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七)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3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雷州期末) 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考古专家表示“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  )

    A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 . 巴蜀大地人才辈出 C . 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 D . 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
  • 2. (2023七上·雷州期末)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提到,农夫必须有铁制的耒、耜、铫(yáo,古代的大锄),女工必须有针和刀,制车工必须有斤、锯、锥、凿,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材料表明当时( )
    A . 铁器广泛应用 B . 战争非常频繁 C . 牛耕得到推广 D . 青铜不再使用
  • 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 )
    A .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 . 巩固汉朝统治 C . 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 . 培养儒学人才
  • 4. (2023七上·雷州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分别在不同地域使用(的情况) 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为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
    A . 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B . 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C . 在全国推行使用纸币“交子” D . 推行圆形方孔五铢钱
  • 5. (2023七上·浏阳期末)  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 )
    A .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 .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D . 化石是了解历史重要证据
  • 6. (2023七上·浏阳期末)  下面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

    观点

    史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 .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B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7. (2024九下·凉州模拟) 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
    A . 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 . 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 .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 .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8.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的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雨,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
    A . 浙江余姚 B . 西安半坡 C . 北京 D . 涿鹿
  • 9. (2022八上·佛山月考)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22八上·佛山月考) 洋务运动30年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 . 重视海防建设 C .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使国家走向富强
  • 11. (2024九下·凉州模拟) 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 的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12. (2023八上·雷州期末) 变法的发生使长期积聚的矛盾找到了宣泄的突破口,很快造成“人思自奋,家议维新”,“而耳目既开,民智骤进”的局面。这表明戊戌变法( )
    A .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 . 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 .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引发近代教育改革
  • 1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 . 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 . 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14. (2023八上·南海期末) 题图为801班历史学习小组整理的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应为( )

    A . 巩固中央集权 B . 推动经济发展 C . 加强文化交流 D . 维护国家主权
  • 15. (2024九下·泗阳模拟)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 《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
    A . 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 . 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 C . 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 . 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 16. (2024九下·凉州模拟) “英国‘光荣革命’ (实际是一次政变) 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一“办法”指的是英国实行了( )
    A . 君主专制 B . 君主立宪制 C . 联邦共和制 D . 民主共和制
  • 17. (2023九上·香洲期末) 我国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相关的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无敌舰队”横行大西洋 C . 殖民地被掠夺 D . 荷、法、英进行殖民争霸
  • 18. (2024九下·海口模拟) “哥伦布大交换”中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材料表明,“哥伦布大交换”( )
    A . 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B . 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C .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 19. (2024九下·丽江模拟)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租地农场、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等相关资料, 作为下节课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 古代欧洲文明 B . 封建时代的欧洲 C . 走向近代 D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 20. (2023九上·长沙期末)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 中指出: “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 . 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C . 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 .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 21. (2023九上·株洲期末) 下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 . 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C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D .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 22. (2024九下·凉州模拟) 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 . 英国疆域扩大 B . 粮食产量骤增 C . 移民人口增多 D . 城市化的发展
  • 23. (2023九上·双流期末) 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据此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 .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B .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C . 不具备侵略的性质 D . 稳定了法国的政局
  • 24. (2023九上·双流期末) 英国王室开支缩减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 . 君主权力受限 B . 文艺复兴深入 C . 工业革命展开 D . 启蒙思想传播
  • 25. (2023九上·剑阁期末) 1688年,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国革命的成果,此次“联合”( )
    A . 出现了克伦威尔独裁 B . 颁布了《人权宣言》 C . 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 D .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3七上·雷州期末) 某校七年级(2) 班同学以“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内迁】

    材料一:

    东汉以来,汉族统治者为了强化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等,经常招引和强制原居住于西北、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入居内地; 此外,我国天气有渐趋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渐南下。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汉化改革】

    材料二:苻坚得以大展宏图,是通过改革而实现的⋯⋯他提倡儒学,禁止老庄玄学和图谶神学。广立学校,以精通儒学者为学官。“复魏晋士籍”,维护士族地主特权,重用其中有才能者,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重视农业生产,并常派官吏巡行郡国,劝课农桑。

    材料三:5 世纪末,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园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融合发展】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和大流动,对于各民族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大融合,注入大量新鲜血液的汉族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历史舞台。

    ——摘编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迁徙和融合》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前秦苻坚改革的主要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概括北魏迁都后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如何促进各民族团结与发展?
  • 27. (2023八上·徐闻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材料二:

    【家国情怀】

    材料三: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 (1) 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析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相关史实完成材料二的图片内容,并归纳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 (3) 结合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你对重建和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心”有什么建议?
  • 28. (2023九上·深圳月考) 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现出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一 历史学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 (部分) 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量

    工业、金融资



    产阶级等

    2%

    36.5%

    1885 年

    85 万

    1856年

    87 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 年

    109万

    1866年

    130 万

    一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四:19 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抵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 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 年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 2.89%, 1938年上升为 3.8%, 1943 年达到4%.在兰开斯特郡, 1841 年死亡的102025 名工人中, 有83216 人活不到 20 岁, 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 22.1 岁。 这些人大部分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 国民体质下降,在 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的士兵。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 (1) 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大门的条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句话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4. (4)  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英国发展的历程中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