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六调考试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2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的观点。同时,他还提出礼义廉耻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治理智慧,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表明管仲(   )
    A . 重视维护伦理秩序 B . 主张用法律解决争端 C . 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D . 注重法治体系的完善
  • 2.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西汉时,年满七十岁持有“鸠杖”者,享有种种特权,如规定鸠杖持有者享有六百石官员的政治待遇。汉代诸帝都不时颁布赐“高年”者帛、米、酒、肉等的诏令,还有免除年长者家人赋役等措施。这反映了汉代(   )
    A . 户籍管理制度较严密 B . 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 C . 贯彻以孝治国的理念 D . 社会救济由政府主导
  • 3.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有学者考订了关中地区部分地名的由来,其中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如南大康、北大康均是由于康居国人曾定居于此,以国命名而来;再如邱木村与鲜卑改汉姓有关。这类新地名的形成(   )
    A . 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 . 彰显了汉文化的包容力 C . 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 . 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 4. (2023高三上·河北) 如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阿拉伯帝国的一枚金币。该枚金币(   )

    A . 反映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频繁 B . 见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C . 说明了唐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 . 可以用来佐证中外商业贸易情况
  • 5. (2023高三上·河北)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

    A . 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 . 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 . 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D . 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
  • 6.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
    A . 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 . 君主集权的强化 C . 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 . 中央集权的强化
  • 7. (2024高三下·江西模拟) 1875年,近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该思想(   )
    A . 基于对甲午战败的反思 B .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羁绊 C . 开启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D . 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 8. (2024高三上·顺德月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中国民间资本创办经营的出版机构兴盛。其中,文明书局以开通民智为旨,以出版教科书著称;广智书局志在维新,所出图书多属变法、变政之类;教育世界志在振兴教育;湖北法政编辑往所出皆为法学书籍;等等。这反映了清末(   )
    A . 官营出版业实现私有化经营 B . 社会危机加快思想觉醒 C . 文化领域形成自由争鸣局面 D . 维新变法观念日益强化
  • 9. (2024高二下·汕尾月考) 清末,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京师传染病医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这反映了当时(   )
    A . 公共卫生体系完备 B . 疫病传播形势较严峻 C . 民众防疫观念加强 D . 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
  • 10. (2023高三上·河北)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始营业,江西工农银行随之取消,其发行的铜元票全部收回;闽西工农银行虽未停止营业,但其货币发行权被停止。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货币,中央苏区的货币进入统一发行时期。此举(   )
    A . 意在抵制法币渗透 B . 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C . 力求统一国内市场 D . 体现了根据地发展态势
  • 11.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统区下的官营军事工业也加入了“大内迁”的行列。如表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火炮生产厂一览表(部分)。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官营军工企业大内迁

    原厂名

    内迁后代名

    所在地

    主要产品

    炮兵技术研究处

    忠怒林场

    重庆

    野战地(设计中)、轻榴弹炮(设计中)、小口径炮弹

    广东第二兵工厂

    务实林场

    重庆

    反坦克炮(待出品).炮弹

    金陵兵工厂

    宁和号

    重庆

    步枪、机枪、迫击地。迫击地弹

    金陵兵工厂(分厂)

    宁和号(分号)

    昆明

    迫击炮,迫击炮弹

    合川地厂

    无量林场

    昆明

    山炮.炮弹(待出品)

    A . 旨在为中国远征军提供装备 B . 助推了官僚资本的急速扩张 C . 体现出相对的集中和隐秘性 D . 刺激了国内重工业自主创新
  • 12.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思想最终被中共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取代。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
    A . “所有制崇拜”的束缚已被打破 B . 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开始显现
  • 13.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古埃及君主自称“太阳之子”,君主作为太阳神之子统治世间万物,太阳永无止境的东升西落象征着王权永恒。这反映了古代埃及( )
    A . 自然环境决定统治模式 B . 社会生活深受宗教影响 C . 君主权力受到神权制约 D . 利用神权强化世俗统治
  • 14.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到此讲学交流。据此可知(   )
    A . 西非国家对外交流频繁 B . 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非洲 C . 教育发展利于社会稳定 D . 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
  • 15.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有学者指出:“这个大交换(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东西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世界各地区联系日益加强 B . 多元文明格局得以维持 C . 新航路开辟推动历史进程 D . 物种交流带来多元影响
  • 16.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2015年12月,由中国提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除巴西等新兴经济实体外,欧洲也掀起了“亚投行热”。这表明(   )
    A . 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确立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辉煌 C . 国际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 D . 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数量统计表

    分类

    数量

    占宋代农书比例

    农业通论

    13

    9.22%

    农业气象

    1

    0.71%

    耕作、工具、水利

    2

    1.42%

    粮食作物

    2

    1.42%

    经济作物

    24

    17.02%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

    55

    39.01%

    蔬策及野菜

    4

    2.84%

    虫害防治

    1

    0.71%

    蚕桑

    2

    1.42%

    畜牧.兽医

    29

    20.57%

    记述天文历法、自然物候的政令

    8

    5,67%

    1. (1) 这些农书出版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 (2) 宋代出版的农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 18.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基本封闭的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与民主自由法治相结合的近代文化。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开放文化观念、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加速了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其后半个世纪在徘徊中进步。这百余年的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飞跃。在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摘编自裘士京、薛来《中西文化差异与观念变化——近代文化转型中的进步》

    结合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或某一时期对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对此,利文斯顿表示:“奴隶贸易把商人推入的地区,基督教的爱,难道就不能把传教士带到那里!”在1853~1873年间,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戡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

    《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出版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巨大名声。一位记者对其评价道:“欧洲一直听说南部非洲是燃烧的孤独、荒凉、贫瘠、被毒风加热、有蛇出没,只有少数分散的部落和不可测量的野蛮人漫游……但是利文斯顿博士发现自己在一个高地国家,到处都是果树,有丰富的树荫,由完美的河流网络浇灌。”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努力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

    ——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为何会引发英国社会广泛的关注,并谈谈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

  • 20.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