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01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 1. (2023八上·内江期末)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热(cào)                唐(tuí)                苔(hén)                扬顿挫(yì) B . (zǎi) 临(bīng) 首(qiáo) 恹欲睡(yān) C . 然(qiǎo) 裁(zhòng) 退(kuì) 锐不可(dǎng) D . 刻(juān)                鲜(yú)                爱(nì)                正危坐(jīn)
  • 2. (2023八上·内江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瞻仰                遏制                坦荡如坻                振聋发聩 B . 僵绳                销毁                粗制滥造                俯仰生姿 C . 泄气                畸形                重峦叠障                诚惶诚恐 D . 遁形                抵赖                巧妙绝伦                和颜悦色
  • 3. (2023八上·内江期末) 下面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一座座古建筑文物,让我们穿越时光,轻触内江的古韵之美。隆昌石牌坊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牌坊上所雕刻的花鸟虫鱼,可谓形态古朴,惟妙惟肖。威远白塔高耸于文笔山上,鹤立鸡群的塔身在烟云中时隐时现,这就是威远古八景中的“白塔抹烟”。因地制宜 , 依珠溪河而建的罗泉古镇被誉为“川中第一龙镇”,似一条卧于青山绿水间的“蛟龙”。内江圣水寺则有“中川第一禅林”之称,后山有灵泉流出,终年不涸,每逢观音节,香客们络绎不绝

    A . 惟妙惟肖 B . 鹤立鸡群 C . 因地制宜 D . 络绎不绝
  • 4. (2023八上·内江期末) 下面文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绘画是一门艺术,在叶脉上绘画,更是一门绝活。②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就存留着这样珍贵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叶脉画。③叶脉画所绘题材,大多以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主。④它巧妙利用树叶形态各异的优美外形和自然肌理,营造出别具韵味、灵秀自然的艺术。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 5. (2023八上·内江期末)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是人们观察社会、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窗口。”这句话的主干是“新闻是窗口”。 B .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这是一个陈述句,陈述的对象是“汪曾祺”。 C . 《孟子》一书长于论辩,论证严密,且多使用排偶句,气势磅礴,极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 .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二、文言文阅读(9分)
  • 6. (2023八上·内江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而居(面:面对、面向) B . 寒暑节(易:更替) C . 式车(容:容许、许可) D . 军士吏甲(被:同“披”,穿)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跳往助                                        已而细柳军 B . 聚室谋                                        成礼 C . 如土石何                                将固可袭而虏也 D . 河曲智叟亡应                        请军礼见
    3. (3)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篇短文的情节都颇有波折。甲文愚公在移山过程中遭到妻子和智叟的极力反对;乙文汉文帝慰劳细柳军时遭到军门都尉的两次阻挠。 B . 两篇短文的人物都个性鲜明。甲文中的愚公志向远大,不畏困难,锲而不舍;乙文中的周亚夫善于治军,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C . 两篇短文的句式都极有力量。甲文以倒装句突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乙文连用四个短句表现细柳军的军容严整。 D . 两篇短文的手法都善用衬托。甲文用“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衬托愚公移山劳动之艰辛、任务之艰巨;乙文用“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4. (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三、默写(6分)
  • 7. (2023八上·内江期末) 古典诗词,百鸟传情,请根据提示填空。

    林鸟传忧乐:“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鸟归寄托着诗人的真意,乐陶陶;“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鸟鸣触发了诗人的愁思,悲戚戚。

    春鸟诉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鸟儿是欣喜的旧识;“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鸟儿是报春的使者。

    飞鸟寄浮生:“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曾青春,纯真清照无忧虑;“,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今暮年,孤独易安逐梦去。

四、古诗词阅读(4分)
  • 8. (2023八上·内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1) 读咏物诗,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诗人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柏之“劲”,以冰霜之“惨凄”衬托松柏之“”,塑造了松柏的形象。端正|刚劲挺拔、经寒不衰(意思相近即可)
    2. (2) 读咏物诗,要体悟诗人寄托的情志。诗人借歌咏松柏之“本性”,抒发了怎样的情志?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 9. (2023八上·内江期末) 阅读下面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由于战争损毁、旅游发展、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资金短缺和人们的认识不足等,一些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将其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予以施行。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材料二:

    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 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材料三:

    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使用目前最尖端的数字技术与动画技术,结合声光电等手段,将张择端那幅原本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作,放大了30倍,用数十台世界级工程电影投影仪,投射在长128米、高7米的曲线形专业激光投影幕布上。

    该作品完美地再现了中华传世名画,把原作中数千个人物、动物、船舶、车轿及房屋等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展览画面以4分钟为一周期,分白天、黑夜两种展览模式。该作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让现场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藏在画卷里的“人间烟火”,感受到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该展览曾成为了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作品自面世以来,曾在国内多地展览,并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展出,在海内外赢得了良好口碑。

    由此可见,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换,不仅创新了文化遗产的展示形式,使人们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将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带出来,让大众充分接触这些“国宝”,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传播。

    1. (1) 材料二介绍了画作《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文化遗产。
    3. (3) 下列文字对三则材料的表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财富和珍贵资源,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我国大部分的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B.“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均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引数字无论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画作《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北宋时期各阶层人物的活动,为后人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D.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这正是让观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现场观众身临其境的最主要原因。

      E.用数字技术展示文化遗产的方式蕴涵着巨大的科技价值、审美价值,它突破了实体展览的局限性,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大众化传播。

  • 10. (2023八上·内江期末)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夜风里的马灯

    朱成玉

    ①风将所有窗户都关了起来,我担心的夜,终于还是来了。风像一只忠诚可靠的黑狗,伸长舌头,热情地舔舐我内心的荒凉。它穿过灌木丛向我吹来,抖落了天上的星星。祖母的离世,让我的心头一片灰暗,如同风,抽走我的灯芯。我在那个夜里放声大哭,哭声被风拉得很长很长,好像在丈量这个世界忧伤的边界。

    ②父亲对祖母的离去却看得很淡然,他说:“不要难过,人的出生和离去都是自然的规律。”

    ③我不懂,对父亲眼角没有流出一滴泪而困惑,那离去的可是他的母亲啊,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就那么去了,可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神情,如此“铁石心肠”,怎能不让人费解。

    ④于是我任性地问,如果有一天,我出了意外,你是不是也会这般,没有一滴泪为我送行。他愣怔了一下,继而拍着我的脑袋,“傻孩子,净胡说,永远永远永远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的。”他一连用了三个“永远”,用毅然决绝的否定表达着他执拗的父爱。

    ⑤他不再说话了,只是一遍一遍地擦拭着祖母的遗像,那一刻,我理解了他。作为一个要承担全部生活重担的男人来说,他只能隐忍他的泪水。

    ⑥他孜孜不倦地为我描述他心中的信仰:“天上的飞机飞得那么高,但里面的驾驶员你见过么? 大晚上的屋里可以亮堂堂,可是你见过电么? 轮船在海里飘着,大风大浪也不翻,那开船的你站在远处看见过么?……”我承认,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车工,父亲的排比句用得虎虎生风,铿锵有力。我默默不答。“飞机能飞,灯能亮,轮船不翻,都是因为有个看不见的力量在掌控;日升月沉,寒暑易节,花开花谢,这么奇妙的世界能有秩序地存在着,能没有一个伟大的力量在掌控么?”父亲说,这个看不见的力量,就是他心中的信仰。

    ⑦这信仰成了父亲心中的火,我似乎找到了他总是不惧怕黑暗和寒冷的原因,也找到了他总是可以化解悲伤的良方。

    ⑧而我的信仰是父亲,一直都是。父亲爬上高高的山,采回山药,为我疗伤;爬上高高的树,摘下果子,为我润喉。而我只会爬上他的眼角和额头,作为忧愁或快乐的隐喻,存留在那里,盖上岁月的印章。

    ⑨儿时我胆子很小,怕走夜路。父亲对我说,男子汉要有勇气面对黑夜,要把黑夜作为成长的一个检验。父亲提了一盏古铜色的马灯出来,对我说:“有它,咱啥都不怕,走吧!”我看见那马灯,把火明明白白装在玻璃灯罩里,就像父亲把他的信仰,明明白白装进心里一样。有了这马灯,面对黑黢黢的夜,我忽然底气十足起来。我低头前行,提着父亲给的这盏马灯,寻着火光照亮的夜路,义无反顾地低头前行。我相信,任何大风,也难以把它吹灭。从此,我不再惧怕黑夜,就像口吃者不再惧怕一段绕口令,就像五音不全的人,不再惧怕麦克风。

    ⑩初到这个偌大的城市,就像懵懂的少年,在街边的墙角,被一块丢弃的口香糖粘住了脚,少年的心不明白,这么甜蜜的东西为什么会被人扔掉。这个世界着了魔一般,光怪陆离,我才知道,城里的夜灯火通明,却比乡下黑黢黢的夜更可怕。我探测不出近在咫尺的另一颗心的深度。父亲递过来他的“马灯”——他说:“甭管别人怎么晦暗,自己一定得亮起来!”你看,他总能帮我拨开云雾,让我得见心中日月,朗朗乾坤。就像我不再惧怕黑夜,甚至开始喜欢,常常把自己的身子探进黑暗里。

    ⑪有时候,我真的只需要一盏马灯,照我自己的房前屋后。我在明明白白的心里,装上火,我就是马灯,是父亲从最深的黑夜里传递过来的马灯。(有删改)

    1. (1) 散文·理文脉。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2) 散文·赏语言。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祖母的离世,让我的心头一片灰暗,如同风,抽走我的灯芯。

    3. (3) 散文·品蕴意。文中意象“夜风里的马灯”,意蕴丰富,请结合内容概括。
    4. (4) 散文·析人物。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概括两位父亲的形象有何异同。

      ①父亲对祖母的离去却看得很淡然,他说,“不要难过,人的出生和离去都是自然的规律。”——朱成玉《夜风里的马灯》

      ②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朱自清《背影》

六、名著考查及语言运用(8分)
  • 11. (2023八上·内江期末)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所记录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体现了诸多奇特的对照,如“无情与深情”“大人物与孩子气”“重金悬赏与淡然置之”……一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和谐地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形成一种张力和魅力。

    请以毛泽东为例,结合书中相关内容,完成下表,简析其“奇特的对照”。

    对照一

    无情:毛泽东组织领导一次学生总罢课,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要求撤换他。

    深情:

    对照二

    大人物: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孩子气:

    对照三

    重金悬赏: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毛泽东的 首级。

    淡然置之:毛泽东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 12. (2023八上·内江期末) 学校正在举行“莫让‘饭圈’变怪圈”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认识“饭圈文化”】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何谓“饭圈文化”。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27.60分获得亚军。赛后,一位观众在看台上大喊裁判不公,故意压全红婵的分。随后在网络平台上这种质疑情绪迅速蔓延,全红婵的粉丝们为了给偶像助威,甚至攻击冠军陈芋汐及其家人。奥运跳水冠军何冲发表长文呼吁粉丝理智追星,称“饭圈文化”渗透到体育领域“非常可怕”,不要“帮倒忙”。

      【注】饭圈:“粉丝”一词的英文单词为“fans”,饭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

    2. (2) 【开展“清朗行动”】

      据调查,目前“饭圈文化”,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有效整治网上乱象,有关部门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小林同学就“清朗行动”这个话题,采访了班主任。请根据上下文,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林:老师,您觉得“饭圈”乱象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班主任:“饭圈”乱象对青少年危害极大,例如①,只要是自己的偶像,无论其做什么都是对的,甚至当偶像触碰法律底线被刑事拘留时,有些粉丝竟然组成“救援群”。

      小林:那么,面对青少年不理性的追星行为,②?

      班主任:父母应经常和孩子沟通,不能粗暴阻止。学校要重视榜样教育,为学生提供正向力量和榜样参照。有关社会部门应加强监管,防止媒体过度商业化、资本化、娱乐化。

七、作文(50分)
  • 13. (2023八上·内江期末) 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场雨,让汪曾祺在四十年后,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一个背影,让朱自清在每每忆起父亲时,不禁热泪盈眶;一次郊游,让李清照频频回顾,落笔写下“常记溪亭日暮”。往事虽逝,却可以在文字里一次次重温,在心底一次次回响。请以“心底的回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卷面整洁,用语规范。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得出现与自身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