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
    A . 龙山文化 B . 良渚文化 C . 二里头文化 D . 仰韶文化
  • 2.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据《尚书·洪范》载,王“有大疑”,除问于卜筮外,还须询及卿、七、庶人的意见。只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这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受到削弱 B . 共和行政影响深远 C . 监督机制较为完善 D . 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 3. (2024高二上·玉溪月考)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夏商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管理出现急剧政治变革,出现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的局面。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小农经济性质得到强化 B . 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C . 周王统治已然名存实亡 D .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 4. (2024高三下·唐山月考)  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秦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主持祭祀。该举措表明秦朝(    )
    A . 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 B . 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 C . 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 D . 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 5.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

    A .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 . 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D . 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 6.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东汉前期,经过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较西汉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官方统计的人口数字仍未恢复到西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 . 自耕农经济衰退 B .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C . 统治区域的缩小  D . 地方农民起义的频发
  • 7.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唐末杨缩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
    A . 权力斗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 B . 旨在实行外儒内法统治方式 C . 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 D . 佛道兴盛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 8.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乾隆时期,清廷大力开发滇铜黔铅,鼓铸大量优质铜钱,以致民间交易多有弃用白银而行用制钱的现象。清廷此举旨在( )
    A . 减轻农民负担 B . 推进改土归流 C . 加强经济集权 D . 扭转外贸颓势
  • 9.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有资料显示,1872~1895年,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占民族工业总资本额的64.56%,民营工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1896~191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21.44%、57.88%、20.68%。这一变化反映(    )
    A .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 B . 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 . 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显著 D . 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
  • 10. (2024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职工运动作出了决议,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目前的主要职任是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工会与其他阶级民众团体建立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行动的联合战线,就是实现这一职任的唯一策略”。该策略(    )
    A . 有利于中苏友好合作 B . 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D . 促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 11.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据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 基础工业进步明显 B . 企业效益迅速提高 C .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D .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 12.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 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
    A . 导致了封建领主的衰落 B . 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C . 有助于改善农奴的处境 D . 解放了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
  • 13.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 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 . 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 C . 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 . 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
  • 14.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
    A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 B . 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C . 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 15.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纷纷独立,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8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1个独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区—斯洛文尼亚王国。这表明当时( )
    A .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B . 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C . 欧洲政治版图得以重构 D . 凡尔赛体系逐步形成
  • 16. (2024高三上·河北开学考) 某同学在研究现代世界发展有关问题时编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 . 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B .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 . 国际治理机制的改进 D . 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二、非解答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史前时期,粟是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都发现过粟。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遗址曾发现过稻壳的遗存。小麦从西亚传入并在黄河流域种植,甲骨文中多见“麦”字,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较以往有明显改变。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中荞麦因抗秋寒低温、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稻、麦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小麦因灌溉技术的提高,替代黍、粟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黄河流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 18.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 19.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1950~1952)关于“青年劳模”事迹的报道(部分)

    时间

    地区

    人物

    标题

    1950年3月1日

    山东省

    赵桂兰

    《共产党的好女儿—赵桂兰》

    1950年4月15日

    河北省

    王青梅

    《妇女劳动模范王青梅当选县人民政府委员》

    1950年9月8日

    河北省

    潘长有

    《潘长有热修马丁炉—工农兵劳模大会工业代表介绍之三》

    1950年9月13日

    湖北省

    贺世古

    《兵工劳模贺世古—工农兵劳模大会工业代表介绍之八》

    1950年9月14日

    湖北省

    朱玖

    《女工纺纱能手—朱玖工农兵劳模大会工业代表介绍之九》

    1950年9月24日

    辽宁省

    赵国有

    《赵国有—新运动纪录创始者》

    1950年9月27日

    黑龙江省

    梁军

    《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梁军》

    1950年11月10日

    辽宁省

    张子富

    《劳模张子富怎样进行宣传鼓动》

    1951年6月26日

    安徽省

    甘彩华

    《治淮女英雄甘彩华》

    1952年5月5日

    辽宁省

    金秀兰

    《特等治淮模范金秀兰民工分队创造战胜稀泥的好办法使工程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提取材料信息,对《人民日报》报道的“青年劳模”形象加以阐释。

  • 20. (2024高二下·玉溪月考) [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致激进主义运动在英国的兴起,并导致劳资冲突的骤然加剧。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该法案规定,任何工匠若通过结社要求提高工资,或减少、改变工时,或削减工作总量,以及任何人通过收买、规劝、诱导、恐吓或以任何恶劣的手段来唆使任何行业的工匠来实施上述行为,或无正当理由而停工的,经两名治安法官裁决后,亦可判处不超过三个月的监禁或不超过两个月的劳役。

    材料二 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不仅给雇主阶层带来巨大压力,也迫使政府不得不通过改善工人待遇、增加工会权利来缓解社会危机。1867年皇家委员会通过的《主仆法》,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刑法对单个工人活动的限制,普通工人第一次得到议会特许的承认。1867年英国熟练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这促使政府必须考虑工会的权利。1871年,《工会法》在英国问世,法律规定,任何工会的活动只要限制在它的职业范围内都不应被视为非法。工会的合法性得到重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柴彬《从工会法律地位的演进看工业化时期英国政府劳资政策的嬗变(1799—1974)》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英国政府对工会组织立场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