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主要职能 | 名称 | 主要职能 |
郎中令 | 宫中警卫 | 宗正 | 皇室宗族 |
卫尉 | 宫门警卫 | 廷尉 | 司法和首都警卫 |
少府 |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 典客 | 少数民族事务 |
太仆 | 宫廷车马 | 治粟内史 | 国家财政和税收 |
奉常 | 宗教、礼仪和教化 |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乾隆二十七年《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材料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在击退廓尔喀侵略后,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前、后藏的噶卜伦以下的各级地方官员和管事喇嘛的选任,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简选;所有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达赖、班禅以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要受驻藏大臣的监视,然后呈请中央批准,方为有效。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建国初期,西藏地区曾是两种政权并存,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逐步过渡到区域自治。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政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宜,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4月底,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宣告成立,从而完成了西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一个重大步骤。西藏自治区在1965年9月1日正式设置。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摘编自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材料 工业机器人的诞生1959年,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英格伯格负责设计机器人的“手”“脚”“身体”,即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和完成操作部分;德沃尔设计机器人的“头脑”“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即机器人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和人的手臂的功能相似。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实用工业机器人。此后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成立了尤尼梅逊公司,兴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也制造出工业机器人,称为“沃尔萨特兰”,意思是“万能搬动”。至此“尤尼梅特”和“沃尔萨特兰”就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摘编自张婷婷主编《世界通史》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的诞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启示,并对该启示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