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保山市B、C类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一上·保山) 考古发掘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陶酒器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

    A . 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化明显 B . 二里头手工生产技术最发达 C . 二里头文化具有较强辐射力 D . 各文明区域之间的交流频繁
  • 2. (2023高一上·保山) 韩非子指出: “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 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礼崩乐坏和思想自由 B . 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C . 王权衰微和诸侯争霸 D . 百家争鸣和趋向统一
  • 3. (2023高一上·保山) 汉武帝在处理一些重要政事时,依靠一些亲信或宾客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 “中朝” 由此而得以形成,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
    A . 缓和了中央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B . 致使政府行政效率不断地提高 C . 调整中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 促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 4. (2023高一上·保山)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的进步。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原因有( )

     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 ②全国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23高一上·保山)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如图2),根据壁画及其简介判断该壁画( )

    A . 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 B . 说明佛教在初唐传入西域 C . 折射出唐代西北地区市民文化的独特性 D . 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 6. (2023高一上·保山)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 “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
    A . 保障了吏治清明 B . 标志着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 C . 规范了国家行政 D . 否定了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
  • 7. (2023高一上·保山) 宋代农书众多,记录了大量适宜于水田劳作的覆盖土壤改良、除水改良、工程改良等多种新技术门类;记录了优质良种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以及稻麦复种制等新技术。这体现了( )
    A . 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 B . 农业劳作方式发生转变 C . 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D . 南稻北粟格局已经出现
  • 8. (2023高一上·保山) 一位同学整理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知识结构表(见下表),表中有所缺漏,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

    时期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北宋初期

    制度创设:    ①    ;用人方针: 崇文抑武

    北宋中后期

    困局: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改革:②_____

    南宋

      ③    与南宋建立;    ④     与宋金对峙

    A . ①强干弱枝 ②庆历新政 ③澶渊之盟 ④靖康之变 B . ①中央集权②王安石变法 ③靖康之变④冗官冗兵 C . ①强干弱枝②王安石变法 ③ 靖康之变 ④ 绍兴和议 D . ①中央集权 ②庆历新政 ③淝水之战 ④大定之治
  • 9. (2023高一上·保山) 宋朝从南洋和印度洋、波斯湾进口的“蕃货”,主要以香料、药材、矿产和动植物初级产品为主;而输出品则以手工制成品为主,其中尤以纺织品、瓷器和铜钱为大宗出口商品。据此可知,宋代( )
    A . 海上丝绸之路轮廓初现 B . 工商业发展生机勃勃 C .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 国内市场与分工发展
  • 10. (2023高一上·保山) 明朝初年,朱元璋设立都察院,下设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属十三道。监察御史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级官吏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一切失职行为进行弹劾,对所见所闻进行纠察,对政事进行监督。监察御史的设立( )
    A . 扩大了监察御史的权力 B . 创新了地方管理体制 C . 杜绝了官吏贪污腐败现象 D . 规范了中央监察机制
  • 11. (2023高一上·保山) 小明对明清进行多角度研究,他收集了以下资料(见图3),请根据小明的收集帮他确定一个主题( )



     


     
    A .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 . 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C . 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 . 统治危机的初显
  • 12. (2023高一上·保山) 图4为明至清粮食产量和需求量、人均粮食占有量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至清( )

    A . 人地矛盾不断加剧 B . 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 C . 苛捐杂税日益繁重 D . 高产农作物引进失效
  • 13. (2023高一上·保山) 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士大夫坚守华夏中心意识和文化至上心理,以“师夷”为耻,认为这是“以夷变夏”。另一部分士大夫则承认西方文明在物质层面上的先进性,通过“师夷制夷”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为范式和限度走“曲线”保文化的道路。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 士大夫们普遍认可西方文明 C . 士大夫主张抛弃“中学” D . 士大夫代表不同阶级的诉求
  • 14. (2023高一上·保山) “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 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该材料反映英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后获得(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2023高一上·保山) 论及近代某一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这一思想指的是( )
    A . 三民主义 B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 . 托古改制 D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16.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下表为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此情况发生于(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 《马关条约》签订后
  • 17. (2023高一上·保山) 18 世纪末至1849年中国国内银钱比价远离其正常波动的范围,形成自清朝建立以来货币流通领域内空前严重的银贵钱贱的问题,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对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量赔款导致 B . 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 . 促进了中国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原因在于西方工业品在华的大量销售
  • 18. (2023高一上·保山) 陈旭麓先生指出:“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针对此,中国有识之士的进一步救亡运动是( )
    A . 二次革命 B . 建立中华民国 C . 新文化运动 D . 国民大革命
  • 19. (2023高一上·保山) 有人统计了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的党员成分。赣南的中共党员中,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及商人各占80%、10%和10%,闽西对应的数值分别是60%、13%和10%。由此可推知( )
    A . 农民对“土地革命路线” 的认同 B . 民主政权落实“三三制”原则 C . 中央苏区入党标准采取区别对待 D . 闽西地区工商业发展较为发达
  • 20. (2023高一上·保山) 某次会议纠正了党的“左”倾领导在军事上的错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在革命中遇到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发生在( )
    A . 江西瑞金 B . 贵州遵义 C . 湖北汉口 D . 陕北洛川
  • 21. (2023高一上·保山)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特准探采铁矿暂行办法》,规定铁矿公司需官办或官商合办,“须用完全中国资本,不适用矿业条例及其关系诸法律内关于中外合办矿业之规定”。此规定一定程度上(  )
    A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 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 . 实现了政府对矿业垄断
  • 22. (2023高一上·保山)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陈公博当年写的游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中用隐晦的语言记述了这次会议,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 年7月23 日。由此可见( )
    A . 游记和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 .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 . 探寻历史真相需要多元互证 D . 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 23. (2023高一上·保山) 下列民主革命时期出现的语句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团结各方,共赴国难”

     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④③②
  • 24. (2023高一上·保山) 1928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边界人民在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后,第一次发自肺腑地高呼“共产党万岁”,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据此可知,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A . 源于中国的革命实际 B . 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 C . 属于旧民主革命范畴 D . 完成了国民革命目标
  • 25. (2023高一上·保山) 图5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则通电,据此可知( )

    A . 通电的发布者为中国共产党 B . 共产党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C . 通电符合全国团结抗战需要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26. (2023高一上·保山) 1941~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解决财政经济困难,中共中央( )
    A . 进行反“扫荡”斗争 B . 开展大生产运动 C . 推行“三三制” 原则 D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 27. (2023高一上·保山) 1945年9月,蒋介石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迫使中共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让步,向各战区下达向解放区进攻的密令,国民党军队在粤、苏、浙、皖、鲁、晋、绥、察等省向人民军队发起进攻。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将国民党军的各路进攻打退。这反映出( )
    A .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 . 国民党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C .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 28. (2023高一上·保山)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中国军队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该会战( )
    A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 的企图 C . 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D .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29.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要求全党同志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由此可知, 这次会议决定( )
    A . 转移党的工作重心 B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 . 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D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30. (2023高一上·保山) 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图6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A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 . 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 . 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 . 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二、非选择题
  • 31. (2023高一上·保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       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 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 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 又拓建、修缮道路。 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 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 为占滇川黔相邻地, 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 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 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 的影响。
  • 32. (2023高一上·保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王韬等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重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查和了解,并译介、 出版关于西方的书籍。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珍贵资料, 它的出版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重视,但对后来知识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冯桂芬遵循着林则徐、魏源的改革思想,甘冒当时天下之大不韪,提出 “法苟不善,虽古先圣, 吾斥之; 法苟善, 虽蛮弱, 吾师之” 的方针,要求“博采西学”。 冯桂芬第一次明白具体地提出全面改革是必要的。这些主张超出了当时思想界和以后洋务思想的水平,直接成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改良派变法思想的先导。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学者思想和学术转型较19世纪中期更进一步。从客观环境上来说,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 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侵略势力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中国的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

    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学者的思想文化转型程度也更加深入。在政治思想领域,19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维新派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国民参政观念。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家大量译介西方的著作,传播西方思想文化, 尤其是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进步的学者们开始从传统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理念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把西方的先进政治文化和治国理念引入中国,希望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从改变国家落后的思想面貌着手,寻求富强御侮之道。

    ——摘编自 【美】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下卷)(1) 根(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转型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期“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是什么,这一实践带来了怎样更为深入的影响。
  • 33. (2023高一上·保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作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请结合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