苇,织葩屦 , 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疑,吾将以身死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士节》)

    【注】①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称“服”,两边的称“骖(cān)”。②杸(shū):同“殳”,古代兵器,竹制,一端有棱。③罘(fú):捕兽的网。罔:同“网”。④葩屦(fèi jù):麻鞋。⑤伉(kàng):当,承担。⑥驲(rì):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有间A晏子B见疑C于齐D君E出F奔G过北H郭骚之门而辞。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晏子见疑”的“见”与《屈原列传》中的“信而见疑”的“见”意思相同。 B . “吾将以身死白之”的“白”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便可白公姥”的“白”意思不相同。 C . “造于君庭”的“造”与《赤壁赋》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造”意思不相同。 D . “请而反之”的“反”的用法与《鸿门宴》中的“拔剑撞而破之”的“破”用法不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穆公的马被山野农夫吃掉,他不但没有责怪,还给了他们酒喝,显示出秦穆公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后来在秦穆公遭受危难之际正是这一群山野农夫救了他。 B . 北郭骚生活贫困,不足以奉养母亲,他上门求助晏子。晏子听从了仆人的建议,赠与北郭骚粮食与金钱,但北郭骚只取了粮食,谢绝了金钱,表现了他不贪图钱财的美德。 C . 当晏子受到猜忌要逃往国外时,北郭骚跟晏子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于是,他就挺身而出,决心以死为晏子洗清冤诬。 D . 这两则材料都有受恩、报恩之意,前者是山野农夫受秦穆公之恩,后者是北郭骚受晏子之恩。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重在讲施恩者,后者重在讲报恩者。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

      ②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

    5. (5) 材料二中,晏子出逃之前说了一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被齐君追回之后,又说了一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这两句话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4.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①踠(wǎn):屈曲、弯曲的意思。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总评诗人一生,“虚负”与“万丈才”,“未曾开”与“一生襟抱”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跌宕。 B . 颔联描写花儿凋残、鸟儿悲啼、竹死桐枯的悲凉画面,寄情于景,以景言情,极为感人。 C . 颈联写良马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来比喻友人不遇明主,无法施展才能。 D . 尾联想象奇特,诗人以告慰的语气劝说亡友,也是作者悲哀无极的心情的曲折表达。
    2. (2) 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哭中有誉,哭中寓愤”,请结合诗歌分析“誉”“愤”体现在哪里?
  • 5.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 ”根本算不上拒谏。
    2. (2)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
    3. (3) 古人作诗,善用“空”字。“空”字有“皎皎空中孤月轮”中的“天空”之意;还有“”(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空寂”之意;亦有“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空无,没有”之意;更有“”(李白《将进酒》)中的“徒然,白白地”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商平台,②很多标着“非油炸”字样的食品相比同类油炸食品,③顾客更喜欢。④大家熟悉的方便面、膨化食品和冻干果蔬脆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⑤随着大众饮食健康意识的增强,⑥少油、无油食品日益被重视,⑦很多消费者认定它们无论如何都比油炸食品更健康。

    非油炸食品是否真如商家宣传的那样健康?

    其一,A____。即使某膨化食品确实没经过油炸,也可能添加或喷洒了食用油脂,只不过加热方式从煎炸换成了热风干燥或焙烤工艺。相对而言用油量减少了,但不是没有用油。其二,“非油炸”食品有更多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相比油炸食品,“非油炸”的这类食品的含油总量的确是减少了,B____。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非油炸食品可能通过加入棕榈油、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来维持食品的香气及酥脆口感。有的非油炸食品还会添加膨松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或香精等。

    1. (1) 文中第一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7.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洛伐克女作家黑山说:“我读过很多中国诗歌,但曹雪芹的诗,尤其是女性诗歌首屈一指。然而,翻译这些诗却是最难的,不仅要传达诗意、体现诗韵,我还要考虑情节的需要,比如在‘海棠诗社’中,黛玉的诗往往是公认最好的,宝玉的则逊色一些,所以我也需要在翻译中体现这种差距——让黛玉的诗达到拜伦或普希金的水平,而宝玉的就‘一般般’。”

    黑山表示:“《红楼梦》是散文和诗的交响曲,虽然翻译诗很难,但事实上,我非常享受翻译的过程,当我把所有的诗都翻译完时,甚至有一种____的感觉。”

    解决了对一般情节和诗的翻译,对于外国读者来说,《红楼梦》中依然存在大量易被遗漏或不易被理解的内容,比如复杂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中外文中对于“叔叔”“舅舅”等表述上的差异,“甄士隐”“贾雨村”等带有的“谐音梗”人名背后的隐喻,“宝玉”“黛玉”“宝钗”的名字本身所代表的“物件”及美感在变成“拼音”后的流失,还有大量中国历史文化典故,不一而足……针对这些情况,黑山专门在书后附上了“家谱”和“名词解释”,以辅助阅读。通过以上这些做法,黑山近乎完整地传达了书中所有的“文化意象”,也近乎完美地克服了“不可译性”。

    1. (1)  对填入横线中的成语,你认为“如释重负”和“怅然若失”哪个更符合文段情境?为什么?
    2. (2) 我们日常生活或网络中的“谐音梗”,古人其实早已常用。请指出下面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七日夜女歌(其五)》中谐音“梗”在何处?有何妙用?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做茧,昼夜常悬丝。

    3. (3) 黑山认为翻译《红楼梦》中的一些诗歌时“不仅要传达诗意、体现诗韵,我还要考虑情节的需要”。请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为例,简要分析其是如何体现黑山翻译时的三个关注点的。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四、写作
  • 8. (2023高三上·靖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传播学家诺尔·诺依曼曾提过“沉默螺旋”的大众传播概念: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沉默的一方会使另一方的声音不断地扩大,循环往复,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变得越来越沉默。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