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传播
注:①日期表明该地区的有些人已实行“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②箭头指示某些重要谷类植物培育的传播方向。
国家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日本 |
20世纪50年代 | 16.9% (1950年) | 15.3% (1951年) | 16% (1950年) | 18% (1954年) | 19.3% (1953年) |
20世纪70年代 | 18.2% (1970年) | 19.1% (1971年) | 16.1% (1970年) | 18.7% (1972年) | 34% (1975年) |
材料一 贞观三年,唐朝开始在中书省之下设史馆,专门修史。史馆通常由监修、修撰、直馆等人组成。监修是史馆的最高长官,一般由宰相兼职。修撰和直馆是从事具体工作的编修人员,一般著作郎、佐郎主撰述,起居舍人、起居郎等掌起居注。史馆还设有一些为史书修撰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史馆的基本职责主要是保存唐代图书档案典籍、编修前朝史和当代史。史馆的史料来源大约包括四个方面:诸司报送、起居注与时政记提供、史官自行采集和馆外人员主动提供。史官还有访知事由、径直索要有关资料的权力。贞观十年,五代史同时修成,唐太宗勉励史臣们:“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将欲揽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并对他们大加赏赐。
——摘编自张始峰《从史馆制度看唐朝政府对史学的控制与促进》
材料二 与官修史书比较,私家修史代表民间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官方史学的冲击甚至排斥,并且在史料收集、史书撰写以及史书流传渠道等方面,较之官修史书多有局限。但是私家修史最大的特色是能够体现史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而不是受到皇帝的掣肘。私家修史也会利用官修史书的资料,比如实录、起居注等,而成型的私修史书往往会为史官参考。私家修史在中国史学史上共有四次高潮,分别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宋之际和明末清初。
——摘编自阚红柳《私家修史刍议》
材料 版画既是艺术作品,也是武器;版画家们既是艺术家,更是战士。下图为版画家李桦1935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画——《怒吼吧,中国》,被称为“版画中的《义勇军进行曲》”。
画面十分有力,一位青年壮士被蒙眼绑在木桩上,身体扭曲着,正张开嘴怒吼,一只手伸向一把匕首。让人不禁畅想,一旦他将匕首拿到手中,便可斩断一切束缚的绳索,获得解放。
结合所学知识,以“《怒吼吧,中国》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达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一 家庭承包制确立经历了两次政策突破。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即从中央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到允许特别贫困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但是,依然将包产到户归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理论上给予根本否定。第二次发生在1980年9月至1982年1月,即明确规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再限制在特定贫困地方,而可以由农民自主选择,在政治理论上也认定为属于社会主义,进而提升为“农民的伟大创造”。
——摘编自:赵树凯《农村改革第一次政策突破》
材料二
——摘编自: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材料一 卢梭认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人,是不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人。他认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他通过《爱弥儿》塑造了一个在自然条件下接受自然教育,保持着人类最美好自然天性拥有真正自由的自然人。……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利用教育塑造完美人性,进而能够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重建社会文明。
材料二 卢梭说“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绝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学家”。在《爱弥儿》中,卢梭多次提出“爱弥儿”与“社会人”的比较,试图来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只会让人们从一个迷信转移到另一个迷信上,无法真正解放人的心灵。
——摘编自代志卿《从“社会人”到“自然人”:卢梭<爱弥儿>对理性崇拜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