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 ②全国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时期 |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
北宋初期 | 制度创设: ① ;用人方针: 崇文抑武 |
北宋中后期 | 困局: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改革:②_____ |
南宋 | ③ 与南宋建立; ④ 与宋金对峙 |
国别 | 强租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德国 | 胶州湾租借地 | 山东 |
沙俄 | 旅大租借地 |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
法国 | 广州湾租借地 | 广东、广西、云南 |
英国 |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 长江流域 |
日本 | 福建 |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 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 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 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 又拓建、修缮道路。 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 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 为占滇川黔相邻地, 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 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 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王韬等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重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查和了解,并译介、 出版关于西方的书籍。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珍贵资料, 它的出版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重视,但对后来知识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冯桂芬遵循着林则徐、魏源的改革思想,甘冒当时天下之大不韪,提出 “法苟不善,虽古先圣, 吾斥之; 法苟善, 虽蛮弱, 吾师之” 的方针,要求“博采西学”。 冯桂芬第一次明白具体地提出全面改革是必要的。这些主张超出了当时思想界和以后洋务思想的水平,直接成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改良派变法思想的先导。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学者思想和学术转型较19世纪中期更进一步。从客观环境上来说,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 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侵略势力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中国的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
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学者的思想文化转型程度也更加深入。在政治思想领域,19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维新派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国民参政观念。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家大量译介西方的著作,传播西方思想文化, 尤其是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进步的学者们开始从传统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理念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把西方的先进政治文化和治国理念引入中国,希望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从改变国家落后的思想面貌着手,寻求富强御侮之道。
——摘编自 【美】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下卷)(1) 根(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转型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作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请结合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