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

更新时间:2024-05-29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一上·上饶期末)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 分封制趋于解体 B . 郡县制得以推广 C . 井田制遭到破坏 D . 宗法制逐渐强化
  • 2.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

    A .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 . 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D . 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 3. (2023高一上·上饶期末)  “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    )
    A . 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 B . 广东广州“蕃坊”遗址 C . 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 D . 陕西西安“西市”遗址
  • 4.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
    A . 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B . 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 C . 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 . 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 5. (2024·吉林月考)  下表是历代正史对部分游牧民族的记载。

    民族

    记载

    出处

    匈奴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史记》

    鲜卑

    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魏书》

    回纥

    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

    《旧唐书》

    蒙古

    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

    《元史》

    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不同王朝修史目的相同 B . 生产方式受到地理环境制约 C . 历代正史史料来源一致 D . 北方游牧民族习俗因袭传承
  • 6. (2024·吉林月考)  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
    A . 保路运动广泛开展 B . 列强在华利益一致 C . 民主革命思潮兴起 D . 民众路权意识增强
  • 7. (2024高二下·丰城开学考)  下表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

    官员

    言论

    御史赵炳麟

    百姓困穷至此,若不度量财力,以定新政次序,在上多一虚文,在下增一实祸。

    直隶总督陈夔龙

    或数年数十年所应办之事,发之一时……当择其事之直接关系预备立宪者,专精以赴。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政推行(    )

    ①未采纳官员建议     ②未充分考虑国力

    ③未顾及轻重缓急     ④未重视列强态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下图为1931年《申报》刊登的某外国品牌汽车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 . 西方消费观念得到传播 B . 民族工商业受到了排挤 C . 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 . 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 9. (2024·吉林月考)  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学校主要招收少数民族中的工农干部和革命军人及民族青年,以培养民族地区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据此可知,中央民族学院的设立(    )
    A . 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 . 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 C .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 . 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
  • 10. (2024高三上·岳阳开学考)  小说《暴风骤雨》原型地——元宝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起了铅笔厂、筷子厂等企业。2012年,该村铅笔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被称为“亚洲铅笔之乡”。昔日“光腚屯”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说明(    )
    A . 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B .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C . 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D . 新型城镇化战略已全面实施
  • 11. (2024·吉林月考)  亵渎国王仪式是新巴比伦王国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届时,国王将所有象征权力的饰物交给祭司,随后祭司抽打国王面颊,推搡他来到神像前,国王向神报告一年的业绩后,祭司归还饰物。该仪式反映了(    )
    A .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 . 祭司拥有绝对权威 C . 王权合法性源于神权 D . 国家治理程序规范
  • 12. (2024高一下·广州期中)  11-12世纪,伦敦多次参与英格兰王位纷争,先后获得城市管理权和司法权等。132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特许状,将内盗、外盗管辖权等多项特权赋予伦敦。15世纪,伦敦式治理模式在英格兰日益普遍。这体现了英格兰(    )
    A . 王室领地日益扩大 B . 国王统治权逐步巩固 C . 贵族势力日渐强大 D . 城市自治权不断加强
  • 13. (2024·吉林月考)  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

    A . 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B . 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 C . 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 D . 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
  • 14. (2024高二下·怀安月考)  1929年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雷泽曼去世,留下300箱档案。为突出其“西方政策”的“辉煌成就”,他的秘书精选部分档案出版。有学者认为,“以此种选本为依据解释出来的斯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德苏关系之类‘历史’恐怕去‘真实’就很远了”,这是因为该选本(    )
    A . 没有史料利用价值 B . 史料需要辨别真伪 C . 缺乏真实历史记录 D . 史料信息不够完整
  • 15. (2024高二下·怀安月考)  1981年,美国发生新一轮经济危机,当时流行的说唱歌曲唱道,“教育不合理,通胀两位数,车站在罢工,不能搭车去工作”,“我试着不惊慌失措……我如何才能不破产”。该歌曲的出现表明(    )
    A . 社会现实影响艺术创作 B . 滞胀严重导致阶层对立 C . 自由放任引发社会不满 D . 思想解放引领社会风尚
  • 16. (2024高二下·怀安月考)  20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提升了民众生活质量。但有学者提出,基因密码破译工程将导致生命的安全感消失;电子传媒的发达会导致世界各民族青少年文化品味趋同,破坏人类文化生态平衡。该观点反映了科技发展(    )
    A . 缘于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B . 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 . 需要协调好与人文的关系 D . 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乾隆二年(1737年),苏州虎丘染坊严重污染水源,苏州府会同长、元、吴三县,勒令其“将置备染作等物,迁移他处开张”。在城镇化进程中,污染日渐严重,水质变差,江南地区遂广凿水井,还有大量水夫从城外大河运水到城内售卖。在饮水卫生方面,江南居民惯用明矾沉淀水中浊物后饮用,煮沸饮水也是一直沿用的卫生饮水方法。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

    材料二 《上海乡土志》记载,“自通商以后,西人于租界中装设自来水管,导浦江之水而澄清之”。1902年,第一个国人自办的自来水厂在上海开始供水。随着新式凿井技术的传入,能开采深层地下水的机械自流井逐渐增多。民国时期,介绍与宣传水质知识、饮水改良方法的文章不断涌现,“卫生二字已经深入民间”。1927年,上海市公用局、卫生局审定试行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饮用水标准,对饮用水质进行了量化规定。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江南城市清洁用水的主要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江南城市在清洁用水方面取得的进步并说明其影响。
  • 18. (2024高二下·顺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

    ——摘编自熊秋良《“寻找无产者”:五四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调查》

    材料二 钱杏邨调查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后认为,车夫“每天就做那非人生活至‘力竭声嘶’也不能供养一家……只给那吃人不出血的资本家弄资产”。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

    ——据《劳动界》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意义。
  • 19. (2024·吉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称“哲人”,贬斥、抨击哲人的人自视为“反哲人”。巴黎大主教曾发布训谕斥责卢梭,维护受到攻击的基督教;一些人在《审查周刊》等保守报刊上发表丑化哲人的文章,充当君主政体的“唱诗班”;还有一些人为争夺地位与荣耀而“选择阵营”,不断向哲人发起挑战。“反哲人”把哲人的“危害”总结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这是法国革命中“哲人阴谋论”的核心内容。

    “反哲人”花费大量精力刻画哲人的负面形象,但效果并不明显。启蒙运动时期189部含有哲人角色的戏剧“处处都涌现出对比鲜明、令人震动的哲人形象”。 “反哲人”构想的“哲人阴谋论”在启蒙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体系中并不新颖。虽然集“哲人阴谋论”之大成的《关于雅各宾主义历史的报告》曾轰动一时,但随着普遍的思维方式的改变,“阴谋论”很快被时代抛弃了。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

    1. (1) 根据材料,概括“反哲人”的群体构成及各自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人阴谋论”被时代抛弃的原因。
  • 20. (2024高二下·蒙自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试图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下表是学者们对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特征的不同看法。

    王朝

    特征

    豪民社会;儒法国家

    律令社会;世界帝国

    科举社会;租佃社会

    市民社会;白银时代

    士绅社会;“大一统”王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表中王朝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