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2022高三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一本质量为m的书放置在倾角为的倾斜桌面上,此书有三分之一部分伸出桌面外,桌面与书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书本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 B . 书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C . 桌子对书本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D . 若将书本伸出桌面部分变为四分之一,书本所受支持力会增大
  • 2. (2020·浙江选考)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图所示。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   )

    A . 轨道周长之比为2∶3 B . 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C .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D .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
  • 3. 如图所示,一辆小车沿水平方向行驶,物块放置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与物块相连的竖直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小球相连,小球、物块与小车均保持相对静止,此时与小球相连的轻绳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车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小车一定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运动过程中,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对物块不做功 D . 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的重力
  • 4. (2023高三下·汉寿) 如图甲、乙所示,某公园的两处不同地型的草坪上分别安装了相同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两个喷嘴分别对称的安装固定在水平弯管的两端,当喷嘴将水流水平射出时,水平弯管在水流的反作用下可绕O在水平面内旋转,喷水速度可在限定的最大喷水速度内自动调节。两种情形O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相等,图乙情形中水不会喷出坡面范围,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情形中,喷水速度越大,水在空中的时间越长 B . 图乙情形中,喷水速度越大,水在空中的时间越长 C . 若两种情形喷水速度大小相同,则水能直接喷到的水平距离相等 D . 若甲情形中喷水的最大速度加倍,则直接喷到草坪的面积加倍
  • 5. 2023年1月21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在400km高的空间站向祖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可近似看作圆形轨道Ⅰ,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 地球半径为R , 椭圆轨道Ⅱ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与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轨道I通过A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Ⅱ通过B点的速度 B . 载人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 . 空间站在轨道I上的速度小于 D . 载人飞船沿轨道I运行时的机械能小于沿轨道Ⅱ运行时的机械能
  • 6. 中国大型起重机吊装精细化操控有较高的稳定性,现一塔式起重机以额定功率将地面上的重物由静止沿竖直方向吊起,若吊升高度足够且不计额外功,则(  )

      

    A . 重物的速度一直增加 B . 重物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重物所受起重机牵引力保持不变 D . 重物所受起重机牵引力先减小后不变
  • 7. 某快递公司用倾斜传送带运送包裹,如图所示。包裹被轻放在传送带的底端,在经过短暂的加速过程后,与传送带达到共速,最终被运送到传送带的顶端。若传送带运行速度一定,包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

      

    A . 在包裹加速运动阶段,传送带对包裹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 . 包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C . 传送带倾斜角度越大,包裹加速所需时间越长 D . 包裹越重,从传送带的底端运送到顶端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
  • 8. (2023·广州模拟) 如图,足球场上,某运动员进行“边路突破”训练,沿边线将足球向前踢出,为控制足球,又向前追赶足球,下列图像能大致反映此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2高三下·惠州模拟) 如图,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U型池半圆半径为 , 质量为的运动员从距池边高为处自由下落,由左侧上边缘点进入池中,到达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 , 从右侧点飞出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重力加速度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过程中,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功为 B . 运动员第一次滑到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C . 运动员第一次滑到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D . , 则运动员又恰好能从右侧返回轨道左侧边缘
  • 10. 如图甲、乙所示为自行车气嘴灯,气嘴灯由接触式开关控制,其结构如图丙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顶部,另一端与小物块P连接,当车轮转动的角速度达到一定值时,P拉伸弹簧后使触点AB接触,从而接通电路使气嘴灯发光。触点B与车轮圆心距离为R , 车轮静止且气嘴灯在最低点时触点AB距离为d , 已知P与触点A的总质量为m , 弹簧劲度系数为k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不计接触式开关中的一切摩擦,小物块P和触点AB均视为质点,则(  )

    A . 要使气嘴灯能发光,车轮匀速转动的最小角速度为 B . 要使气嘴灯能发光,车轮匀速转动的最小角速度为 C . 要使气嘴灯一直发光,车轮匀速转动的最小角速度为 D . 要使气嘴灯一直发光,车轮匀速转动的最小角速度为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1.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来验证系统的动能定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量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M以及钩码的质量m , 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B.将带有遮光条的滑块放在气垫导轨上,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拴接滑块和钩码,调节细线;

    C.将滑块由气垫导轨的左侧某个位置由静止释放,通过刻度尺读出释放点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以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

    D.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出多组实验数据.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 . 实验过程中,钩码的重力做的功等于绳对滑块的拉力做的功 B . 需要调节细线与气垫导轨成平行状态 C . 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测量挡光片从释放点到光电门处的运动时间
    2. (2) 若测得挡光条的宽度为d ,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瞬间速度为
    3. (3) 以为纵轴、以为横轴,当绘出的函数图象的斜率,就能验证系统的动能定理。
  • 12.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1) 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将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并同时停止。

      ①实验前,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A.选用质量不同的两辆小车

      B.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C.使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将轨道右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没有细线牵引时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以平衡摩擦力

      ②他测量了两小车的位移为x1x2 , 则=

    2. (2) 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A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量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标在纸带上各点的下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

      ②实验前由于疏忽,小明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丁图中的图线(选填“1”“2”或“3”).

      ③调整正确后,他作出的a-F图象末端明显偏离直线.如果已知小车质量为M , 某次所挂钩码质量为m , 则戊图中坐标a1=a2=

  • 13.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在长为L=0.5m的细绳作用下,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42N,转轴离地高度h=5.5m,不计阻力,g=10m/s2
    1. (1) 小球经过最高点的速度是多少?
    2. (2) 若小球在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恰好被拉断,求细绳被拉断后小球运动的水平位移。  
  • 14. (2023·吉林模拟) 如图(a),足够高的水平长桌面上,P点左边光滑,右边粗糙,物块A在砝码B的拉动下从桌面左端开始运动,其图如图(b)所示,已知砝码质量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 求

    1. (1) 物块A的质量;
    2. (2) 物块A与P点右边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5. 如图所示轨道内,足够长的斜面与圆弧面光滑,水平地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圆弧半径为R,水平面长度LMN=4R,现将一质量为m的金属滑块从距水平面高h=4R处的P点沿斜面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斜面底端无能量损失,滑块滑至圆弧最高点Q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恰好等于滑块重力,g=10m/s2 , 求:
    1. (1) 金属滑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2. (2) 欲使滑块滑至圆弧最高点平抛后不落在斜面上,释放高度的取值范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