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高州市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高州月考)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如下图

    图5 水稻

    图6 粟

    图7

    图8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 (1) 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图3、图4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答案要有顺序)
    2. (2) 请分别举出一例以水稻、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7和图8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 32. (2023七上·高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为“战国形势图”。战国时期,七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的学派,……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发生一例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历史上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作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各家学派的主张内容填写表格。 

      所属学派

      主张

      兵家

      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__①__ 

      实行“仁政”、实行“礼治”等。

      __②__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__③__ 

      “兼爱”“非攻”

      __④__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有哪些?
  • 33. (2023七上·高州月考)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请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制度作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为巩固统一,秦王嬴政在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个制度与材料一的制度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 (3)  材料三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4. (4)  材料四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5. (5)  材料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