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 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实验设计 | ||||
选项 | A | B | C | D |
选项 | 劳动实践 | 化学知识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隔绝氧气 |
B |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物桶中 |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
C |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 石墨有滑膩感 |
D | 用活性炭包除冰箱的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样品名称 | 绿茶 | 白茶 | 青茶 | 红茶 |
发酵程度 | 未发酵 | 微发酵 | 半发酵 | 全发酵 |
茶多酚含量 | 34.79% | 32.53% | 20.04% | 17.36% |
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依据科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
b.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弱
c.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用该方法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收集一塑料瓶O2并借助氧气传感器进行相关探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步骤一:将塑料瓶敞口放置,此时曲线变化为MN段;
步骤二:双手捂热塑料瓶,此时曲线变化为NP段;
步骤三: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此时曲线变化为PQ段。
对比MN段与NP段,说明(从分子角度解释)。
对比段和PQ段,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①如图3中1.0版所示,利用饮料瓶、吸管等废旧物品制作简易供氧器。通过观察洗气装置中的现象判断氧气的流速。
②在简易供氧器的基础上进行如图3的迭代优化。从使用角度考虑,优化后供氧器的优点(写一点即可)。
实验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设计依据 |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
实验过程 | ||
实验现象 | 塑料瓶变瘪 | 塑料瓶变瘪程度大,澄清石灰水 |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实验(填实验序号)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CO2被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吸收的情况如何?
【作出猜想】猜想I:水吸收的CO2更多;猜想II:食盐水(模拟海水)吸收的CO2更多。
【进行实验】分别将收集有100mLCO2的量筒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中如图1所示,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的体积,所测数据如表。
时间/h | 0 | 0.5 | 6 | 12 | 24 | 48 |
烧杯A量筒中CO2体积/mL | 100 | 98.5 | 85.5 | 77 | 66 | 59 |
烧杯B量筒中CO2体积/mL | 100 | 99 | 93 | 90.5 | 89 | 88 |
【解释与结论】
①由表中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吸收CO2更多的是(填“水”或“食盐水”)。
②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海水占全球储水量的96.5%,采取海洋吸收CO2 , 可有效减碳,但也会造成海水酸化,涉及的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1个量筒内注入少量的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比较图中两条曲线,说明植物油(填“能”或“不能”)减少CO2溶于水。
②事实上用排水法也可以收集到CO2 , 请根据以上表格的实验数据分析理由是。
a.800~900℃ b.900~1000℃ c.1000~1030℃ d.103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