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

更新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9 类型:水平会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闽侯会考) 考古人员在黄河中游某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彩绘陶器,该文化遗存可能是(       )
    A . 仰韶文化 B . 红山文化 C . 大汶口文化 D . 龙山文化
  • 2. (2024高二下·什邡月考)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 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 . 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 . 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 . 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 3. (2024·闽侯会考)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明确提出反对“恬淡之学”,而致力于成“耕战”之术。这位思想家是(   )
    A . 儒家学派 B . 墨家学派 C . 道家学派 D . 法家学派
  • 4. (2024·闽侯会考) 如图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结束这一时期的朝代应为(   )

      

    A . 战国 B . 汉代 C . 西周 D . 秦朝
  • 5.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史记·孝文本纪》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这折射出当时的治国思想是(   )
    A . 黄老无为,与民休息 B . 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C . 罢黜百家,儒学独尊 D . 焚书坑儒,以吏为师
  • 6. (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用汉字、穿汉服、与汉人通婚。这些做法(    )
    A . 激化了民族矛盾 B . 促进了经济发展 C . 推动了民族交融 D . 导致了政权并立
  • 7. (2024·闽侯会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对各部门奏抄“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而奏还”,称之“涂归”。据此可知,门下省的职责是(    )
    A . 草拟诏令 B . 审核驳回 C . 执行政令 D . 统领六部
  • 8. (2024·闽侯会考)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这种犁操作灵活,既节省畜力,又便于深耕。通过这幅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唐朝(  )

      

    A . 农业技术的改进 B . 商业贸易的繁荣 C . 农民地位的提升 D . 思想文化的发展
  • 9. (2024高一上·乐平期末) 元朝在地方广设行省,并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这(    )
    A . 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扩大了地方权力易导致分裂割据 D . 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合
  • 10. (2024·闽侯会考) 清政府的下列举措(    )

    年份

    举措

    1689年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的叛乱

    1762年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A . 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 B . 开拓和巩固了国家版图 C . 导致海禁政策实施 D . 表明统治危机初显
  • 11. (2024·闽侯会考) 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有人企图转移对主要问题的追究,给公众造成一个印象:似乎在亚罗号游艇事件以前就有大量的伤害行为足以构成宣战的理由。”英人的“残暴行动”发生于(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 国民革命时期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12. (2024·闽侯会考) 下面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

    卷—筹海篇一 议守上

    筹海篇二 议守下

    卷二筹海篇三 议战

    筹海篇四 议款

    卷三海国沿革各图

    东南洋各国沿革图

    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图

    A . 部分知识分子应对西方侵略时的思考 B . 民众认识到抵抗西方侵略的必要性 C . 民众对西方历史地理知识的迫切需求 D . 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全面认知
  • 13. (2024·闽侯会考) 1911年,梁启超在途经某地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   )
    A .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 . 辛亥革命 C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 . 义和团运动
  • 14. (2024·闽侯会考) 下图为连环画《慈禧出逃》中的插页,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 . 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B . 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C . 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D .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 15. (2024·闽侯会考) 清末民初, 我国注册公司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一变化说明( )

    时期

    注册公司数

    注册部门

    平均每年增加数

    1903-1908年

    265家

    清廷商部

    44家

    1912-1921年

    794家

    北京市政府农工商部

    80家

    A . 民国政府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B .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C . 民国初年政治经济同步发展 D . 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广泛
  • 16. (2024·闽侯会考) 《国民革命歌》中唱道:“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曲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
    A . 护国战争的发动 B . 北伐的胜利进军 C . 土地革命的兴起 D . 抗日战争的发展.
  • 17. (2024·闽侯会考) 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
    A . 实现了战略转移 B . 传播了革命火种 C . 纠正了“左”倾错误 D . 促进了抗战胜利
  • 18. (2024·闽侯会考)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   )
    A . “万隆精神” B . 非集团化原则 C . “一边倒”方针 D . “另起炉灶”方针
  • 19. (2024·闽侯会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下图内容是王进喜日记的部分内容,他被称为(   )

    A . “铁人” B . “党的好干部” C . 解放军好战士 D . 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 20. (2024·闽侯会考)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得出的宝贵经验。下列标识表示“一带一路”的是(   )
    A . B . C . D .
  • 21. (2024·闽侯会考) 下表是某位同学学习世界古代史时做的课堂笔记,表中“?”处应该是(   )

    古代早期的人类文明

    特点

    地域

    ____

    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巴尔干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A . 文明起源单一 B . 不同文明之间有优劣之别 C . 远离河流和海洋 D . 各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
  • 22. (2024·闽侯会考) 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他们”是(   )
    A . 美洲的印第安人 B . 非洲的班图人 C . 阿拉伯人 D . 奥斯曼人
  • 23. (2024·闽侯会考)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应当承认,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繁荣昙花一现,未能持久,但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家英国、荷兰和法国很快承袭了它们的衣钵,崛起为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16-17世纪,这些国家的崛起是基于( )
    A . 圈地运动 B . 殖民扩张与掠夺 C . 工业革命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24. (2024·闽侯会考) 伏尔泰认为:“(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表明伏尔泰主张( )
    A .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 . 三权分立、民主法治 C . 独立思考、理性开放 D . 信仰得救、王权至上
  • 25. (2024·闽侯会考) 近代法国政权更选频繁,政体也随之反复变换。下图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的主要特点是( )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A . 短暂、艰难 B . 艰难、曲折 C . 曲折、首创 D . 首创、和平
  • 26. (2024·闽侯会考) 英国在18世纪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在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B . 人口增长过快 C . 工业城市环境恶化 D . 食物严重短缺
  • 27. (2024·闽侯会考) 19 世纪70 年代, 印度全国有 61 家印度人经营的棉纺织厂, 19 世纪 80 年代增至 156家。1894 年产业工人已达 35 万人。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印度( )
    A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 独立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C . 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D . 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 28. (2024·闽侯会考) 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 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A . 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 B .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 . 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D . 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 29. (2024·闽侯会考) 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与如图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

    A . 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强化 B .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 . “福利国家”的建立 D . 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推行
  • 30. (2024·闽侯会考) 在当今世界,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可见(   )
    A . 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的最大威胁 B . 强权政治是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 C .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 D . 逆全球化思想的出现具有合理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1. (2024·闽侯会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波斯帝国的统治范围广大,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大流士(波斯帝国皇帝)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摘编自马克直《世界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和图3中的相关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波斯帝国大流士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
    3.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 32. (2024·闽侯会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978年

    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取得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说明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 33. (2024·闽侯会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

    1. (1)  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
    2. (2) 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 34. (2024·闽侯会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旧金山会议(1945年4月25-26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南非首席代表发表讲话认为:“(联合国)宪章决不是一个完善的文件,但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与以往所有防御战争的安全方案相较,远为实在、牢靠。”

    ——摘编自李铁成《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的历史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防御战争方面,联合国宪章比国联盟约“远为实在、牢靠”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