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
    A . 石制工具 B . 铁制工具 C . 棍棒 D . 硬质土块
  • 2. (2024九下·新抚模拟) “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 3. (2024七下·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开学考)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4.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
    A . 华夏民族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B . 诸侯混战形成了华夏民族 C . 民族融合杂居相处不断交往形成华夏民族 D . 华夏民族是优秀的民族
  • 5. (2023七上·雷州期末) 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考古专家表示“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  )

    A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 . 巴蜀大地人才辈出 C . 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 D . 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
  • 6. (2023七上·吉安期中) 生产工具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②④③
  • 7. (2024七上·潮南月考)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 . 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 . 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 . 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 8. (2023七上·吉安期中)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属于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所带来的进步作用的是(   )

    ①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

    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展

    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3七上·五华期末)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
    A . 鼓励耕织 B . 奖励军功 C . 确立县制 D . 废除井田制
  • 10. (2023七上·吉安期中)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D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1. (2023七上·期末)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12. (2023七上·吉安期中)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  )
    A . 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B . 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 C . 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D . 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 13.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
    A . 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 . 《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 . 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 . 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 14.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广为流传。属于项羽的事迹是(    )

    A . 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B . 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 C . 发动大泽乡起义 D . 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 15. (2023七上·吉安期中)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灭六国

    ②楚汉之争

    ③秦巩固统一

    ④陈胜、吴广起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④②、
  • 16.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 秦始皇 B . 汉献帝 C . 汉高祖 D . 汉武帝
  • 17.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献资料),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根据以上描述,在历史研究中(  )
    A . 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B . 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 C . 电视连续剧——《大禹治水》 D .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 18. (2023七上·吉安期中) 秦汉时期推行图1、图2所示货币旨在(  )

    A . 扩大交往 B . 沟通文化 C . 控制思想 D . 巩固统一
  • 19.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改正朔……这段史实记载的是哪一项措施(  )
    A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 . 建立刺史制度 C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 实施“推恩令”
  • 20. (2023七上·吉安期中)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 . 外族入侵 B . 农民起义 C . 宦官专权 D . 外戚专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小题8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2分,共40分
  • 21. (2023七上·吉安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对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主题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笔记一

    笔记二

    主题:夏商周时期

    主题:____

    时代特征:____

    时代特征:___

    内容:
          1.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2.分封制
          3.铁制农具和牛耕
          4.百家争鸣

    内容: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1. (1) 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 (2) 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远古时期、禅让制、中央集权制度、原始农业的发展、休养生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光武中兴、

      秦汉时期、北京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文初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2. (2023七上·吉安期中) 七年级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 (1) 请从人物图谱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主要事迹或突出贡献。
    2. (2) 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帝王(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经济的措施。
  • 23. (2023七上·吉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图二所示

    材料二:时间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制作的年代标尺。

    材料三: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引自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他女儿的讲话

    材料四:以人心维持政府这一观念,并无特别了不起之处,这观念也非中国人所独有,却被中国的统治者当作口头禅,前后宣唱达三千年,有似其他国家的宪法精义。

    ——选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纲要》

    材料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1. (1) 依据材料一所示图片,分别指出这两种房屋所代表的原始居民。
    2. (2) 请写出材料二所示年代尺中①、③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中的“字”指的是什么文字?主要记载的内容有什么?
    4. (4) 材料四所说的“观念”是指哪家学派的观念?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五回答战国时期各国通过什么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社会转型”具体指这一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24. (2023七上·吉安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三: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即所谓“布衣”,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汉高祖第四子)即位后,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减轻徭役,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汉文帝长子),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他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
    4. (4) 这两幅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巩固统治措施?有何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