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 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 B . 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 . 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 D . 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 2.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 西周建立了封建的专制王权 B . “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 C . 分封制不断推行并得以完善 D .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
  • 3.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后汉书》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嫁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铤。”这一措施(   )
    A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智慧 B . 激化了边疆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C .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 . 有助于消弭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 4. (2024高二下·泰安月考) 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
    A . 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 .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 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 . 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 5.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
    A . 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 B . 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C . 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 D . 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 6.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宋代乡约是在野士大夫实践政治理想的重要举措。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碎片化,熙宁九年(1076),吕大钧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建立起中国最早的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这说明了宋代( )
    A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 . 乡约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C . 士大夫具有家国情怀 D .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 7.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实施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姓名、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如图)。由此可见这一制度(   )

    A .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B . 形式上明确了土地所有权 C . 是国家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D . 减轻了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
  • 8. (2024高三下·新会模拟) 读鸦片战争前后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类型构成表,如表反映出晚清时期(   )  
     

    1840年前的构成

    1840—1911年的构成

    总数

    同业者

    %

    同乡者

    %

    总数

    同业者

    %

    同乡者

    %

    上海

    21

    15

    70

    6

    30

    71

    69

    97

    2

    3

    汉口

    20

    10

    50

    10

    50

    71

    67

    94

    4

    6

    (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

    A . 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增长 B . 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 C .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 D . 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 9.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康有为提出:“凡论古今人辟新知之功及恶言之过,先当考明其时,次当区别其地”“于其义理一项,则以今日所发明之实理为准而算之……其制度一项,则从现在比例最末之制度起算……进则记功,退则计过”“是非随时而易义”。在此,康有为旨在(   )
    A . 探寻自然界的进化法则 B . 肯定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C . 揭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D . 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 10.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有学者指出,“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
    A . 思想启蒙推动了社会进步 B . 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 C . 国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 D . 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11. (2023高三上·河北)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始营业,江西工农银行随之取消,其发行的铜元票全部收回;闽西工农银行虽未停止营业,但其货币发行权被停止。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货币,中央苏区的货币进入统一发行时期。此举(   )
    A . 意在抵制法币渗透 B . 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C . 力求统一国内市场 D . 体现了根据地发展态势
  • 12.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毛泽东指示:解放军入城时的路线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不仅要走出气势,还要走出军威。此举意在彰显(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 B . 彻底消灭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坚强决心 C .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 13.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如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B . 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C . 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 D .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 14. (2024高三下·湖南模拟) 如图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人口流动状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解放 B . 人们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C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5.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2023年9月28日,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运营,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77.42公里,海上穿行长度达19.9公里,全程最快只需55分钟,自此福州、厦门正式迈入“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了福建沿海“黄金旅游带”的加速形成。这表明( )
    A . 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 .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C . 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 中国海陆交通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 16. (2023高一上·阳江期末) 下表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推知(    )

    年份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 C . 农村改革滞后于城市国企改革 D .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逐渐失衡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马”转变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三、论述题
  • 18.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之处,仍可不变……”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结合具体史实,围绕“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的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正确)

四、材料分析题
  • 19.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辜榷(今译独占)专利之事,为斯密氏(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所深恶,诚哉其足恶也。然而有时以通国公利而论,专之愈于不专。此如创机著书诸事,各国例许专利,非不知专利之致不平也,然不专利则无以奖劝激励。人莫之为,而国家所失滋多,故宁许之。

    ——1901年严复

    材料二  美国允许中国人将其创制之物在美国领取专利牌照云云,此时中国人岂有能创制新机在美国设厂者?不过籍此饵我允保护美人专利耳,真愚我也。所谓保护者,即禁我仿效之谓也。现中国各省局厂仿用外洋新机,仿造专利机件不少,且正欲各处推广制造以挽权利。此款一经允许,各国无不援照此约。一经批准之后,各国洋人纷纷赴南北洋挂号,我不能拒,则不独中国将来不能仿效新机新法,永远不能振兴制造,即现有之各省制造各局枪弹炮药各厂仿效外洋新法新机者,必须立即停工,中国受害实非浅鲜。……若准保护美国专利牌照,是自塞其智慧。

    ——1903年张之洞针对中美商约谈判给中国谈判代表的电文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严复与张之洞关于专利保护的不同主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严复与张之洞有关专利保护的主张。
  • 20.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1. (1) 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 (2) 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 (3) 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